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返乡录见人喊价物价飙涨乡镇自适应系统的秘密
我的老家就是这十几个自然村其中的一个。乡里的街道有一个自发形成的露水集市。农村的老人特别能起早,从凌晨三四点到早上八九点,基本是集市的活跃时间。
父母也在集市上支了个摊位,自产自销点豆腐豆干。
五一躲开人山人海,就携妻带子回老家了。早上顺便帮父母卖卖货。
因为味道不错,生意很好,不到一小时,臭豆干、千张就卖光了。
我便到菜市场周围逛逛
我的家乡坐落在皖南县城下的一座小镇,这镇原是由几个乡合并而成,乡下面原有生产队,现在是行政村,行政村又由十来个自然村组成。
我的老家就是这十几个自然村其中的一个。乡里的街道有一个自发形成的露水集市。农村的老人特别能起早,从凌晨三四点到早上八九点,基本是集市的活跃时间。
父母也在集市上支了个摊位,自产自销点豆腐豆干。
五一躲开人山人海,就携妻带子回老家了。早上顺便帮父母卖卖货。
因为味道不错,生意很好,不到一小时,臭豆干、千张就卖光了。
我便到菜市场周围逛逛,发现集市虽小,五脏俱全。五金服装,日用百货,瓜果蔬菜,一应俱全。
早餐也很丰富,发糕汤粥,煎饼煎饺,面条包子等等俱有。
买了点香蕉苹果,苹果8块,香蕉6块,颇感物价之贵。
回来父亲问询后,很是惊讶,不是苹果六块一斤,怎么成八块了。这大过节的,就是瞎喊价。
我顿时想起,临走时那位摊位的年轻妇女喜滋滋觑了我一眼,旁边一老妇女低估了几句,年轻妇女喜上眉梢:八块一斤。
宰是肯定被宰了。想起那妇女看人傻比的眼神,心里颇不是滋味。
我想起父亲卖货时,因为东西紧俏,也曾作出不卖生客卖熟客的行为。
我难道要去找他吗?我想并没有什么用。即便把市监叫过来,没有证据,最多是一句警告便不了了之。何况现在过节,公职人员放着假根本顾不来这些。
父亲要吃早饭,特意叮嘱只买那一家的,因为那一家只做我家的生意。
这让我想起《三十而已》中王曼妮和规划办主任张志相亲过程中一个场景,两人驱车十几公里去看电影,而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电影院的负责人多去照顾张志母亲家的生意。
所以,你看小地方有小地方的生态系统,跟大城市或许有差异,但是你可别看不起。
大城市和广袤的乡村天然是对立而统一的,没有高下之分,我们的毛主席、我们许多的企业家都认识到一点。
相反,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的高楼越高,涌进来的年轻人越多,而这些年轻人又不自觉的有大城市靠奋斗,小地方靠人情的观念。实际上,这种观念是有失偏颇的。
哪里都需要人情,大城市陌生人太多,人情不值钱,就只能靠规则办事。但到了一定层级,则又是靠人情来维系。在我们看来,那叫做世家大族。
小地方,在于的就是小。物价飞涨,看人喊价也都是他生存系统的一部分,或可以称:自适应系统。
在乡镇,不进厂打工的中老年人,只有做点小生意才能维持生存。而这些做小生意挣来的钱,又通过高物价转移到其他自己不能生产的物件上。
钱,在乡镇的集市转了一圈,只是过了一手,谁都满足了,充当了一般等价物的媒介作用。而如果想省钱,却是很难。
其中连接的,也是人情,你买我的,我买你的。这样大家生意才能做下去。
这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大家彼此温存。
但是,每逢节假日,对待那些外来人员、那些返乡的人员,则又是一副面孔。
在他们看来,这群人人傻钱多,不趁着节假日狠宰一批,就无法补充新鲜富足的血液。
所以城市和乡村,看似两个独立的系统的却因为人的流动而紧密联系在一起。
那么,维系乡镇运转的是人情吗?当然不是。是经济规律。
在看似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以其独特的形式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自循环系统。说他像小农经济,一点也不过分。
这一点,大约改不了。往大了说,中国不也一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