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把面发的寓意,腊月二十八发面
因为正月要举行弄着的庆祝,既要犒劳自己一年的劳作,也要祭祀先祖,告知自己一年的成果,还要祈求神灵保佑自己新的一年百事顺利,另外还要走亲访友,互致问候,这样下来,需要准备很多的东西,所以,农时最闲的十二月成了一年之中最忙的时候。
最忙的节点就是腊八节,过了这一天,就要准备进入年关,民谣之中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农历中,时间进入腊月,是一年之中最闲的时间,但是又是一年之中最忙的时间,根据古代农时,寒冬腊月基本上没有农活的,但是接下来就是正月了,正月是一年里面的开始,显得格外重要。
因为正月要举行弄着的庆祝,既要犒劳自己一年的劳作,也要祭祀先祖,告知自己一年的成果,还要祈求神灵保佑自己新的一年百事顺利,另外还要走亲访友,互致问候,这样下来,需要准备很多的东西,所以,农时最闲的十二月成了一年之中最忙的时候。
最忙的节点就是腊八节,过了这一天,就要准备进入年关,民谣之中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就是这么说的,接下来的半个月都要准备,到了小年,就是正式进入年关,长久以来,基本上每一天都被安排好了。
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民谣都差不多,基本上大同小异,时间安排也都一样,下面摘录一个民谣是:
《腊八节》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就过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从小年开始,只有一周时间来准备年货,每一天都很忙,每一天的事情也都安排得很明白,也就是到了小年,你如果不知道做啥,那么跟着民谣就知道那一天干啥了,那么这个民谣有没有道理,是不是安排得很合适?
这个民谣肯定是以大月算的,小月没有三十,二十九就是年三十,也即是说如果碰上小月,那么年底的时间会少一天,表示更忙一些。
歪史以为,这样的安排很合理,毕竟这个时间表是长久以来总结的经验,成百上千年的时间验证了他的生命力,能流传开来肯定具有可行性,我们以其中两天举个例子,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二十八、二十九两天是发面蒸馒头的日子,有没有道理呢?当然是有道理的,在古代,没有冰箱,也没办法保鲜,很多食材存放时间很短就变质,即使是冬天,也不过多保存几天。
但是,时间进入正月,过年几天因为要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家里来了拜年的亲戚就要招待,对于北方人来说,馒头是主食,必不可少,来了亲戚自然要给端上去新鲜可口的菜肴,准备热气腾腾的馒头。
但是,这几天都很集中,根本来不及现蒸,只能提前蒸好,提前啥时候呢,不能太久了,不然就干了或者发霉了,只能选择节前一两天来准备,也就是说,最迟要在二十九把馒头蒸好。
但是,还是在原来没有发酵粉,只能自然发酵,往往要经过十几个小时,和好地面才能完全发好,这样最少的二十八把面发好,这样隔天才能开始蒸馒头,否则一切都来不及了。
那二十八之前呢,是不是可以发面呢,当然,可是可以,但是效果就不好了,早一点蒸馒头,成品就早干一天,早坏一天,坏了、干了就不能用了招呼客人,又造成了食物浪费。
所以呢,古人总结的经验很有效,毕竟千百年来得出的结论。
我国俗语“二十八,把面发”里蕴含着怎样的意思?
这句话特指的是在农历腊月二十八的时候,要在家中把面都发好,蒸好馒头。需要提前准备过年的吃食,以免过年的时候来的人太多,准备的东西不够周全。
主要是因为在过去的时候,当时还没有出现现在的发酵粉,酵母粉等发酵专用的东西,而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做好,做多了就容易坏掉,只有发面不容易坏,同时方面也需要不少的时间,所以大家就约定俗成的,在腊月28这天就开始发面,开始准备正月里的主食。
而在不同的地区,他们发面蒸好的东西也不尽相同。在山西等地,腊月二十八这天他们会蒸好糕儿馍馍。在北京,他们在这天会将面发好,但是却要等到二十九才开始蒸馒头。在河南的时候,他们会蒸馍炸圪塔,河北则蒸枣花。当然,如果是在以米饭为主食的地区的话,他们就一般都没有这个习俗。而他们在这一天会贴窗花,还有的地方会选择用打糍粑的方法代替发面。在某些村子里面会有一个祖传的大糍粑的石墩,他们会在28这天家家户户蒸上一锅糯米饭,然后一起倒进石墩里面,一家出一个壮汉然后一起抬着大木桩打糍粑。
而贴窗花,贴对联主要源于古代的桃符,在古代本来街头服饰起到辟邪驱邪的作用,演变成现在成了贴窗花和对联,更有喜庆的意味。蒸馒头等习俗在山东地区更为有名,他们在这天发好面,蒸好馒头,将面食做成各种各样的有趣可爱的样子。
等面食出锅之后,他们在使用可使用的染料将面食装饰一番,不仅造型可爱,用料还讲究。这更是一种迎接新年的喜庆的艺术。
还有的地区会在这一天给家里进行大扫除,将家里平常做卫生的时候,清理不到的死角,打扫得干干净净,也是为了迎接新年,辞旧迎新。
腊月二十八发面的寓意
腊月二十八发面寓意发家和发财。
腊月二十八要发面,还得从蒸字说起,蒸字与“争”字谐音,“炒”字与“吵”字谐音,含有不吉之意,节日里,做蒸和炒的活儿,怕招来争吵是非,因此就要提前把这两样活儿做了。
这一天把面发,就粘了“发”的吉祥语,寓意发家和发财。蒸馒头中的“蒸”字,寓意把运气蒸(争)来,都是图一个吉利。
腊月二十八南方的习俗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的俗语对于北方地区很贴切,但在南方地区并不适用。众所周知,北方人爱吃面食,而南方人喜欢吃米。腊月二十八这天,正当北方人热火朝天蒸馒头的时候,南方打年糕的汉子也登场了。
年糕一般用当年出产的粳米或者是糯米制作,“年糕”有年年升高之意,是过节期间的节庆食品,因此备受欢迎,家家户户都会在年前准备好。
年糕并不像北方的馒头用来做主食,南方的年糕最早主要是用来祭祀。在除夕祭祖的时候,一定要端上年糕请祖先品尝,请祖宗们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产丰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