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孩必须听大人的话,孩子不听大人的话原因
“提醒过你多少次了晚上怎么还是熬夜看手机!”
……
最近堂堂妈妈老是和我倾诉堂堂在家的不听话,有一次,平常调皮捣蛋的堂堂借着学习的名义,让妈妈给他买了手机,平常玩玩游戏也就算了,吃饭的时候手机总是拿在手里玩,从来没放下过,晚上该睡觉的时间还经常熬夜看手机……平常堂堂妈一说他,他就会用:“凭什么爸爸妈妈可以看,我就不可以。”的话来反驳,堂堂妈说本想买了手机是帮助孩子学习的,但是没想到孩子却越发的不听话,变本加厉,真的是太难管了
“这次模拟考成绩退步了那么多,你怎么还在看电视?”
“提醒过你多少次了晚上怎么还是熬夜看手机!”
……
最近堂堂妈妈老是和我倾诉堂堂在家的不听话,有一次,平常调皮捣蛋的堂堂借着学习的名义,让妈妈给他买了手机,平常玩玩游戏也就算了,吃饭的时候手机总是拿在手里玩,从来没放下过,晚上该睡觉的时间还经常熬夜看手机……平常堂堂妈一说他,他就会用:“凭什么爸爸妈妈可以看,我就不可以。”的话来反驳,堂堂妈说本想买了手机是帮助孩子学习的,但是没想到孩子却越发的不听话,变本加厉,真的是太难管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你希望孩子好好学习,他却更喜欢打游戏、玩手机;
你希望孩子早睡早起,他却总是一觉睡到中午;
你希望孩子言出必行,说到做到,他却却总是谎话连篇……
其实,孩子出现这些现象,可能是父母的“双重标准”导致的,不知道家长们是否发现,其实自己在吃饭的时候也时不时的会看手机;下班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手机或者电视;遇到喜欢的影视剧也会爱不释手……这些都被孩子看在眼里。有的时候,父母对孩子一味的要求和强硬的教育,加上对自身要求的不严格,两者之间在矛盾中就形成了所谓的“双重标准”。那么什么是“双重标准”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双重标准”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双重标准是指对同一性质的事情,会根据自己的好恶,利益等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或行为。家庭教育的双重标准就是指在同样的环境里,父母对自身和孩子的要求出现反差,引起矛盾。
心理学家李子勋说过:“孩子的头顶有父母情绪和行为的接收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在生活中容易进行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往往会忽视自己的行为给孩子造成的影响,比如:
父母要求孩子吃饭不要玩手机,但是自己可能也会时不时拿起手机回复一下信息;父母要求孩子晚上要早睡,不能熬夜时,自己可能也会因为一些原因不能早睡;父母要求孩子看电视时间不能过长,但是当自己遇到喜欢的电视和节目也会爱不释手……这些现象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影响。父母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孩子的不听话现象感到无力或烦恼的时候可能会给予这样的回答:“我是大人,我可以这样做……”孩子可能会以父母的行为为参考,觉得为什么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而我不可以,会让孩子觉得为什么父母要求自己做的,他们自己有时候都做不到,于是孩子就会参考父母平时的表现做出一些不听话的行为。所以,父母的“双重标准”往往是造成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二、为什么父母总是会“双重标准”要求孩子
1. 不合理的期待
在孩子小的时候,大多数父母都会问孩子长大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可能一开始父母会说,不管做什么,只要孩子健康快乐,自己喜欢就好。但是接下来父母可能就会忍不住说,希望孩子当科学家、飞行员、医生、舞蹈家……
其实,父母这些潜意识里对孩子的期望很多是来自一些自己不曾实现的理想。在父母眼里,这些光鲜亮丽的职业和前程看似是在为孩子的前途考虑,但是其实是父母在让孩子替自己完成一些未完成的理想。可是许多父母并没有真正的考虑过,自己当初不曾走过的路,自己当初不曾完成的一些目标和理想,在孩子心中,是否是他们喜欢和追求的,自己都不曾到达的远方,又怎样指引孩子去到达?
邻居的闪闪妈从小就给闪闪报了好多种特长班,舞蹈、画画、钢琴、小提琴……应有尽有。平常总是能听到闪闪家时不时的传来钢琴声和音乐声。有朋友问闪闪妈:“孩子还那么小,就给孩子报那么多班啊?”闪闪妈妈解释道:“孩子小的时候正是培养兴趣的好时机,我都特别后悔小时候没有学习这么多的才艺和特长,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就学起。”
闪闪妈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就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不合理期待的现象。不合理期待就是父母容易把自己做不到的、认为是好的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替自己去做到。父母对孩子有期待是好的,但是在期待的同时也要注意分寸,这种不管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是不是反映孩子心声的期待都是父母一些不成熟的表现,都是父母对孩子的一些不合理的期待和期许。
2. 潜在的焦虑
有的时候,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潜在的焦虑现象。比如,父母在面对自己曾经失败过的某些方面心中久久不能释怀的时候,会形成一种想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去克服某些方面的困难的一种心理,用自己潜在焦虑感的满足来让自己取得一种心理安慰的作用,当孩子达不到目标的时候,父母就会深深的陷入焦虑之中,有时候甚至会感受到一种自我挫败感。
3. 不合理的归因和代入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容易忽略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力。有的时候,父母认为的合适与合理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真的适合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容易参照父母的思想和行为来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比如,父母在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做什么事情的时候,给予孩子这样的语言:“你是小孩子,妈妈是大人,大人和小孩子不一样的”。
这也反映了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一些不合理的归因和代入方式,在这些不合理的归因和代入方式下的孩子更容易出现一些不听话的现象,所以就会出现一些孩子对父母的反驳和提问:“为什么大人可以这样做,我就不可以”。所以,有些时候,父母对孩子一些不合理的方式和方法概念会造成孩子不听话的现象。那么知道了父母对孩子“双重标准”要求的原因,父母到底应该怎样做呢?我们接着来了解一下。
三、避免对孩子的双重标准,父母应该怎样做1. 以身作则,“理想父母成就理想孩子”
鲁道夫·斯坦纳说: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
很多家长在生活中可能会给自己和孩子订立不同的标准,比如,父母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许诺别人的话要做到,但是自己在生活中有时答应孩子的事情却迟迟做不到;父母在生活中遇到孩子的不听话现象会用大人和孩子的概念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做自己的事情,少看电视、少熬夜,但是自己在遇到自己喜欢的节目时却总是爱不释手;父母每到周末就赖床,却告诉孩子要早睡早起,养成一个好习惯……父母自身的消极状态,也会影响孩子的生活习惯。
邻居杨老师说,自己平时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会做到这些:如果想看电视就大方的看电视,并且告诉女儿,妈妈在看电视了,你也可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父母需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和示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染孩子,让孩子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生活中,父母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同时,不要过多的严格要求孩子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在让孩子对自己兴趣的确立之下,合理的适当的去感受一些个人的自由,而不是双重标准要求孩子,自己做不到的也要让孩子做到。
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需要考虑自己在这些方面是否做到,反思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在自己没有做到却过多要求孩子做到的方面,做到自我的管理和调整,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父母的行为和思想是孩子成长环境中影响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那一部分,所以,父母只有做好自身的严格要求之后,在家庭的教育中才可以给孩子更多的说服力,毕竟,理想父母才能成就理想孩子。
2. 充分的理解和合理的沟通是最好的方法
当发现孩子不听话时,父母需要用合适的方法来和孩子进行一些有效的沟通,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当父母在要求孩子早睡的时候,自己可以试着跟随孩子的脚步,和孩子一起来克服,一起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在孩子沉迷于看电视的时候,父母可以制定一定的时间标准,让孩子对自己的娱乐有一定的时间规划。
当孩子面对兴趣班表现出消极的情绪的时候,父母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了解孩子真正想要学的东西,在和孩子发生分歧的时候,进行一些合理的沟通,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学习某个兴趣爱好,在陪伴的过程中多一些对孩子的理解,引导和帮助和孩子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愉悦感。
3. 尊重孩子的想法,合理的期待论
当自己的行为都不能自控时,却要求孩子要自律,这是很多家长不成熟的教育价值观。
家长把自己的思维灌输给孩子很容易,但是磨合起来却困难重重。做好家庭教育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心思,利用合理的期待论,帮助孩子减少不听话现象。当想要孩子减少娱乐活动,进行一些学习的时候,父母需要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之上来要求孩子。
父母可以在理解孩子内心需求的基础上和孩子约定每天的娱乐时间和学习时间,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期待而不是严格过度的期待,在孩子履行约定的同时自己也按照约定要求和孩子一起履行和实现,给予孩子一定的尊重和合理的期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