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一斤多少钱合适「苹果一斤是多少钱」
河南东部流行过一个歇后语:“罗锅腰上树一前(钱)紧”。意思是说货币缺少,手头措
有个小学校进行智力测验,出了这样一道试题:“苹果一斤是多少钱?”不少同学答做“五元”、“六元”、“八元”等等市场上的苹果价目,老师直摇头。有的学生答做“一百钱”,受到了老师赞赏。这个题目之所以能引起学生们的不同理解,产生不同的答案,是因为它问的“钱”有歧义,它至少有两种毫无关联的意义。如用钱1和钱2表示,就是:钱1,指货币,题目中指苹果价格;钱2,重量单位,只有一斤的百分之一。钱和钱是读音相同而意思截然不同的两个词。
河南东部流行过一个歇后语:“罗锅腰上树一前(钱)紧”。意思是说货币缺少,手头措据。字面上说的是人的身体前部紧张,实际上却利用同音现象,说的是钱紧。“钱”与“前”也是读音一样而意义毫不相干的两个词。
上面说的,同念一个 qidn 音的,就有表示货市的,表示重量单位的以及表示空间方位的三个词。这些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的词就叫做同音词。在有文字的语言中,又有一层书写形式上的问题。汉语中一种鸟名叫杜鹃,一种观赏植物名也叫杜鹃,这和前面说的钱和钱:一样,是书写形式相同的同音词。汉语中一种弹拨乐器叫琵琶,一种果树也叫枇杷,这和钱、前一样是书写形式不同的同音词,为便于称说,有人把前者叫做同形同音词,后者叫做异形同音词。
同音词现象在各种语言中都是存在的,它是通过很多途径形成的。
一种语言,越是历史悠久,表现力丰富,其词汇数量就会越多一些。比如汉语、英语,大型的词典就会收到四、五十万个词或词组。而任何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都是由数目有限的音素组成的。由督素构成的元音、辅音及其组合成的音节数目也不是数量很大的。比如汉语普通话有21个声母,34个韵母,组合成四百多个音节,加上声调变化,普通话也不过1300多个音节◇如不算轻声,理论上可以形成1600多个音节)。汉语词汇丰富,如果说通常使用的现代汉语词语有两万个,而其中单音节词占百分之二十,那么单音节词就会有4000个。这四千个词用1300多音节表达,就有一个较少的音节与较多的词汇之间的矛盾,这就必然利用同音手段加以解决。所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同音的单音节词就有很多。
比如同念]音,就有“既、记、寄、季、计、祭、系、冀技”等词;读 zhl 的,也有“至、志、治、质、制、智、痣”等词。即便多音节词,也存在不少同音词,如“正式、正事、正视”,“公式、工事、攻势、公事”等等。同样的道理,用较少的字(常用汉字不过三千字)书写较多的词,同形的词就不可避免。汉字中所谓假借字正是用一个字表示同音词的办法形成的,而这正是形成同形同音词的重要途径。
其次,由于语音发展变化,使得一些原来不同音的词读音一样了。比如,明代以前北京一带语音中存在入声和以﹣ m 收尾的“闭口韵”,尖团音也不相同。经过发展变化,入声消失了,原来的入声字念成其他声调。这样“力”(入声)和“利”(去声)就同音了,水力一水利、权力一﹣权利也就成同音词了。闭口前后来变成收﹣ n 尾的前母,于是甘心(二字原收﹣ m 尾)一干薪(收﹣ n 尾)就同音了。尖团音也没有了区别,先(尖音)铅(团音)、签(尖音)字﹣铅字就成了同音词了。
第三,由于词汇发展变化,也造成了一些同音词。有些词原是一词多义,随着时间推移意义上联系变得不明显了,就成了同音词。比如量词“副”与形容词正副地“副”,躯干的一部分的“背”与背部对着的动词“背”分别成为同音词。由于借用外来语也产生了一些同音词。如从法语来的长度单位“米”跟吃的“米”同音,从蒙古语借来的车站的“站”与站立的“站”同音。
如开始时举例所说,同音词有时会造成词义混淆,妨碍交际。但在一般说话中引起混淆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由于有上下文和手势、声调等各种手段的配合,人们会确定词义的。同音词是语言的特殊现象,人们还利用它有可能产生词义混淆的特点,故意使用它以达到其特殊修辞效果。如双关语,很多是利用同音词造成的。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情”。其中就用了表示天气变化的“晴”暗谐表示爱情的“情”,含蓄意深,脍炙人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