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枣花馍的传说,过年为什么蒸枣花馍
在北方地区,每年到腊月二十八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发面蒸枣花,并且,会蒸出各式各样的枣花馍来。
那么,北方地区的人们为什么要在腊月二十八的时候家家户户蒸枣花呢?
在元朝末年的时候,由于水患、兵患严重以及蝗灾频仍,中原、山东地区的人口急剧减少,中原地区的许多土地都已经基本荒芜。当了明朝初年的时候,中原、山东地区的许多官吏纷纷向明政府禀报各地荒凉之情形。据顾炎武所著的《日知录》卷十中称:“(中原、
“二十八,蒸枣花”。这句是流行在北方地区的一个民间俗语,也是北方地区的一个传统民俗。
在北方地区,每年到腊月二十八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发面蒸枣花,并且,会蒸出各式各样的枣花馍来。
那么,北方地区的人们为什么要在腊月二十八的时候家家户户蒸枣花呢?
在元朝末年的时候,由于水患、兵患严重以及蝗灾频仍,中原、山东地区的人口急剧减少,中原地区的许多土地都已经基本荒芜。当了明朝初年的时候,中原、山东地区的许多官吏纷纷向明政府禀报各地荒凉之情形。据顾炎武所著的《日知录》卷十中称:“(中原、山东地区)多是无人之地,累年租税不入”。我们都知道税收对于维持地方乃至中央政府的正常运作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一个地方没有税收,地方政府就无法正常运作下去了,而一旦一个地方的政府无法正常运作,那么,就会累及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明朝的一些大臣建议明朝政府实行移民屯田政策,将人口众多的山西、河北居民中的一部分迁往中原、山东地区。明朝政府采纳了大臣们的建议,于是,一场大规模的移民潮开始了。
俗话说:穷家难舍,故土难离。明朝政府采取的移民政策在刚开始实行的时候就遭到了山西、河北地区老百姓的反对和抵触,无论山西、河北明朝地方政府如何动员,如何许愿,山西和河北地区的老百姓就是不答应迁移。在这种情况下,明朝政府便使用了“诳山计”,故意散布出谎言说:在山西只有洪洞县的老百姓可以留在山西当地,山西其余地区的老百姓必须全部迁往中原地区;在河北只有枣强的老百姓可以留在河北当地,河北其余地区的老百姓必须全部迁往山东地区。不明就里的老百姓听信了谣言,为了躲避迁移,山西、河北其他地区的人们纷纷逃往洪洞县和枣强县避难,不长时间,洪洞、枣强两县的人口骤增,朝廷发现时机已到,便派重兵将洪洞、枣强两县围了个水泄不通,并强令这两个县的大部分老百姓必须分别迁往中原地区和山东地区。
俗话说:民斗不过官。在明朝政府的强令下,这两个地方的大部分老百姓不得不准备动身迁往中原地区和山东地区。
在河北枣强县有一位叫山枣的小伙子与一位叫春花的姑娘是一对恋人,山枣被列入了迁民之中,将要迁往山东地区,而春花没有被列入迁民之中,将被留在枣强县。在这对恋人惜别的时候,春花姑娘特意拿出自己家里仅有的几个馒头和一把红枣递给了山枣,并嘱托山枣永远不要忘了自己的真情真爱。
山枣移民到山东之后,每到过年的时候就会想起春花姑娘。为了使自己永远把山花姑娘记在心上,在每年春节母亲蒸馒头的时候便特意叮嘱母亲将馒头蒸成花朵的形状,并要求母亲在馒头上安一个枣子,寓意自已与春花姑娘永远没有分离。
后来,人们都知道了山枣与春花姑娘的浪漫爱情故事,并被这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了,于是,每到过年的时候,山东地区的人们便会蒸枣花馍,并且,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再后来,山东地区蒸枣花馍的风俗习惯传遍了北方地区,于是,北方地区的人们每到春节的时候便都会蒸一些枣花馍,用以纪念先辈们的忠贞爱情。
当然,以上所述仅仅是一个传说。我们虽然不能够过于相信,但蒸枣花馍的寓意也是很好的。因此,春节时候蒸枣花馍的风俗习惯还应该传承下去。
枣花馍寓意红红火火、蒸蒸日上,你知道怎么做吗?
枣花馍寓意红红火火、蒸蒸日上,你知道怎么做吗?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在北方地区,假如过春节不蒸一锅特点的枣花馒头,就好像没了浓浓的年味。之前每一年过春节,我家也都是会蒸很多大铁锅馍馍,用于接待亲戚朋友。传统式的枣花馍馍块头较为大,蒸起来较为不便。还记得儿时,每每过去了腊月二十,母亲以及好多个婶婶们,就逐渐忙着相互之间帮彼此之间蒸北方地区特点的枣花馍馍。
蒸枣花馍馍,用的具体原料是全麦面粉,辅材是大枣,枣花馒头是广为流传于黄河河段许多地区的春节风俗。枣花馒头也是山东省过春节必做的一道新年面点,传统式的枣花馒头块头大,作法繁杂,许多朋友都不明白如何做。今日,小厨娘和大伙儿共享几种,简单好看又清新自然的枣花馒头的作法,喜爱的朋友一定要试一下。
无论是蒸馒头,或是蒸花卷,务必要确保面是充足发醇好的。冬季气温较为冷,温度较为低,面糊的发酵时间要比夏季长。为了更好地快速发面,可以把不锈钢蒸锅内放水,烧至50度上下,把洗脸盆放到蒸屉上,盖紧盖子密封性发醇。那样温度和环境湿度,都能够推动发酵粉的迅速发醇,一般2-3个钟头类似,就可以发醇好啦。发醇好的面,要用劲揉至排气管,把气泡都排出来,那样蒸出去的枣花馍,既筋道又暄软。
先给大伙儿介绍一款像iPhone一样好看的枣花馍。具体方法流程如下所示:取一个重庆小面剂,擀成3mm以内的厚片,随后打米子刀,将圆面片分为尺寸平等的8份。把8份面片叠起来在一起,用筷子在中间轻按一下,随后把面坚起,用一双筷子用劲夹一下,用左手捏紧顶部,轻轻地转动,使下面的衣摆成螺旋形。随后用手指将顶部轻按一下,按上一个清理洁净的大枣,一个螺旋形的枣花馍馍胚就搞好了。
第二种做法:取一个面剂,搓发展条后按扁,用擀面棍擀发展20CM,宽5-6厘米的条形,随后涂一层植物油。从一头翻卷后,用筷子在中间压一下,再用筷子把两边往正中间夹,随后捏紧。两侧往下一压,用插子按上花边图,正中间放一颗清理洁净的大枣就可以。
第三种作法:或是一样把面擀发展条,刷上一层油,在一端放上二个清理洁净的大枣,随后卷到三分之二处,从另一头再卷起来,然后坚起,从用筷子在中间往下压,把两侧捏在一起就可以。
第四种作法:这也是一款形近蝴蝶的枣花馍,十分的好看。取一个面剂按扁,用擀面棍擀薄,擀圆,刷一层油。用刀在中间对半割开,上边留2-3CM,不必断开,再将两侧各自翻卷,向外折一下,使2个面圈两端对齐,用筷子在中间向里边夹持,两侧用筷子夹一下,上面再放一个清理洁净的大枣就可以。
整一下的枣花馍胚,不必立即上锅蒸,下面垫一个玉米叶,放置到蒸屉内,盖紧盖子,二次醒发15-20分钟。二次醒发是蒸出去的花卷馒头暄软的重要。醒面好后,再上锅走红蒸,上蒸气后逐渐记时,蒸20分钟左右就可以熄火。关火后,焖3分钟上下再开启盖子,那样花卷馒头不回缩,不形变,不塌皮,吃下去也非常的香。
过年了,北方家家户户为什么要蒸很多馒头和包子?
是的,过年时我们北方人家都要蒸很多馒头和豆包馍。
听家里老人讲,过年期间禁忌多,在很早以前,从正月初一开始到初五是不能蒸馒头和炒菜,所以都要在年前把馒头蒸好,吃一个星期。年前还要把所有肉类过油做熟(穿肉片、炸鸡块、炸豆腐、炸带鱼、炸丸子等),素菜类罩水做熟,过年期间肉菜、素菜一锅烩,所以在我们洛阳市以前过年期间都吃“烩菜”。这都是老禁忌,现在人早都不这样做了。
我们北方人爱吃面食,面条、馒头是最经常吃的食物。
记得我三十多年前的小时候,那时早上饭白面汤(小麦面)、黄面汤(玉米面)配馒头,中午饭手擀面,捞面,家家户户都备有“干挂面”;晚上饭小米汤配馒头、葱花油馍(也是面食)。小时候很少很少吃米饭。
在我小时候生活的区域,根本就没有卖馒头的店铺,馒头全是自家蒸的。
记得小时候每到临近过年的腊月二十七左右,家家户户都要蒸馒头(那时还不知道酵母粉是什么,和发面还是用“老面”,就是每次发好的面要揪下来一小块,给下次蒸馒头做“发面引子”),自家人要吃、过年带待客要吃,每年都要蒸近200个馒头。不但每年要蒸馒头,而且馒头上还要打上红点,就是把红纸用水泡一会儿,使纸上的“红色”掉色后与水混合,然后用筷子头蘸一下,点在热馒头的顶部。在那时,单蒸馒头就要占到近一天的时间,蒸馒头的面也比较硬,揉面、馒头搓圆形,是非常累的。
不但要蒸馒头,还要蒸豆包馍,豆是红豆,红豆用水煮哄后(水煮的越少越好),加入白糖,少许干面粉,搅拌均匀(红豆在搅拌过程中会成“沙状”),发面擀成巴掌大的面皮(厚一点),把拌好的红豆沙包在中间,封好口,上笼蒸。
因为平常很少能吃到豆包馍,所以小时候过年的时候我特别爱吃“豆包馍”。
以上是年前蒸馒头、豆包馍,每年到正月十五,就会蒸“枣花馍”,枣花馍是将发面搓成长条形,卷成“几”字型,红枣放置在交汇处,均匀的摆放在篦子上,放入蒸笼,蒸熟的效果就是像相连的“花朵”,枣花馍我们家是每到正月十五才蒸的。
后来到了2000年之后,街边的馒头店铺越来越多(那时都是酵母粉发面),很多家庭都不再蒸馒头,都是在馒头店铺订做馒头,但是订做的馒头真的没有自家蒸的好吃。
我们家是在2008年之后,过年时蒸一部分馒头(够自家吃),再到馒头店铺定做一部分馒头(待客用),因为从2008年之后家里事务比较多,单位放假时间也短,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再蒸一天的馒头,所以直好选择部分自蒸、部分购买。
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商场、超市过年都不休息,所以很多家庭已经不再备那么多年货,随时吃随时到超市购买。
现在,过年保持老传统的人家,还会在年前蒸馒头、包子。想省事的,都会选择在馒头铺购买!
过年蒸馒头和包子是北方地区传统。在每年的过年前十天,家里面就会为过年做准备,像做蒸碗、蒸馒头包子、炸丸子之类的 美食 !这是为春节做准备!下面的文章,阿坤解释为何在过年前,家家户户蒸馒头包子!
一,保证过年期间馒头、包子充足
北方地区以面食为主,日常馒头包子不可缺,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在北方,过年期间会走亲戚,以前那时候交通工具不发达,少不了要在亲戚家吃饭,而那个时候馍店还没那么普遍,自己做馒头又需要很长时间,为了不耽误亲戚有馒头吃,大家都会在过年前,做上很多的馒头和包子。
二,传统文化过年送大馒头
以前那时候物质贫乏,走亲戚没有什么能送,像我们豫北地区某些地方,过年会蒸大馍,为的是过年送亲戚用!
记得在阿坤小时候,过年前会蒸大馍,一锅只做一个,大馍上画上一些花,就成了过年送亲戚的礼物!并且在大年初一早上,会将馒头加上肥肉片,每家的长辈送两三个馍夹肉!这是以前就流传下来的传统。
总之,以前北方地区过年蒸馒头,是很平常的事情,一是为了保证过年时间,馒头能够及时的供应,也为了让家里面的妇人,在过年期间也省点力,二是在一些文化传统中,需要用到蒸馍。
过年对咱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且特别慎重对待的头等大事。意味着全家团圆,盍家欢乐,更有传统习俗的延续。这不,在北方,年前家家户户要蒸很多很多的馒头和包子。
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
其一,是继承着流传至今的传统习惯 每逢春节这个盛大的传统节日,是异常忙碌和隆重的。“小年”一过,几乎天天都是“节日”,也有你忙的了!特别是到了腊月二十八,你看那些“家庭主妇”们,脚忙得像炒菜似的。因为民间有这样的说法:“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九蒸馒头”。在过去,还没有酵母粉,人们发面用的“酵头”(即老面),这个做“面种子”的,发酵慢,是要在前一天发面,第二天面团才能醒发到位,才可以蒸馒头等。也就是腊月二十九了,各家各户开始大量的蒸馒头了,有的也蒸花卷。还非弄出个塔、佛手等形状来,再捏些各种形状的豆馅包、枣泥包,同时要点上几个红点儿图个吉利,想有个好“彩头”。虽然历经多年,在一传统的习惯在民“久传不息”。
春节期间,在民间有很多的讲究。蒸馒头也算其一吧。因为馒头和包子等蒸制品要靠水蒸气的蒸发,以达到馒头等熟化的目的。不是也说“馒头不熟气不圆”吗?这样蒸馒头也就有了“蒸气”的意思,“蒸”又谐音于“争”。不就是含有“争气”之嫌。这与春节祥和及愉快的氛围有点背道而驰了;再说,在人们的印象中,只有过了正月十五,“大年”才算真正的过完,也就是说,才能开始蒸馒头了。因此,人们在年前蒸那么多的馒头和包子,是要准备吃上近半个月哩!
北方的家庭,每天都会有一餐是以馒头或包子为主食的。蒸了那么多的馒头、包子,是在寒冬腊月,况且现在家家基本都有冰箱,贮存也不是问题。自己要吃了,要招待“串门儿”的亲戚了,只要在热锅上溜一下,就是“刚出锅”的。大过年的,谁家没有准备肉菜之类内的,或爆炒,或凉拌,一会功夫就会弄几道菜,再端上热气腾腾,麦香扑鼻的馒头、包子,就是一顿美餐,也误不了大家走亲戚的行程。
传统毕竟是流传下来的,当今 社会 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就连传统思想比较严重的农村人,也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年前不再蒸很多很多的馒头、包子。一来好多家庭自个不蒸了,买着吃;二来正月初三刚过,很多的人又要出门打工,吃不了;再说了,人们注重 健康 了,都想吃新鲜的。这也难怪,正月初五大多的馒头店已经开张营业了。
【@ 为生活而提神 】
老家黑龙江冬天很冷。一进冬月就开始准备,冻豆腐,汤子面,冻罗卜丝(做馅用)粘糕面,进了腊月摊煎饼,烙粘火勺子,锅出溜。小年一过杀猪、蒸馒头、包子忙一年了正月好好歇歇走亲戚。
大家好,我是乡乡小厨,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过年了,北方家家户户为什么要蒸很多馒头和包子?“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我认为这种习惯是几千年来传统习惯传承下来的,跟北方人的地域特征,饮食习惯分不开的。
北方大多地区都盛产小麦,小麦磨成粉就是面粉,和南方人喜好米饭一样,北方人喜好面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就是地区特征决定了饮食习惯,面食有很多种,有馒头,包子,大饼,面条,饺子等等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面食品种。其中馒头和包子这两种食用起来更加灵活和方便,馒头包子容易储存,做好后可以冷冻保存,吃的时候热一下还是和新做的一个味道。吃法也很多,既可以就着菜吃,夹着肉吃,夹辣椒酱,还可以油炸成馒头片吃,包子就更加方便了,既可以当主食又可以当菜。
馒头和包子是北方人日常常吃的主食,甚至有地方的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馒头,特别是过年的时候,人们会在腊月二十几那几天专门拿出一天时间来蒸馒头,每次都要蒸好几锅,特别是农村,用农家大地锅来蒸,炉灶里是烧的旺旺的玉米杆和柴火,三层蒸屉里白白胖胖的馒头和包子在里面随着温度的升高在膨胀变形。
第一:馒头包子作为一日三餐离不开的主食,每天家庭对馒头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过年的时候,自家人需要吃馒头,亲朋串门的时候,家里要做宴席招待亲戚,也需要消耗很多馒头,我们老家招待亲戚的宴席上,中途都会端上来一筐热气腾腾的馏好的馒头。最后再每人来一碗烩菜,宴席就结束了。很多家庭家里亲戚陆续来串门,从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有亲戚来,所以必须年前提前把馒头蒸出来,等过年的时候就没时间蒸馒头了。
第二:馒头容易保存。过去虽然没有冰箱,但是北方的天气是很冷的,蒸好的馒头晾凉后放在一个大木头箱子里盖上盖子,可以存放十几天都不会坏。吃的时候提前热一下就可以吃了,还是那么喧腾,那么层次分明。现在有冰箱了,也可以放冰箱里冷冻,很方便。
第三:自家蒸的馒头味道好,麦香味浓。自家蒸馒头一般都用老肥发酵,也就是每次发面时留下来的面扎头,有的是一代代流传下来,出嫁的姑娘也会从娘家带走一些扎头作为新生活的开始。很多农村蒸馒头都用自家种的麦子,在农村土磨坊磨的面粉,这样的面粉原生态,麦香味十足,加上老肥的醇香,碱面的中和,精明家庭主妇们的巧手,把一个个馒头制作成艺术品,农家蒸的馒头味道好吃,层次分明,麦香味十足。
第四:蒸馒头寓意日子蒸蒸日上,提前把馒头蒸好预示来年日子红红火火,馒头不仅用来吃,还可以用来欣赏,做成各种不同造型形状的馒头,件件就像是一件工艺品,十二生肖,枣花馍,色彩艳丽,这些无不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人们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寄托到这用来吃的馒头上,期待来年蒸蒸日上。
第五:馒头包子作为特产送给亲戚。城市人生活节奏比较快,一般吃馒头都是超市里或主食店买现成的,用机器酵母制作的馒头不如手工老肥馒头口感好,手工老肥馒头在城市里比较少,把手工馒头作为礼品赠送给城市的亲戚非常的有特色,特别是过年的时候,还有一些包子馅是城里吃不到的,只有农家才有,比如萝卜缨包子,野菜包子等等,所以春节前要多准备做一些手工馒头。
北方人过年蒸馒头图个喜庆,热闹,实在,就像南方过年要打年糕一样,虽然现越来越多的北方家庭过年前用买的馒头代替自家蒸的馒头,但是这种过年前蒸馒头的习俗仍然存在,并且继续被传承下去。
做为一个生活在东北的人,我们这里过年的传统习俗,就是要蒸很多馒头和包子。而且一般都是从过了腊月二十三开始准备,基本要在腊月前全部制作完成。
我觉得北方年前蒸制面食,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
一, 文化和风俗的传承
结语: 北方年前蒸馒头和包子,感觉是特别有年味的一件事,一般大家都把年前这段时间叫“ 忙年 ”。可惜现在城里人已经很少自己蒸馒头了!都是买上一箱来应应景,感觉还是少了一些过年的感觉。
年前腊月二十三就开始蒸馒头和包子,是为过年准备的,一直到过了正月十六才让蒸馒头和包子。这段时间在我们这里什么都不做,就是针线活也不做,在农村农民辛苦了一年到过年时候该好好的休息休息了。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这是北方的一个习俗,一过了二十三小年,大家都开始忙碌了,杀猪宰羊,打扫家里的卫生,房屋里的、院子里的,都得打扫的干干净净,遇上下雪了,都得把雪扫干净,堆起来,再就是煮肉,把肉煮熟了,因为在过年的时候有祭拜祖宗和各路神仙的习俗。
第二:还得蒸很多的馒头,各式各样的,有的做的像鱼,有的像桃子、有的像鸟,不光做馒头,还得做年糕,年糕用糯米大枣,各种豆放在里面非常的好吃,增加了许多的乐趣,也增加了许多的美好的寓意和祝福,过年了不忙不热闹,不忙没有意思,在农村里比在城里热闹,各种各样的习俗真的不错,在农村里还可以放鞭炮的,在城市里就不行了,是不允许放的。
第三:过年贴对联在农村比在城里热闹,农村的对联不是印刷的,而是自己手写的,农村里房子多,贴的对联也多,两个人一起来做也得贴好几个小时,包括贴福字,城市里就是一个门口,一会就可以贴上了,贴好了以后还得挂红灯笼等等相当的热闹,如果不是疫情的原因,还是回老家农村过年好。
我们中原地区是以面食为主,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到二十七八会蒸很多馒头,有大馍枣花豆包菜馍,那时过年好像比现在冷很多,可以从年前吃到正月十五,蒸馍多是亲戚朋友来了炒几个菜吃馒头就行了,不用那么麻烦每天都蒸馍,现在基本都是买的,不用买太多了,农村还有很少一部分家里还会自己蒸
准确的来说是,在步入腊月小年前后这段时间,北方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要蒸 馒头,但蒸包子我还是从未见过的。我是一个根正苗红的山西后生,我们山西过年,蒸馒头是传统,而且打我记事起以来,到现在我结婚生子一直在延续着这个传统。
讲一个题外话――山西的蒸花馍要说蒸花馍,蒸年馍,最出名的还是俺们山西,自古以来,山西面食美名甲天下,代代相传、技艺精湛的花馍馍就是山西人民饮食智慧结晶的代表,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庆贺,更是对花好月圆、合家团圆的祝愿。其实蒸馒头是传统,也是人们对新年美好的一份向往。
北方很多家庭年年做馒头的原因解析(1)首先是传统文化的延续: 北方蒸馒头的 历史 由来已久,距今大概有一千多年的 历史 。今天我还特意问我妈为什么过年要蒸馒头,我妈说:“具体因为什么也不是很清楚,反正祖祖辈辈口口相传,年年在做,就这样流传下来了,这也就是咱们北方的一个传统,好比过年要吃饺子一个道理”。蒸馒头的传统已经深深扎在了北方每一个的心底,是对过年的一种期盼,对新年新气象的向往。
所以过年那能不蒸馒头,那还叫过年吗?还有年味吗?
(2)过去走亲戚都是送花馍的: 我清楚的记得(大约十五年往前),过去过年走亲戚拜年都是送各式各样的花馍,用竹篮子装,装的满满一篮子,再盖个干净的毛巾,跟爸爸妈妈,我姐,一起走路去亲戚家拜年,回来的还能“回”(这里回指回礼的意思)几个馒头。但近六七年开始,花馍逐渐退出了 历史 的舞台,一箱方便面或者一箱奶把这个使命接了过来,成新年走亲串友的“新宠儿”。
(3)临近腊月比较忙,提前蒸出馒头以备不时之需: 一进腊月,就会时不时的有鞭炮声响起,也就预示着新年快要到了。家家户户每天忙于新年的准备工作,备至年货;收拾家;擦玻璃;大扫除等等。这些工作有时候一做就是一天,有时候想着先苦后甜,中午饭直接不做了,然后想着赶紧把事做完再吃也不迟,这个时候馒头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拿两个放在火炉子里烤两个,烤的外皮焦黄,一边吃一边干活,什么也不耽误,还能暂时填饱肚子,何乐而不为呢!
(4)冬季属于农闲期: 在我看来,北方大都是一年一熟或者一年两熟,冬天一般属于农闲时期,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情。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春夏秋,大都在地里做活。春天要播种,夏天要护理除草,秋天要秋收,而冬天由于北方寒冷的气候,动植物不适合冬天生长,一般冬天都是在家或者外出打工赚钱,能有充足的时间来蒸馒头。北方农村大都生火炉子,而它不仅仅是取暖,蒸馒头更使火炉子的价值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谈谈现如今北方蒸馒头的实际情况我是一个山西农村的孩子,十多年前,在腊月,家家户户蒸馒头是很常见的现象,同时也是过年前的一道风景线以及年味儿的一部分。时至今日,家家户户蒸馒头的盛况一去不复返了,大部分都是去专门的店里定制,或者买鸡蛋糕替代馒头。以前走亲戚送花馍,试问现在谁还送?都是直接一箱方便面,讲究简单省事。
现在除了我爸妈这代人往上的,冬天闲了,会经常蒸花卷、馒头和豆包,首先是会发酵面粉,会蒸馒头。而像我姐标准的80后,没学过蒸馒头,也不怎么会,整天忙于家庭,也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蒸馒头。我作为一个90后,更多的时候只会吃,要说做一概不会。真不知多年以后,蒸馒头的传统会不会被新鲜食物所替代。
写在最后19年马上就要过去了,离新的一年已经不到两个月了,再过一个月就是腊月了,今天好好在家陪着爸妈,一起蒸馒头,学学传统手艺,让咱们的蒸馒头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