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方前馒头入口有丝丝米酒味
江浙是鱼米之乡,稻米丰收的时候,就喜欢拿一部分出来做米酒。旧时逢年过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上几锅。
除了佐餐饮用之外,米酒还有很多作用。比如煲鸡时来一小碗,去腥解腻;放点红糖打个蛋煮煮,就是女人月子的补品;当然,还可以和面时加在面团里,做成喧腾的酒酿馒头,与普通的馒头相比,夹带着丝丝甜味儿和淡淡酒味儿,滋味不知丰富了多少。
江南各地都有酒酿馒头,且做法各异。但最有个性的,无疑是方前镇的馒头。
用来制作酒曲的辣蓼
从制备酵母和酒
文 | 魏水华 图 | 渔人
江浙是鱼米之乡,稻米丰收的时候,就喜欢拿一部分出来做米酒。旧时逢年过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上几锅。
除了佐餐饮用之外,米酒还有很多作用。比如煲鸡时来一小碗,去腥解腻;放点红糖打个蛋煮煮,就是女人月子的补品;当然,还可以和面时加在面团里,做成喧腾的酒酿馒头,与普通的馒头相比,夹带着丝丝甜味儿和淡淡酒味儿,滋味不知丰富了多少。
江南各地都有酒酿馒头,且做法各异。但最有个性的,无疑是方前镇的馒头。
用来制作酒曲的辣蓼
从制备酵母和酒曲开始,方前酒酿馒头就透露出她生动的面庞和曲折的个性:方前酒曲被称为“白药”,其中加入了当地一种名为“辣蓼”的野草。这种本来用于杀灭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治疗腹泻肠胃炎的药材,将它加入了酒曲中,能起到抑制杂菌繁殖的作用,让米酒更纯净、酒体更清甜盈润。
这是山民朴素的智慧。
方前酒曲被称为“白药”,其中加入了当地一种名为“辣蓼”的野草,能起到抑制杂菌繁殖的作用,让米酒更纯净、酒体更清甜盈润
酿米酒之前,要煮一锅糯米粥。俟到粥凉了,加入白药和麦皮搅匀成糊,让他自然发酵。等到发酵成熟,米糊里出现馒头似的隆起,再把中间隆起的部分捞出并晒干成渣——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外人不为所知的一步。这种发酵的渣,方前人称为“酵尖”,其实就是酵母菌的孢子,可以直接掺入面胚发酵。
而剩下的米酒,则被称为“酵液”,可以直接揉进馒头里。
相比其他地方另加酵母的酒酿馒头,方前馒头的酵母和酒酿做到了“师出一门”。保持了香气、色泽与滋味的和谐。它与北方话语体系中吃饺子“原汤化原食”是一个意思。
馒头的“标准化”制作过程,保证蒸出来的馒头个头不会参差不齐
观看方前做馒头的师傅们揉面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拌、压、捏、揉、摔、打,一步步都需要持续的腕力,揉得不到位,蒸熟后失去弹性,看上去又扁又塌,无丝毫美感可言。
更重要的是,方前馒头不像普通馒头那样,可以“水多加面,面硬添水”,因为拿“酵液”当水使用,只有酵液太稠时,才掺水稀释。因此,有经验的师傅们多是一气呵成,不再另加配料,而面、水、酵液三者比例是否得当,就是考验面点师傅技艺最重要的标准。
揉完、醒面,放入预热过并熄了火的蒸笼,方前人称这个过程为“酣笼”。之所以不直接开火蒸,一方面是为了防止酵母菌死亡得太快,让馒头更松喧;另一方面则是防止面团里的酒精挥发得太快,让它与面团有充分的机会交织融合,使馒头带着酒香。这是方前馒头的不传之秘,也是方前小吃“虽小尤精”的生动写照。
刚出笼的馒头比蛋糕还松,入口丝丝酒味,继而回甜
待馒头胚渐渐发酵变大,再适时点火蒸。这是最简单的一步,也是最考验耐心的一步。蒸久了湿软涣散、没蒸到位口感不松,都能让馒头前功尽弃。
刚出笼的方前馒头是最好吃的,趁热掰开,比蛋糕还松,入口丝丝酒味,继而回甜。馒头里还可以夹入各种菜,增加复合的滋味。最好的吃法是夹入一块三层夹心的红烧五花肉、一块炸到金黄的臭豆腐,入口油而不腻,臭而清香。
摊凉后的馒头可以进行二次加工,如烤馒头干等,风味独特
凉了的方前馒头也可以二次加工,味道并不逊色。裹上蛋液油炸到金黄,或者切片烤到将焦未焦,都是对馒头的尊重。尤其是炸馒头片,这是物资匮乏岁月里,方前孩子们最好的零食饼干。放学后能从书包里摸出一块妈妈偷偷塞进去的炸馒头,边走路回家边啃,这恐怕是从前方前孩子们一天下来最幸福的时光。
“为什么同样种植小麦,西方人用它做成面包,而中国人用它做出了馒头?”加州大学教授魏斐德曾在课堂里提出这样的问题。有学生回答:因为中国人节省能源,在煮锅上加入了搜集蒸汽的蒸笼,最终让“蒸”的技艺成熟,早于西方烤制现代面包的时间节点;有学生回答:因为东方小麦的筋力更大,不适宜做成酥性西点;还有学生回答:因为中国作为农耕国家,植物油脂唾手可得,而制作面包更重要的牛羊肉的脂肪制品——黄油,却长期被匮乏。
这些学生说的都对,但他们漏了一点:馒头低调内敛的个性符合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表面上来看,大多数馒头都长得差不多。只有掰开、送入口中时,馒头中细微的滋味差别、迥异的制作工序,才能厚积薄发,展露最大的能量。
方前馒头,恰恰代表了中国人这种为人内敛、内心强大的性格。
—END—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