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观后感1500字 莎士比亚暴风雨电影观后感
暴风雨观后感1500字_莎士比亚暴风雨电影观后感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著名戏剧《暴风雨(The Tempest)》使用许多魔法、怪奇要素来呈现欲望与忠诚等人性面向,和《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一样表面上陈述一段奇幻故事,里头许多细节却道出当代的腐败和压迫,诸如:米兰公爵帕斯贝若(Prospero)由于闭门读书而被亲弟安东尼奥(Antonio)篡权;小岛居民卡利班(Caliban)看似无害却有意侵犯帕斯贝若的女儿;以及那不勒斯国王等人与安东尼奥对帕斯贝若产生的杀机。《暴风雨》不只是帕斯贝若用魔力掀起的风暴,使船遇害让安东尼奥等人登上小岛展开故事,同时也是一场人性道德所致的人生转变,而茱莉泰摩(Julie Taymor)所执导的版本又更添一份性别力量的转换。
隐藏在莎翁时代中的女性观点
《暴风雨》由《挥洒烈爱(Frida)》导演茱莉泰摩执导,她将帕斯贝若公爵改为女性角色,担任米兰女爵暨掌权者的妻子。然而,在16、17世纪女性只要饱读诗书并行使研究,就会被指控沉迷巫术而遭罚。搭配着真实历史背景,茱莉泰摩的女性帕斯贝若一定会因「女巫事件」被陷害,尤其是身为寡妇的权威人士,旁人为了篡夺爵位对女性绝不手软,也丝毫不认为需要手软。这项改编则让莎翁的原著更加合理化和认同,毕竟莎剧中处处都会出现强悍、坚忍的女性角色,例如:《奥赛罗(Othello)》的爱米利娅(Emilia)有着新颖的性别论点,还有挺身指控丈夫罪刑的正义感;以及《科利奥兰纳斯(Coriolanus)》的伏伦妮娅(Volumnia)表现出对战事的刁悍与为国牺牲的忠诚。因此,将莎剧角色帕斯贝若女性化毫无问题,反而增添了女性容易被污名的历史现实。
父权与女权并重的主人翁
由奥斯卡影后海伦米兰(Helen Mirren)饰演的帕斯贝若成功诠释了原角色的阳性力量,并将其力量转化为女性为保护儿女而产生的能量,就像母狼和母狮般刚毅,既自然又原始。海伦米兰的帕斯贝若回归到人类最初的本质,到孤岛上从零开始生存,顺着小岛的脉络生活后也顿悟出魔力。帕斯贝若的魔法不只是唸书研究来的,也是遗世独立后开拓出来的力量,回归初始便没有性别的问题,性别真正出现则是在暴风雨开始后。所以帕斯贝若不只是个集慈爱与权威于一身的法师,也是个扛下父权的母亲。女性化的帕斯贝若背负同为女权也同为父权的力量,父权是为了拿回自己原本的地位,为了挡下皇族以外的男子靠近女儿,为了复仇;女权则是为了表现念书研究的成果,为了替女儿找个好人嫁,为了洗刷莫须有的罪名,无论父权和女权的诠释都完整呈现在女性化的帕斯贝若身上。
男角阴柔化的呈现
帕斯贝若和费莉丝蒂琼斯(Felicity Jones)饰演的女儿米兰达(Miranda)是片中唯二的女性,却不是故事中最具有阴柔性的角色。米兰达虽然是个不折不扣的清纯少女,却不怕吃苦和冒险,同时拥有自由恋爱的意志。里夫卡尼(Reeve Carney)饰演的那不勒斯王子腓迪南(Ferdinand)虽然英俊,却显得柔性被动,他一开始被风雨冲上海岸后直接昏倒,当帕斯贝若以搬运石头测试他时,也能看出他是个不善劳动的娇贵王子,即便般石头是他展现阳刚之力的唯一片段。不过米兰达和腓迪南是段自愿性的恋爱,是通过帕斯贝若测试的真实度,是两人用意志和力量获得的珍宝。除了腓迪南外,另一位阴柔气质深具的男性角色即是精灵爱利儿(Ariel)。英文名字"Ariel"原是男性名字,不过现今有大量女生都以此为名。精灵爱利儿也由纤细百般的班维萧(Ben Whishaw)所饰演,班维萧的纤细不只是他的长相也是他的性向,他整体的演出使得爱利儿更加神秘和阴柔化,歌唱时那幽幽的男声比任何女性声音更能诱惑王子探入小岛。此外,其他的男性角色到小岛上不是疯了,就是本性疯癫,完全无法和身兼父权和女权的帕斯贝若相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