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娱乐明星 > 正文

姜文被禁五年,太阳照常升起姜文

世纪之初,姜文被“封杀”了五年。
2000年,他把《鬼子来了》送到戛纳,拿到了评审团大奖。
然而,由于当时电影还没过审,违规参赛,背上了“五年不能担任导演”的处罚。
不得已,重回舞台,拾起了演员的老本行。
《鬼子来了》
生活百无聊赖,刚好,有人托朋友递来个本子。
姜文随手读了十多页,放下剧本,拨通编剧电话:
“我看了你的剧本,不错,你愿意等,我可以演。”
隔了几天,一封手写短信放到了北影厂的桌头:
我愿意演陆川的《寻

世纪之初,姜文被“封杀”了五年。

2000年,他把《鬼子来了》送到戛纳,拿到了评审团大奖。

然而,由于当时电影还没过审,违规参赛,背上了“五年不能担任导演”的处罚。

不得已,重回舞台,拾起了演员的老本行。

《鬼子来了》

生活百无聊赖,刚好,有人托朋友递来个本子。

姜文随手读了十多页,放下剧本,拨通编剧电话:

“我看了你的剧本,不错,你愿意等,我可以演。”

隔了几天,一封手写短信放到了北影厂的桌头:

我愿意演陆川的《寻枪》。

姜文

《寻枪》

2002-2022

二十周年

>>>>丢枪

《寻枪》,陆川导演处女作,中国电影的“奇迹”。

在此之前,陆川只是北影厂浑浑噩噩的小编剧,从没拍过电影的无名之辈。

托朋友把剧本带给姜文,没敢抱任何希望,无非是了却心愿,不留遗憾。

机缘巧合,上演了一出咸鱼翻身的人间喜剧。

姜文和陆川

贵人出手,拔刀相助,姜文担纲主演,同时担任监制。

拿出摸爬滚打几十年积累下的声誉和人脉为陆川做担保,拉来了投资、演员、场地……

陆川回忆,姜文加盟,北影厂一阵轰动,齐开绿灯。

“中影掌门人”韩三平担任制片人,不仅亲自南下筹钱,捎带还客串了警察局长的角色。

陆川和韩三平

幸运到常被怀疑“影视世家关系户”的陆川,没有辜负众星捧月。

索尼哥伦比亚百万美元买下海外发行权,打入美国市场。

而后又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输出了一波文化软实力。

《寻枪》国际海报

国内公映,反响热烈。

《南方周末》称,它“结束了电影在中国被神秘化的历史”,开创了“平民电影的新时代”。

崇尚微言大义的中国主流电影,难得在《寻枪》接地气了一把。

所谓《寻枪》,顾名思义。

一个警察丢了枪,寻找枪,找回枪的故事。

主人公马山,西南山区小镇上一名普通警察。

某个寻常的早晨,发生了一桩不寻常的意外:

他突然发现,那支从不离身的配枪,竟然不翼而飞了。

马山不禁毛骨悚然,枪里装有三颗子弹,闹不好要出三条人命。

他仔细回想,丢枪前一晚的情景。

妹妹婚宴,马山喝得酩酊大醉,被朋友送回了家中。

每一个参与婚宴的人,都成了他嫌疑的对象。

为了避免引起上司怀疑,只能独自调查,逐个走访。

换命交情的战友“老树精”提醒,那晚送他回家的是黑心商人周小刚。

马山前去拜访,没成想开门的竟然是他的初恋,李小萌。

多年前,不辞而别离开小镇的她,如今突然回来,站在了马山的面前。

站在周小刚家的门框里面。

《阳光灿烂的日子》再续前缘

初恋的和丢枪的恐惧纠缠在一起,案情越发扑朔迷离。

调查多天,一无所获。

直到一个雨夜,悲剧还是发生了。

李小萌被人用手枪谋杀,死在了周小刚家中。

杀人工具,正是马山那支丢失的手枪。

马山,一时间成为了有动机、有能力的“头号嫌疑人”,被警方拘留候审。

子弹还剩两颗,小镇仍将发生命案……

>>>>藏枪

《寻枪》有两个版本。

其一,90分钟国内公映版。

其二,120分钟足本未删减美版。

后者近乎江湖传说,孰优孰劣,无从考证,按下不表。

单说前者,虽然挂着陆川的名字,但影迷普遍公认这是“姜文的电影”。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幕后传言。

陆川在《寻枪》一书中写过,姜文加盟剧组,先把话说在了前头:

“这是陆川的本子,陆川的戏,我不能夺他的东西,非要有人担保,我可以监制。”

大明星合作小导演,声明避嫌,是尊重,更是体面。

陆川也从不回避对姜文的感激。

洋洋洒洒千字表白小作文,将二者关系比作师徒,称其为“生命中最大的奇迹”。

《寻枪》

人嘴两张皮,反正都是话。

尽管主创一再强调,还是免不了流言蜚语传出。

有人说,陆川和姜文合作非常痛苦,做不了主,任由姜文摆布。

还有姜文欺负陆川的说法,说陆川受不了姜文独断,哭着打电话给投资人诉苦。

再加上陆川之后几部电影,常被质疑“志大才疏”,看不出处女作的惊艳。

自然,产生怀疑。

另一方面,则是姜文风格过于明显。

什么是“姜文风格”?故弄玄虚的情节,荒诞暧昧的台词。

姜文的电影,常追求模糊隐晦,又意蕴深沉的奇妙状态。

为了把话绕开干扰递给观众,只能说一半藏一半,留下烧脑拧巴的蛛丝马迹。

翻译翻译,才能知道什么他X的叫他X的惊喜。

看懂了,那就是《让学》;看不懂,也就成“魔怔”。

电影为影迷津津乐道的,正是姜文风格掩盖住了陆川的才气。

《寻枪》有三个结局,三个凶手。

凡一平的原著小说《寻枪记》,是一个简单粗暴的悬疑短篇。

凶手,设定为“老树精”。

一个在战场上失去下体,回到社会又遭迫害,可怜又可恨的浮世畸零人。

陆川剧本最早也是这么写的,结果二审就被毙了。

他在书中提及,领导给出三条审查意见:

1. 题材有问题,警察犯罪怎么能正面表现?

2. 主题有问题,反映社会的阴暗面太多。

3. 倾向有问题,作者似乎同情犯罪分子。

陆川修改了第二版结局,凶手设定为卖羊肉粉的小贩结巴刘。

一个只有两场戏,毫无存在感的路人甲,推理小说中“最不可能的嫌疑人”。

他自称被周小刚的假酒害得家破人亡,偷枪只为复仇。

电影结局,他被马山抓获,不慎开枪误杀了马山。

马山,则用牺牲完成了英雄壮举。

死后灵魂出窍,寻回丢枪,惩戒真凶,卸下重担,完成使命。

俨然一出悲剧史诗,谱写出普通人物的英雄赞歌。

陆川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拍的。

止步于此,倒也俗套。

《寻枪》有趣之处在于,它将写实与写意交叉并行刻画。

和《阳光灿烂的日子》类似,以大量主观镜头模糊了现实与臆想,强调眼见并不为真。

马山会幻听,听到有人叫他,背后却空无一人;

马山会幻视,看到有人招手,可马上转瞬即逝。

光天化日走在街上,背后冲出骑自行车的小偷。

紧接着,一辆自行车凭空出现,自动停在了他的跟前……

就像做梦一样,根本就是做梦!

所有的臆想暗示,他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

戏份不多的结巴刘更为吊诡。

每一次出场,或是在无人的街道,或是在阴暗的小巷。

从头到尾,只和马山有过接触。

若隐若现的叫卖声,却贯穿了整部电影。

结局更明显了。

前一秒,马山为了缉凶,把自己和结巴刘拷在了一起。

下一秒,灵魂出窍,手上并没有手铐,身边也没有结巴刘。

结巴刘去哪了?或者说,结巴刘真的存在吗?

结巴刘,其实也只是马山的臆想,他的隐藏人格。

四舍五入,姜文的《搏击俱乐部》。

讲到这里,结论呼之欲出:马山从没有丢枪。

枪不是丢,是不见了。

所谓的“寻枪”,只是他在臆想中精心策划的谋杀。

妹妹的婚宴上,他发现多年未见的初恋和黑心商人搞在了一起。

妒火攻心,起了杀意。

以结巴刘的人格,自导自演了一场谋杀“奸夫淫妇”的阴谋。

这便是《寻枪》的暗线:

一个双重人格、精神分裂的警察,为了一己私欲,偷藏手枪,谋杀平民。

凶手,竟是我自己。

眼看真相即将败露,不得不自杀求死,伪装成一场“同归于尽”的牺牲。

岁月静好的结局背后,藏着一场暗黑狡黠的烧脑反转。

绕过了干扰,骗过了观众。

不寒而栗。

>>>>寻枪

如果只是反转、烧脑、故弄玄虚……

好莱坞要多少有多少,《寻枪》仍不值得在今天大书特书。

同样是“寻枪”,黑泽明的《野良犬》拍过,杜琪峰的《机动部队PTU》也拍过。

《机动部队PTU》

姜文聊到为何一眼看中陆川的《寻枪》,说是被精神内核吸引:

我们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丢失、遗忘、忽视了一些至关重要的东西。

等到那个时候,你再回去寻找,可能就要用生命来寻找。

贾樟柯说,电影最主要的触发点是发现“一种人物”,发现一种生存状态。

切肤之痛、大梦初醒的状态,便是“寻枪”的状态。

《寻枪》开拍之前,姜文和陆川都曾大有体会。

姜文明明刚在国际大放异彩,用电影给“日本鬼子”上了一堂侵华反思课。

回归却发现举步维艰,他失去了“枪”。

《太阳照常升起》

陆川毕业三年,眼看“对屋成天裸奔的汾阳小子”名声大噪,自己还一事无成。

一腔热血被鸡毛蒜皮浇灭,他失去了“枪”。

两人合作,试图在电影中找回自己的“枪”。

于是描摹了一个男人如何步入生命的黑暗,在黑暗中挣扎,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让灵魂获得救赎的故事。

用丢枪人的死亡,给在现实的压力之下,无力而焦虑,麻木而迷茫的人们提示:

还记得你的“枪”吗?

还记得你对于自由的渴望,对于生活的信心吗?

还记得理想、愤怒、激情……那些冥冥中失去的,寄托理想象征信念的“枪”。

丢了,就要找回来。

人生在世,勿忘“寻枪”,或许才是属于一代人,真正的浪漫主义。

(腾讯视频、爱奇艺、芒果TV等可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yule/10386.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引进好莱坞大片对我国电影市场有哪些影响,好莱坞电影已经进入审美疲劳了 下一篇:为啥今年春节档电影火爆,春节档电影中最大的黑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