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业你知道馒头理论吗马云钱多有什么用呢
2018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一年一次的组织架构大调整。
阿里CEO张勇(逍遥子)宣布: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天猫升级为“大天猫”,形成天猫事业群、天猫超市事业群、天猫进出口事业部三大板块;加强技术、智能互联网的投入和建设。
在国内的科技互联网公司当中,几乎没有像阿里巴巴这样强烈的、频繁的自我组织变革。
大家还记得这两年轰轰烈烈地“新零售”风暴吗?
“新零售”,正是阿里巴巴在2017年推出的五新战略(新零售、新制
格局决定布局,布局决定结局。
2018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一年一次的组织架构大调整。
阿里CEO张勇(逍遥子)宣布: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天猫升级为“大天猫”,形成天猫事业群、天猫超市事业群、天猫进出口事业部三大板块;加强技术、智能互联网的投入和建设。
在国内的科技互联网公司当中,几乎没有像阿里巴巴这样强烈的、频繁的自我组织变革。
大家还记得这两年轰轰烈烈地“新零售”风暴吗?
“新零售”,正是阿里巴巴在2017年推出的五新战略(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的核心。
每年一次的组织架构调整,已经是阿里巴巴的惯例,而这也代表了阿里集团能力的升级。
如逍遥子所说,
「阿里巴巴已经从一个大家所熟悉的电商公司,彻底蜕变为一个以大数据为驱动,以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文娱为场景,产生数据,并且用数据来反哺这些大行业来发展的一个数据公司。」
对于阿里巴巴这种庞大组织体的自我调整和进化,连同行业、竞争对手都是心怀佩服的。
比如王兴的老同学、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就公开表示,
「在市场驱动的高速发展过程中,组织结构往往存在问题。在所有新经济公司里,只有阿里的组织能力过关,包括美团在内的公司都不过关,阿里巴巴我还是很服的,它今天能支撑这么多业务,还不出乱子。」
积极拥抱变化,主动创造变化,成为新时代的“造风者”,阿里人是真的做到了。
我曾认真想过一个问题,阿里巴巴从20年前的十几个人,到现在的数万在职员工,其发展这么快,马云究竟是有什么秘诀?
一个老师而已,也没听说马云去专门上哪个商学院去学管理呀。
想了很久,直到最近看到陈春花老师说的“馒头理论”才恍然大悟,陈春花的老板在邀请她去担任总裁的时候,对她说过这么一段话:
「你有1个馒头,你一定要给自己吃,你不要给别人,你得先让你自己活得很好。你有10个馒头的时候,你要给全家人吃,这样的话全家人就活得很好。你有1000个馒头的时候,一定要给所有人吃。如果10个和1000个馒头都留给自己,你肯定会被撑死。」
太朴实了,太正确了,这句话说的比多少企业管理大师的理论都透彻明白。
马云应该是早就明白这个道理,虽然在他那里不是这个说法,但真正有用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类似的还有华为的「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等。
但马云在上撒贝宁的节目时,也表达过差不多的意思。
当时撒贝宁问马云,说有一个学生提了个交易:他愿意用自己的整个青春换马云的全部财富,那么马云愿不愿意呢?
马云立刻说,换,当然换。
为什么?
「钱多有什么用呢?又不是你的。财富没有可以再挣,青春过去就不会再回来......
像我们这种财富只是社会委托给我们,让我们把这个财富经营的更好而已。如果你认为这钱是你自己的时候,倒霉就开始了。
所以,我当然愿意换,只是他会后悔。」
明白了吗,所有厉害的企业,首先一定是因为它的创始人厉害,一定是因为企业家的想法超人一等。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赚一万块到赚一千万,从两三个人到几百、几千名员工——哪个创业不都是如此?
一开始没人没钱没资源,千辛万苦赚到一个馒头,那就应该是留给自己吃,因为你先要保证自己活下去才有其他后续。
而当你有力气赚到十个馒头的时候,那就必须分给大家吃,然后才可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去赚到一千个馒头。
但是,当你有了一千个馒头的时候,就像马云说的,“如果你认为这钱是你自己的时候,倒霉就开始了。”
虽然你是老板,是你掌握了分配权,但如果你想一个人独吞,那么所有人都会反对你——可以预料的结果,一个是你被自己撑死,一个是你被人搞死。
一个人的肚子再大,又可以装下多少食物呢?
因此,只有别人好、大家好,你才会好。
一个企业家的价值观等同于这个企业的价值观,一个老板的格局也就决定了企业的格局。
想一想,你是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前途比较多,还是关心员工的利益和前途比较多。
所谓日久见人心,老板的想法是瞒不住员工的,而你是怎样一种想法,那么你的公司绝对会有不一样的状态。
实际上,想法是核心算法,是企业的底层逻辑,是它决定了你企业的组织效率、企业的布局和结局。
在阿里巴巴,「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胜,胜之即散。」是它企业组织的特点。
因为阿里人有这种高效运作的组织氛围。
你看他们换一个高管、一个副总,非常容易和方便,对团队几乎没有什么冲击——阿里人已经习惯了这种变化,或者说,拥抱变化、利他等阿里文化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共识。
但无论是变化,还是事实结果,都是阿里巴巴的外在表现,如果你照着这些外在表现去模仿,往往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一定要先让自己的脑筋想通了才行,也就是说,“道”有了,“术”就自然容易会。
不然,同样是“分馒头”,你做出来就很难达成人家的效果。
是以,「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想法”这个东西不是一天可以扭转的,很简单的道理,有的人是一辈子都想不通,这也是成功的企业家非常稀有的根本缘由。
但是,如果想要把企业做好、做成一番事业,“馒头理论”这样的内涵还是早点明白的好,原因很简单:明白越早,事业转变、成功就越早、越好。
比如分众传媒的老板江南春曾说过,他从小就培养儿子去看马云的演讲视频:
「因为我觉得马云的战略思维是全球最顶尖的,极有远见。我想他从7岁就能不断聚焦的看这些东西,言传身教之后,他的视野一定是不一样的。」
看轻、贬低一个人是非常容易的,但承认一个人厉害并能够去学习这个人的厉害,才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也是庸人和高人的分野。
马云首富位置被印度富豪夺走,如果有这么多钱你会干嘛?
18年的亚洲首富位置几度易主,我们的马爸爸还没坐多久,就被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以净资产443亿美元赶超。他掌管着印度最大家族企业,还要进军电商搞印度版淘宝。为女儿结婚请来流行天后碧昂斯驻唱,给客人的伴手礼都是黄金,可以说是真豪了。443亿美元对普通人来说实在是没有概念,就算只有个零头都几辈子花不完啊。今天我就来白日做梦的畅想一下,如果自己有这么多财富,会做什么呢?
首先不工作是不可能的,还有那么多人指着你吃饭呢!但可以不为钱工作,专心做自己热爱的事业就好。看几位中国大佬的动向,就有退居二线的趋势。马云在慢慢的放权,俞敏洪也已经从公司的实际运营者变成了精神领袖。所以,可以像他们一样,不时的出来做点励志演讲,给员工和所有崇拜自己的人打打鸡血什么的。
也可以同样有钱任性,像马云似的经常和国际大牌一起演个电影,唱个歌。既满足了自己文艺青年的梦想,又给自己的企业和品牌做了广告。
当然,有了这么多钱,奢侈品豪车游艇之类的已经不在话下,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应该还是要做点有益于社会的事情。比如像比尔盖茨一样,成立自己的基金会专门做慈善。一方面可以回馈社会,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就我自己来说,因为有了足够多的钱,时间可以很自由,应该会磨练一项技艺,或者静静地写一本书吧。毕竟,人生讲究名利双收,如果只有钱,没有留下点什么好像很土豪。最好是能够有很多的钱,并且身怀一两项绝技,给人一种新时代贵族的感觉。
好了,畅想完毕,还是回归现实,好好工作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