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粟裕为什么不愿意看战争电影不敢看不忍心看
刘伯承元帅、粟裕大将和开国少将崔建功就是这些将帅的代表性人物。
难道是电影讲述的故事不够真实?或者是演员的表演不够精彩?
刘伯承元帅开国少将崔建功-“不敢看,不忍心看”开国少将崔建功出生于河北魏县,小名叫“小四”,16岁结婚时才有了第一个“大名”-崔日发。
1934年秋,崔日发在武汉加入东北军109师,次年,东北军109师在著名的直罗镇战役中被红军全歼,崔日发当了俘虏,
开国将帅大都久经沙场,见惯了生死,但是,待到硝烟散去,不少当年的钢铁汉子却不愿意看一场战争影片。
刘伯承元帅、粟裕大将和开国少将崔建功就是这些将帅的代表性人物。
难道是电影讲述的故事不够真实?或者是演员的表演不够精彩?
刘伯承元帅
开国少将崔建功-“不敢看,不忍心看”开国少将崔建功出生于河北魏县,小名叫“小四”,16岁结婚时才有了第一个“大名”-崔日发。
1934年秋,崔日发在武汉加入东北军109师,次年,东北军109师在著名的直罗镇战役中被红军全歼,崔日发当了俘虏,随后便加入了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枪林弹雨中,崔日发逐渐成长起来,到1938年,崔日发已经升任八路军涉县独立团二营教导员。
作为一个八路军政工干部,崔日发对自己的名字很不满意,于是给自己改名为“崔建工”,以此表达自己立志建立工农政权的决心。
此后,崔建工随部队逐鹿中原、挺进江南、进军西南,战斗的足迹踏遍了全国11个省,他的职务也一路晋升,到全国解放的时候,崔建工已经是解放军第15军第45师师长。
1951年3月下旬,崔建工率领45师赴朝作战,他的“顶头上司”就是赫赫有名的“千岁军”军长秦基伟。
“千岁军”得名于上甘岭战役,在这场震惊世界的战役中,秦基伟将军率领第15军从头打到尾,死死地守住了上甘岭。
战役结束之后,第15军获得了“千岁军”的美名,而让第15军声名大振的正是崔建工的第45师。
崔建功将军在朝鲜
1952年10月14日凌晨,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开战第一天,敌军就向我军阵地发射了30余万发炮弹,炮击密度之高,远超第二次世界大战。
即便如此,第15军照样守住了阵地,部分丢失的阵地也很快被战士们抢了回来。
战斗进行到第三天的时候,第15军军长秦基伟决定以第45师为主攻部队,于是,第45师师长崔建工就成为了上甘岭战役的主将。
战斗进入第四天之后,战斗打得越来越激烈,第45师与蜂拥而来的美军展开了残酷的“拉锯战”,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每次易手都伴随着一场惊天动地的厮杀,以至于阵地上尸横遍野。
战斗进行到第五天的时候,崔建工的第45师已经伤亡惨重,前沿连队向师部请求增援,崔建工却已经无兵可派。
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崔建工只能给秦基伟军长打去电话,“军长,我们45师快要打光了,好多连队没有几个兵了。”
秦基伟军长当然知道崔建工的困难,可是,仗打到这个时候,秦基伟军长也已经“捉襟见肘”,没有兵力可调动了。
这个时候,第三兵团王近山副司令员打来电话,听完秦基伟军长的汇报,王近山副司令员沉默许久,最后给秦基伟军长撂下一句狠话:
“秦基伟,你给我听好了,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今天晚上一定要夺回那两个山头,不然的话,你干脆回家放牛去吧!”
不一会儿,秦基伟军长打通了崔建工的电话,除了告诉崔建工“我无兵可派”之外,秦基伟对崔建工说:“阵地绝对丢不得,不然的话,你我都不好交代啊!”
放下电话,崔建工立即召开了作战会议,在会议上,崔建工以下面的一番话表明了自己战斗到底的决心:
如果只剩下一个连,那我就当连长,剩下一个班,我就当班长,如果我牺牲了,副师长接替我指挥,豁出去了!
师长的态度极大地振奋了指战员们的战斗精神,各级干部身先士卒,纷纷冲上第一线,极大地振奋了全体指战员的战斗意志。
10月19日,第45师指战员与敌人血战了一天一夜,终于夺回了被敌人抢去的表面阵地。
在这一场极其惨烈的战斗中,第45师涌现出一大批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全国人民都熟悉的黄继光就是其中之一。
当天晚上,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的597.9高地。天黑的时候,通讯员黄继光随营首长来到六连。
当时,六连已经接连攻占三处阵地,却被美军强大的火力挡在了零号阵地。六连接连派出三批爆破组,都没能拿下敌人的火力点。
迟迟拿不下零号阵地将贻误战机,而六连已经没有几个能够参加战斗的战士了。
这个时候,通讯员黄继光站了出来,他主动要求担任爆破任务。
营首长批准了黄继光的请求,于是,黄继光带领两个战士冲了上去,他们虽然连续摧毁了敌人几个火力点,黄继光却负了伤,其他两个战士也身负重伤,失去了战斗力。
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身体继续匍匐前行,就要靠近敌人的主火力点的时候,黄继光用力扔出了最后一颗手雷。
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机枪暂时停止了射击,黄继光也被强烈的冲击波震昏了过去。
当战士们发起冲锋时,当敌人的机枪又响了起来,战士们再次受阻。
这个时候,黄继光从昏迷中醒来,眼看地堡里的敌人依然在疯狂射击,黄继光忍着剧痛,艰难地爬到地堡前,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毅然跃起,扑向敌人的枪口……
他用胸膛堵住了美军的枪口,以自己的生命为战友们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战士们趁机冲上阵地,并迅速攻占了上甘岭高地。
经过43天的激战后,崔建工率领第45师指战员成功守住了阵地,战斗进行到最后的时候,第45师的参谋、干事、勤杂人员全都上了火线,就连崔建工师长的警卫员都上了火线。
第45师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场奇迹,自身也伤亡惨重,全师伤亡人数高达6000余人。
战斗结束后,崔建工等人在零号阵地找到了黄继光的尸体,当时,黄继光的胸口已经完全被子弹打穿,可是,黄继光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
崔建工后来说:“在上甘岭,像黄继光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我们45师就有30多个舍身炸敌群、炸地堡、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
10月27日,志愿军司令部给第15军颁发嘉奖令,并特别嘉奖了崔建工的第45师。
可是,崔建工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用他的话来说:“这一仗的伤亡太大啦,想想黄继光等牺牲的战友,我哪里高兴得起来?”
崔建功(中)
1954年3月29日,崔建工率领第45师胜利凯旋,并参加了第一届“人代会”。
在大会秘书处设置的签到处,第15军老军长秦基伟将军给崔建工改了个名字-“崔建功”,会议结束之后,秦基伟将军又亲自给崔建功题了词-“建功立业为人民”。
1955年,崔建功被授予少将军衔,此后,崔建功历任昆明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军区顾问等职。
电影《上甘岭》在全国上映之后,全国、全军都有组织地安排观看这部电影。可是,崔建功却始终没去看这部电影。
有人问崔建功:“《上甘岭》讲的就是你们45师的故事,你为什么不感兴趣呢?”
崔建功将军面色凝重地说:“不是我不感兴趣,也不是我不想看,我是不忍心看啊。”
崔建功将军伤感地说:“我们45师牺牲了那么多活蹦乱跳的年轻人,我想起来就心疼啊……”
“军神”刘伯承-“心里不安……”1980年,戎马一生的刘伯承元帅辞去了一切职务,安心在家休养身体。
据刘伯承元帅的儿子刘太行说,“父亲晚年从来不看战争片,也从来不愿意主动跟别人提当年的战争故事”。
刘太行说:“有时候电视里播放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父亲都会起身离开,或者让我立即换台。”
刘太行还记得一件事情,有一次,一位军旅作家前来采访刘伯承元帅,希望他讲一讲“淮海战役”。
刘伯承元帅起初不太愿意配合采访,后来,那位军旅作家说:“这是小平同志给我布置的作业”,刘伯承元帅这才接受了采访。
可是,当讲到“淮海战役”牺牲的那么多指战员的时候,刘伯承元帅的情绪变得非常激动,他的手紧紧抓住桌檐,脸颊也控制不住地颤抖、抽动起来。
看到这个情况,那位军旅作家赶紧结束了采访。
老照片
当天晚上,刘伯承元帅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对刘太行说:“我今天恐怕睡不着觉了,战争年代,每次大战之前我都睡不好。”
刘太行说:“战争现在已经结束了,你可以踏踏实实睡觉了。”
刘伯承元帅说:“今天又提到战场上的那些事情,我哪里还能睡得着觉?”
刘伯承元帅沉思良久,然后心情沉重地说:“你知道吗,我在讲‘淮海战役’的时候想到什么了吗?”
刘太行问:“你想到什么了?”
刘伯承元帅叹了一口气,伤感地说道:
“我想到:有许许多多年轻的寡妇找我要丈夫,还有许多老太太找我要儿子……一想到他们,我的心里就很不安……”
刘伯承元帅为什么不爱看战争题材的电影?刘太行此时终于找到了答案。
“战神”粟裕-“淮海战役的电影我不看”粟裕大将晚年有“三个不”:不写淮海战役的文章,不读淮海战役的书,不看淮海战役的电影。”
“淮海战役”是我军战史上参战兵力最少、消灭敌人兵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我军伤亡最大的一场战役,“淮海战役”体现了粟裕大将“胸怀全局、敢于担当”的精神。
在“淮海战役”中,粟裕大将充分显示了其战略思想、军事才华、指挥艺术和驾驭战争的能力。
按理说,“淮海战役”是粟裕将军的经典之作,任何褒奖和宣传都是恰如其分、毫不过分的。可是,粟裕大将生前却没有公开发表过一篇专门谈“淮海战役”的文章。
即使在《粟裕战争回忆录》里,粟裕大将也没有提及“淮海战役”。
根据粟裕大将的夫人楚青同志回忆,粟裕大将以前一直没有写回忆录的打算,直到1976年,粟裕大将才有了写战争回忆录的想法。
回忆录应该怎么写?粟裕大将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
首先,主要地写战役、战斗的背景;其次写作战方针的形成,战场形势的演变,以及自己当时考虑的若干问题。
粟裕大将
然而,因为身体原因,直至粟裕大将1984年2月5日因病逝世的时候,粟裕大将的回忆录还没能完稿。
粟裕大将逝世之后,中央军委杨尚昆副主席从外地赶回北京为粟裕同志治丧,楚青同志向杨尚昆副主席报告:“粟裕的回忆录还没有写完,请求组织上批准我把回忆录写完。”
杨尚昆副主席当即批准了楚青同志的请求,并安排粟裕大将原来的秘书参如了这项工作。《粟裕战争回忆录》出版的时候,杨尚昆副主席又为这本回忆录题了词。
然而,等到《粟裕战争回忆录》出版后,好多同志却大感失望,这是因为,这本书虽然写得实事求是,写得全面、深刻,堪称“粟裕兵书”,却有一个很大的缺憾:
在这本回忆录中,粟裕大将没有写“淮海战役”,同志们都认为,“淮海战役”是粟裕大将的“巅峰之作”,回忆录中没写“淮海战役”是莫大的缺陷和遗憾。
事实上,粟裕大将虽然不写淮海战役的文章,不读淮海战役的书,不看淮海战役的电影,却不代表他淡忘了这场战役。
对于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来说,粟裕大将不可能忘却那段历史,粟裕大将之所以有“三个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不愿意提起牺牲在那场战役中的解放军战士。
粟裕大将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整理粟裕大将遗物的时候,楚青同志在粟裕大将的笔记本里发现了他亲笔写就的一首诗词-《沁园春·淮海战役》。
在这首诗词中,粟裕大将把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串联起来,诗词的全文如下:
作战方针,攻城打援,首占开封。
又俘区寿年,再创敌援;
战局过坳,敌转防御。
兖济解放,徐海动摇,横扫江淮在今朝。
十月节,我大军南挥,分割包抄。
首歼碾庄百韬,看徐双瓮鳖哪里逃。
笑纬国东援,损兵徒劳;
双堆黄维,称蒋嫡系,覆灭于后。
杜氏将军,倾巢突围也难逃。
时迫矣,灭蒋家王朝,就在今宵。
为了弥补《粟裕战争回忆录》里缺失“淮海战役”的缺陷,《粟裕战争回忆录》在2007年再版的时候增加了两部分内容:
一份楚青同志整理的《粟裕谈淮海战役》,一首粟裕大将的诗词-《沁园春·淮海战役》。
结语刘伯承元帅、粟裕大将、崔建功等开国将帅深知:战争分正义之战和非正义之战,他们深谙“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名言,念念不忘那些为正义之战拼杀疆场的烈士们。
#粟裕##电影##上甘岭#
常胜将军。刘伯承。为何不看战争片???
粟裕任军参谋长时,在江西硝石一仗中率部队冲锋,遭遇敌人从后面包抄,他带警卫人员去堵截。这时,敌人近距离打来的一枪正中他的左臂,鲜血一下子喷出一米多远,幸亏周围的同志紧急止血才保住生命。他被送到后方医院时伤口化脓,医生用盐水消毒的方式给他开刀。解放后有问:“你开刀用什么麻药?”粟裕回答:“麻绳就是麻药。”看见上文了吧,粟裕当年作为参谋长,尚且没有麻药,那普通的士兵更别想了。这么说来,中国有千千万万个“军神”。说白了,刘伯承被称为“军神”,不过是学校课本上一篇德国医生治病的文章的谥美之词,那李白还说庐山瀑布有三千尺,说天台四万八千丈,单田芳还说李元霸是雷公转世,你能信吗?总之,文学就是文学,不用当真,何况写这文章的作者,当年又不在现场,当然是自己发挥想象了。不过,战争年代,刘伯承、粟裕、林彪都曾被夸为常胜将军,当然,也有夸张的成分,但毕竟不是空穴来风。想想看,大家都是同僚,低头不见抬头见,一个天天打败仗的人,大家都夸他“常胜将军”,这可能吗?
根据材料三,谈谈"刘伯承元帅晚年拒看战争片"的原因
请回答:(1) 材料一中的“我们去了”是去做什么?“我们去了”有什么好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材料一,你认为哪一方应对发动战争负责任?
(3)请你谈谈材料三中“刘伯承元帅拒看战争片”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请说说你对解放战争的看法。
答案:
(1)重庆谈判, 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
(3)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4)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极力争取和平,维护团结。(或国民党不惜牺牲民族、人民利益,坚持发动内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