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给幼童喂活蝌蚪说是能强身健体别傻了这是要人命啊
瞬间吓傻了!
视频中
一位大人正在一勺勺地给孩子喂活蝌蚪
还哄着孩子说这是小鱼!!
活蝌蚪?生吃?
还有这种操作?
为什么要吃蝌蚪呢?
据说,这样做能是为了给小孩“下火”
偏方说,上了火,喝活蝌蚪能好!
还有一种说法
认为池塘里的蝌蚪有营养
孩子吃了之后能够强身健体
今天小编看到一条视频
瞬间吓傻了!
视频中
一位大人正在一勺勺地给孩子喂活蝌蚪
还哄着孩子说这是小鱼!!
活蝌蚪?生吃?
还有这种操作?
为什么要吃蝌蚪呢?
据说,这样做能是为了给小孩“下火”
偏方说,上了火,喝活蝌蚪能好!
还有一种说法
认为池塘里的蝌蚪有营养
孩子吃了之后能够强身健体
来来来,这位家长
请你先自行喝两碗小蝌蚪
降火增智!
怀孕的时候这不吃那不吃
生下来就什么都敢给吃?
……
还有,电视剧里都是骗人的
别再信了!
↓↓↓
生吃活蝌蚪的人也许不知道
这样做很可能会让孩子感染上
一种名为“裂头蚴”的寄生虫
吃进活蝌蚪后,蝌蚪体内的虫卵先是吸附在人的肠壁上,然后孵化成幼虫,再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脑、眼睛,并在人脑中游走,吸取脑细胞营养,发育长大。
裂头蚴可移行至感染者全身软组织内,使之局部呈现炎症、红肿热痛。在乳房、眼睑、胸腹等易发部位,可见到有如雀蛋、鸽蛋大小的移动肿块,在经手术切除的小肿块中可找到裂头蚴虫体。
再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
微博认证小儿外科副主任的@小儿外科裴医生表示
本草纲目记载蝌蚪能解毒治疮并无科学依据
且蝌蚪中通常都含有寄生虫
如果人将其误食入体内,将引发疾病
视频在网上播出后
网友们也是一片骂声
↓↓↓
都说熊孩子烦人
但有的“熊家长”带来的危害更大
下面几件案例
都是“熊家长”一言不合上偏方
这是要孩子的命啊
冬瓜水降火致孩子中毒
广东一位妈妈想给家里的三个孩子降火,拿出自己珍藏了三年多的宝贝——冬瓜水给孩子喂了下去。
最后三个孩子都亚硝酸盐中毒进ICU。
刚出生女宝宝左乳房就没了
2016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就在微博发过一个案例,一个小女婴被家人挤乳头结果造成感染,不仅乳芽烂掉了甚至一侧乳房缺失不发育。
而女孩之所以被挤乳头就是因为按老一辈的“传统”,要将婴儿凹进去的乳头挤出来。旧风俗的理论认为,新生儿一定要挤压乳头,特别是女婴,如果不挤压乳头,日后就是“瞎乳头”,长大后不能喂奶。
但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专业医生的态度直接是“新生儿不要挤乳头”。
因为局部的挤压,很容易引起皮肤的破损,除了给新生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外,还可使皮肤表面的细菌乘虚而入,造成新生儿乳房红肿热痛,发生乳腺炎。
烫伤害涂酱油致伤口感染
宝宝被烫伤后,父母将酱油、麻油和药粉搅拌后的药膏涂在烫伤处,结果导致伤口感染 !
除此之外
这些偏方也不靠谱
↓↓↓
发烧捂汗降温
发烧了,赶紧躺在床上,盖上棉被捂出汗就好了。据了解,发烧了盖上棉被捂汗,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如果不出汗,体温会被“捂”得越来越高,体温的攀升会给心脏等器官造成极大负担,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二、如果捂出了汗,大量汗液的蒸发会带走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导致体力虚弱,出现虚脱。
正确方法:
发烧不能“捂”,“散热”才是根本之道。当体温在38.5℃之下时,可以用温水擦浴等物理方式来降温,同时少量多次地喝些热水,帮助身体散热。在补水和物理降温双管齐下的同时,遵医嘱适当使用退热药物,达到降温的目的。
流鼻血时仰头
流鼻血仰着头会让血流入呼吸道,造成窒息;若是外伤后流鼻血,很可能是颅底损伤流出的脑脊液,堵塞鼻子可能导致颅内感染。
正确做法:
坐下来身体稍微前倾,张开嘴巴,用嘴呼吸;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朝后脑勺方向挤压十分钟,以稍有痛感为宜;如流血不止,应立即就医。
鱼刺卡喉立马拍背
吃饭卡了鱼刺,或者被异物呛到,拍拍背、大口吞咽馒头米饭,希望能把异物“带下去”。这些做法都很“玩命”,很容易让异物越陷越深,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正确方法:
出现异物卡喉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海氏急救法:站在患者背后,用两手臂环绕患者的腰部,一手握拳抵住肋骨下缘与肚脐之间,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里向上挤压,形成一股冲击性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冲出,重复至异物排出。
口服维生素B1来驱蚊
口服维生素B1,或将维生素B1溶解于水喷洒在皮肤表面来驱蚊。或许最根本的原因是维生素B1有微弱的特臭,而且有苦味。溶解于水,喷洒在皮肤表面,能让蚊子“退避三舍”。
专家认为这个方法不太靠谱。一方面,蚊子不像人那样能“闻”,所以通过味道来驱蚊的说法并不成立;另一方面,吸引蚊子的主要因素是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如果这个因素无法克服,想要避免蚊子叮咬不太可能。
正确方法: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去除蚊子繁殖的温床,而居民家中最容易产生孳生蚊子的就是室内外的积水。此外,通过使用传统的纱门纱窗和蚊帐,为蚊子靠近人体设置屏障也是很有效的。
生病了要去医院
接受医生的专业诊断和治疗
千万别听信“大家都吃都没事”
而盲目去折腾孩子
为人父母,请科学育儿!
喝活蝌蚪能“强身健体”?
近日,一段孩子在家长授意下喝活蝌蚪的视频在朋友圈热传。视频中,白瓷碗里有七八条不停游动的蝌蚪,家长一边哄骗孩子是小鱼,一边一口一口把蝌蚪喂给孩子。这是哪门子操作?据家长说,这可以“强身健体”!
其实,这种做法由来已久。
每年4~6月,是蝌蚪繁殖的季节,解放前的老济南处处都在叫卖“喝活的,喝活的”,这“活的”就是活生生的蝌蚪。
在电视剧《新燕子李三》中,就有喝活蝌蚪的场景:一身文艺范儿的白凝接过小贩递过来的盛着几只游来游去的活蝌蚪的大碗,一口气就喝了下去,把旁边的云飞看得目瞪口呆。
蝌蚪入药的传统,最早来自于我国古代典籍:
俚俗三月三日,皆取小蝌蚪一水吞之,云不生疮亦解毒之意也。
《本草纲目》
蝌蚪清热解毒。主治热毒疮肿、流行性腮腺炎、水火烫伤。用法是捣碎外敷或经埋藏化水后搽敷。
《中华本草》
蝌蚪主火飚热疮及疥疮,并捣碎敷之。
《本草拾遗》
烂捣为火疮敷药,绝无瘢痕。
《本草蒙筌》
不管是为了追忆传统还是治病,在食用蝌蚪之前,我们至少应该确认食用的安全性。
活蝌蚪
蝌蚪体内有一种称作裂头蚴的寄生虫,如果误食,会引发严重后果。
从人体生理学来看,人的消化道是一个密闭的系统,蝌蚪进入人体内就会死亡,但蝌蚪体内的寄生虫则不会。
虫卵先是吸附在人的肠壁上,然后孵化成幼虫,再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脑、眼睛,并在人脑中游走,吸取脑细胞营养,发育长大。
眼裂头蚴病
裂头蚴可移行至感染者全身软组织内,使之局部呈现炎症、红肿热痛。在乳房、眼睑、胸腹等易发部位,可见到有如雀蛋、鸽蛋大小的移动肿块,在经手术切除的小肿块中可找到裂头蚴虫体。
《大河报》就曾经报道过《听信偏方,生吞两碗活蝌蚪》的新闻,新闻中的男子得了皮肤病,喝了百余活蝌蚪以“拔毒治疗”,结果感染了寄生虫。
《大河报》报道
除了饮食安全,更重要的问题是,吃蝌蚪真的能致病吗?我们来看看现代医学是如何看待蝌蚪的疗效的。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蝌蚪提取液可以抑制人体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1】,使癌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下降。蝌蚪提取液对实验小白鼠卵巢细胞有刺激生长作用,表明蝌蚪提取液是一种较好的抗癌制剂。另外,蝌蚪提取液还可以对小鼠红白血病细胞(MELC)起到抑制作用【2】。
关于蝌蚪提取液在医学上的应用,目前还处于进一步研究中。
蝌蚪的确是一味中药,蝌蚪提取液对于现代疾病攻克也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效法传统,随意生吃活蝌蚪是非常危险的。即使有需要,也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按照要求使用经过灭菌处理的蝌蚪。切不可自己听信偏方,以免得不偿失。
参考文献
【1】蝌蚪提取液对HeLa细胞作用机理的探讨,白经修,丁蔚,王英华,《解剖学报》
【2】蝌蚪提取液对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的影响,白经修,丁蔚,张娓,《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凡来源署名为“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editor@kedo.gov.cn。本网发布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作者:姬国君
家长为什么喂孩子吃活蝌蚪?
近日,微博上热传一个小男孩喝活蝌蚪的视频。一只大白瓷碗里游着七八条滑腻腻的小蝌蚪,孩子的亲人一面哄着孩子说是小鱼,一面将这些鲜活的生物喂进孩子的嘴里。
生吃活蝌蚪的人也许不知道,这很可能感染一种名为“裂头蚴”的寄生虫。它常寄生于蛇、蛙体内,一旦误食,危害极大。
吃活蝌蚪真的能强身健体?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蝌蚪提取液是一种较好的抗癌制剂(via《蝌蚪提取液对HeLa细胞作用机理的探讨》,白经修,丁蔚,王英华,《解剖学报》)。但直到目前,吃活蝌蚪能强身健体,对身体有益,这在现代医学里找不到确凿的证据。
2010年,河南的一位农民为了治疗皮肤病,听信偏方,生吞了两大碗活蝌蚪,结果皮肤病没治好,他却被诊断染上了一种罕见的寄生虫疾病——曼氏裂头蚴(注:音you)症。这名男子为了省钱不去医院,采用偏方进行治疗,最终为治疗裂头蚴病花了数万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