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烂电影反而剧本要改很多次「为什么烂电影反而剧本要改很多次」
张翼是一位电影编剧。他的作品包括跟陈可辛导演合作的《中国合伙人》和《亲爱的》。2015年,张翼凭借《亲爱的》获得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编剧奖。微信公众号“导演帮”发表了一篇张翼谈编剧经验的演讲稿。张翼说,在编剧写作的过程中,没有灵感不能算困难。他以自己的经验为例,他做了将近十年编剧,每天都在写作,但每年可能只能碰到10次有灵感的情况,“如果依靠灵感的话,是不可能成为一个职业编剧的,让你成为一个职业编剧的,是没有灵感的那些天。”
编剧写作过程中真正大的困难是“决策的困难”。按照张
电影编剧
张翼是一位电影编剧。他的作品包括跟陈可辛导演合作的《中国合伙人》和《亲爱的》。2015年,张翼凭借《亲爱的》获得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编剧奖。微信公众号“导演帮”发表了一篇张翼谈编剧经验的演讲稿。张翼说,在编剧写作的过程中,没有灵感不能算困难。他以自己的经验为例,他做了将近十年编剧,每天都在写作,但每年可能只能碰到10次有灵感的情况,“如果依靠灵感的话,是不可能成为一个职业编剧的,让你成为一个职业编剧的,是没有灵感的那些天。”
编剧写作过程中真正大的困难是“决策的困难”。按照张翼自己的观察,其实很多大家看到的烂片,背后的导演和剧作人员都用了很多心血。他们的编剧的工作方式往往是:一群人关在一个屋子里聊,聊出大纲,编剧去写,然后再经过无数次讨论,一遍一遍地改,“越是烂片可能创作的稿数会越多”。反而是大家评价很好的电影,剧本是一稿定乾坤,比如大卫·芬奇导演的《社交网络》。编剧艾伦·索金只写了一稿,导演就开始拍了。
为什么要经历这么多次剧本修改?张翼认为,是决策方向出了问题。决策出现问题,往往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大家都知道电影要想好卖,就要取悦观众。但是,很多编剧和新人导演在取悦观众上犯了吃力不讨好的问题,比如看到《捉妖记》火,就去写妖怪。张翼的观点是,中国有数以亿计的电影观众,不存在一概而论的观众。要是对观众真的有认识,就应该从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出发,再结合观众的趣味去写。比如,喜欢探究问题,可以写悬疑片,对爱情有感觉,就写爱情片。
第二种情况是,编剧和导演想取悦自己。但是张翼说,根据他的观察,“想取悦自己的人通常都是在逃避自己。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的时候,才会去做取悦自己的事。”
这两种情况,都是编剧自己的问题,或者是创作经验的问题,或者是自身认识的问题。造成决策问题的第三种情况是,投资方的急功近利。投资方逼迫编剧去做一些事情,这时候,也会出现方向问题,而且无论后期做任何补救,都会很困难。
总之,编剧张翼认为,很多烂电影的剧本反而是费劲心血修改很多次,原因是在剧本写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决策方向的问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