苹果售价949元的数据线不贵
我脑海中的热搜,图为 Power Mac G4 Cube.
讨论中,无异就是一条普通的 USB-C 数据线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只属于那种九块九包邮到家的存在,苹果九百多的售价仿佛里面有着千把块的智商税,以及「苹果真配件公司」的称号。
现实
苹果春季发布会后,当我还在感叹 M1 Ultra 清奇的结构,以及 Power Mac G4 Cube 借助 Mac Studio 重新回归的怀旧情绪时,这一切却被一条 949 元、1.8m 长、USB-C 形态的数据线抢了风头,喜提热搜第五。
我脑海中的热搜,图为 Power Mac G4 Cube.
讨论中,无异就是一条普通的 USB-C 数据线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只属于那种九块九包邮到家的存在,苹果九百多的售价仿佛里面有着千把块的智商税,以及「苹果真配件公司」的称号。
现实中的热搜.
调侃归调侃,但当我看到「雷雳」这两个字时,就有了一种 949 元的定价还挺良心的念头。
不止于此,根据 The Verge 报道,苹果后续还会上架一条 3m 长的雷雳 4 Pro 线缆,售价必然也会更高,甚至说买下半个新 iPhone SE 也是有可能的。
千把块的连接线.
一条线卖这么贵,似乎打破了很多人的常规认知。其实,早在相机界,也有一个打破常规认知的产品,可能买得起相机,但用(买)不起存储卡,随便两张 128GB 就赶上相机了。
其实,苹果这条雷雳 4 Pro 的线缆也是如此。
在解惑苹果这条线为何不贵之前,我们先来统一一下参照系,陈述一些概念,以免因为「世界的参差」不同,而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USB-C,它只是个接口先放个结论,USB-C 只是个接口形态,并不能与 USB 3.1 gen 2、雷雳(Thunderbolt)、VOOC这些协议划等号。
它们的相遇,是一个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USB-C 接口要早于很多快充、传输协议,由于 USB-C 的便携性与承载能力,许多协议便开始依附于它。
USB-C 接口的线缆既可以为手机、笔记本电脑充电,也能传输数据,甚至也能身兼多职。功能的不同,让它的价格区间变得很大,同时也相当的混乱。
不仅支持公有协议,还支持了很多私有协议,国产 Android 大部分的大功率快充便是如此.
一是由于 USB 协议过于繁复复杂。二来 USB-C 线缆没有统一明示的规范。
此前,黑鲨、OPPO、vivo 都会在魔改的 USB-A to USB-C 线缆中标出相应的颜色以区分,但现在又统一变成白色,线缆一多,十有八九会混用。
传递到消费者这里,自然就会认为所有的 USB-C 线缆是类似的、通用的,甚至廉价的。
USB 共有协议.
而关于 USB 协议过于混乱的故事,可以查看之前的《唱唱反调,大一统下的 USB-C 也隐藏着「几宗罪」》文章,这里就不过多重复。
带宽和容量要区分开「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 40Gb/s。」
这是苹果雷雳 4 Pro 连接线的一个参数信息,但准确来说,它是在描述这根连接线的带宽传输速率为 40Gb/s,也可以标为 40Gbps,或者 40000Mbps。
1Gbps = 1000Mbps(milion bits per second)= 1000 兆/秒。
这个单位与我们很常见的 GB、MB,虽然只是大小写的差距,但含义并不相同。
而为了直观明确,很多电商网站更喜欢用 GB/s 或 MB/s,主要是直观易于理解。
GB 其实是 Gigabyte,B 指的是 byte(字节)。按照小学的计算机知识,1B(1 字节)= 8 bit,所以 Gb/s 与 GB/s 是有个 8 倍的关系。
代入公式后,40Gb/s 也就是 5GB/s,也就意味着苹果雷雳 4 Pro 连接线一秒可以传输 5GB 数据。
这么看似乎也没那么夸张,且市面上也有能达到如此速率的连接线,但苹果线缆真正厉害的并非是 40Gb/s 这个数据。
雷雳(Thunderbolt)到底是什么?Thunderbolt,以前称之为雷电,但苹果中国译做「雷雳」。
这是英特尔开发的一个连接标准,目的就是高速与稳定地连接电脑与其他装置。
且在初期,与苹果开启合作,雷雳 1 和雷雳 2 采用了 mini DisplayPort 接口,早期的 MacBook Pro、Air 均配备了这个接口。
自第三代开始,开始依附于 USB-C 接口,随后就出现在 MacBook Pro 上,并一直延续至今几乎所有的 Mac 上(现在的为雷雳 4)。
按照英特尔官网的技术文档,雷雳 3、4 标准可以同时供电、传输信号和数据的三合一功能。
而雷雳 4 则有 40Gb/s 的双向带宽,100W 的充电功率,菊花链技术等等。
简单来说,雷雳的最终目标就是「一线连天下」。
雷雳连接线怎么都很短小雷雳认证标准对线缆的带宽要求很高,但随着信号的传输,会有一定的衰减。
国外的连接线生产商 Plugable 分享了一组数据,不过是以雷雳 3 连接线为标准。
0.8m 会是一个临界点,在 0.8m 内,线缆能够提供 40Gb/s 的带宽速率,而超过 0.8m,则会减半只有 20Gb/s 的带宽速率。
而为了避免连接线的带宽损耗,通常会在两头的 USB-C 端子都内置芯片作为数据中继,从而把 40Gb/s 的带宽速率延长至 2m(加倍)。
但这又引发一个兼容性的问题,这种两头都有芯片的连接线,业内称之为主动(Active)线,优势就是线长,但劣势是仅支持雷雳标准,不兼容 USB 协议,只能专线专用。
与之相反的是被动(Passive)式雷雳线,兼容性好,但短。
注意这是雷雳 3 标准,而到了雷雳 4 时代,即使是主动线依然可以向下兼容 USB 3.2、USB 2.0,几乎可以不分主动、被动。
但信号衰减仍旧无法避免,超过一米,基本就需要增加芯片来保证高带宽速率的维持,这些增加的芯片无疑也是一种隐形成本。
在购买上,现在并不建议买雷雳 3 标准的连接线(除非选被动式),而推荐兼容性更好,可以盲选的雷雳 4 连接线,无非就是价格高点。
苹果雷雳 4 Pro 强在何处?通过英特尔认证的雷雳 4 连接线,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价格都不菲。
▲
有两款已经处于卖脱销的状态.
贝尔金 2m 雷雳 4 售价 84.99 英镑(704 元)Cable Matters 2m 雷雳 4 售价 59.9 美元(378 元)Plugable 1.9m 雷雳 4 售价 69.95美元(442 元)苹果 3m 雷雳 4 Pro 售价 159 美元(1005 元),国行 1.8m 长度雷雳 4 Pro 售价 949 元。简单换算一下的话,苹果平均要比平民品牌同类型的线更贵一些,与贝尔金的类似。
与 Mac Pro 同期的雷雳 3 Pro 连接线.
两年前,随着 Mac Pro 一同,苹果也推出了一条雷雳 3 Pro 连接线(用于连接 Pro Display XDR 显示器和 Mac Pro 主机),价格与雷雳 4 Pro 同价。
Mac Studio 都买了,雷雳 4 Pro 的连接线不来一条?
回到现在,苹果即将推出 3m 长度的雷雳 4 Pro 极有可能也是市场唯一的选择。
也正是由于这些严苛的高标准,使得雷雳 3、雷雳 4 的连接线价格居高不下。
在此,APPSO 也联系到了国内拥有生产雷雳 4 线缆资质的绿联,获得了一些独家信息。
绿联雷雳 4 连接线.
雷雳 4 连接线在材料上必须使用同轴线,对使用材料,生产设备、工艺精度有着更高的要求。
从材料到成品,一条雷雳 4 连接线需要经过 88 道加工工序,产线上也需有 100 人完成工序。生产流程严格、复杂且耗时更长。
在线缆开发时,需要经过英特尔的测试和认证,且后续生产的每条雷雳 4 连接线都需要通过性能实测,最终才能入库与上市。
如此来说,市面上雷雳 4 连接线选择较少,价格高,无疑就是高规格,严苛的生产工艺、工序,以及内置的芯片和用料带来的成本。
同样经过英特尔认证,绿联两米的雷雳 4 连接线价格在 500 元,按照绿联较为平民的售价来说,几乎可以说很接近成本价了。
Studio 和 Pro 用户必备了可以说.
对比来说,苹果的雷雳 4 Pro 1.8 米的价格也没有过分的夸张。其雷雳 4 Pro 面向的就是极为小众的专业甚至是工业市场,在满足雷雳 4 认证标准之下,还做到了 1.8、3m 的长度,几乎别无他选。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纯粹的卖方市场,即使双倍定价,对于一些行业来说它仍旧是刚需。对于没需求的人,即使减半它可能还是过于昂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