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王扶林版红楼梦制作精良 他却仍有遗憾
今年是曹雪芹诞辰300周年,前几天,记者采访了今年已经80余岁的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老人依然精神矍铄,走起路讲起话来让人怀疑他的年龄。从配音员转到文艺部导演再转到电视剧导演,当年去了趟英国后,看到BBC的电视连续剧模式,回来在国内也开创了电视连续剧这种新模式——他一直不肯承认自己是中国电视剧的“教父”,只愿意说自己是第一个专业导演。这摆在今天看起来也就是一种创业,他分享的一些故事和体悟折射到今天,对于创业者来说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从《红楼梦》到《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中的两部都经由王导的手呈现在银幕上,也已经成为很难再超越的版本——当然,这有“时势造英雄”的时代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和获得的评价与肯定成正比的。
在当下,或许要再花五年时间来做一部连续剧,那会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但一个道理始终不变,无论在什么时代,如果抱着一颗匠人的心,一种匠人的精神对待你的作品,你的企业,那在时间这个维度上必然会收获满满。“要相信,首先要用剧本去征服观众” 创业观:要先把自己最核心的竞争力打造好。当年接到要拍《红楼梦》的任务时,王扶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编剧们先去编,他自己抱着几大本《红楼梦》原著死磕了整整一年。这就好比是先要确定好思路和方向,想清楚三个问题“要什么”“怎么做”“凭什么”后再动手。“那一年,我竭力要做的就是把曹雪芹的意思,把小说内涵给理解了。但中国有这么多人研究《红楼梦》,从胡适开始一直到冯其庸、周汝昌,花一年时间就理解全部是不太可能的,但只能尽力而为。”王扶林谦虚地说,觉得最后整部剧表现内涵还是很微薄的,但大家都很认真地去做这件事。
“87版《红楼梦》并不完美 我也还有遗憾” 创业观:懂得回望过去,懂得精心总结。王扶林回忆说当年就为了拍一场第一集里,甄士隐和贾雨村吃螃蟹的戏,专门想办法从江苏空运螃蟹到四川,还准备了一整套吃蟹的工具……对细节计较到锱铢必较,成就了《红楼梦》的辉煌,按今天的说法,这就是一种匠人精神。匠人精神的另一种体现,就是对现有成就的反省。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有遗憾的,87版《红楼梦》也不例外。时隔这么多年,王扶林看来,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好好展现原著中的“木石奇缘”。“当年碍于很多限制,只把贾宝玉、薛宝钗的金玉良缘展现得比较完整,对于贾宝玉、林黛玉前生的木石奇缘并没有太多涉及,但这一块恰恰是全书的重要线索。”王扶林觉得遗憾的还有书中浓墨重彩描写的“太虚幻境”以及黛玉进府,两人相见的段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