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愿以颈血刷污政却被百姓争先恐后的吃蘸血馒头
谭嗣同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父亲是湖北的巡抚,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得谭嗣同从小就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于是他攻读了许多书籍,但是对于八股文的应试教育并不感兴趣,相反他更喜欢王夫之的思想,这主要来自于他
1895年,甲午海战中国惨败,无奈之下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举国悲痛,谭嗣同更是悲愤不已,写下了著名的《有感》: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表达了谭嗣同对于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的愤怒,这也更加坚定了后来谭嗣同以身殉法决心。
谭嗣同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父亲是湖北的巡抚,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得谭嗣同从小就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于是他攻读了许多书籍,但是对于八股文的应试教育并不感兴趣,相反他更喜欢王夫之的思想,这主要来自于他欧阳中鹄的影响,也是在欧阳中鹄的影响下,谭嗣同的爱国主义精神得以生根去。他特别向往那些有情有义的绿林好汉,那种侠义精神让他十分佩服,因此他也结交了当时有名的侠客“大刀王五”。
谭嗣同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也从未放弃,在成年以后,他几乎游历了整个中国,这些为他以后的著书立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95年,甲午海战的失利,《马关条约》的屈辱,此时已经三十岁的谭嗣同,回到家乡,开始游学,呼吁变法。
而此时的中国有识之士开始联合起来,甲午惨败的事实摆在面前,再不变法,亡国就在眼前,1895年5月2日,康有为联合在京考试的600余举子,呼吁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而此时的光绪皇帝也认识到当时的清政府是守候进行变革了,于是开始接触维新思想,在这段时间里谭嗣同结识了梁启超等人。也是在这段时间,谭嗣同写成了自己集思想大成的一本书《仁学》,他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书籍。
1898年6月11日,皇帝皇帝颁布了《定国是诏》,标志着维新变法正式开始,但是这场变革牵扯了太多了的利益,保皇派和守旧派的利益被极大的触动了,他们担心利益不保,于是趁着光绪去阅兵的空子,发动政变,慈禧太后废除了光绪皇帝,轰轰烈的的变法就这样结束了,变法仅维持了百日,史称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之后,谭嗣同本来有机会逃走,但是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决心以死殉变法,1898年9月24日谭嗣同被捕,当时被捕的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被斩于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慈禧特意交代用钝刀砍,谭嗣同的头被砍了三刀都未砍下,死前他大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被砍后,鲜血洒满了大地,无知百姓竟然欢呼雀跃拿着馒头蘸血而食。
为什么用钝刀砍,是因为古代处于极刑的时候都是用剐刑,目的是折磨犯人,起到以儆效尤的警示作用,但是剐刑已经被废除,所以用钝刀砍,达到折磨犯人,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关于百姓为何欢呼雀跃,吃蘸血的馒头,我想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先觉的人,历来都被阴险的小人,昏庸的群众排挤、压迫、放逐、杀戮,中国人格外凶”。不知者无畏,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已经禁锢了这些百姓,他们早已给君权神圣的思想奴役的根深蒂固,无法自拨。
梁启超曾经盛赞谭嗣同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愿以鲜血刷污水政,舍命变法第一人。
谭嗣同临死前的那句话原话是什么
原话: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惨害于北京菜市口。谭嗣同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这,是一首绝命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全部所有的绝命诗,是一首在狱中为自己写就的祭死之诗!
扩展资料: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人物评价:
综合评价:
新华网:戊戌变法虽然失败,谭嗣同也被杀,他的那种愿以颈血刷污政,视死如归的精神不仅直指清朝政府的腐败和黑暗,同时也为人民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后人永远去敬仰。 [8]
光明日报:(唐才常、谭嗣同)两人生前“生同志,死同烈”的誓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新浪新闻:同样是湖南人,同样是书生救国,稍早的曾国藩走到了传统“人臣”道路上的最高阶段,而菜市口引颈待戮的谭嗣同,则有一种以身殉道的悲壮。这种悲壮,终结了湘学“经世致用”精神在传统道路上的努力,开创了湖湘志士新的救国之路。[13]
名人评价:
梁启超称谭嗣同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
康有为曾经这样赞扬谭嗣同:挟高士之才,负万夫之勇,学奥博而文雄奇,思深远而仁质厚,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志锐。
北京西城区政协主席杜灵欣:作为近代中国为改革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的思想学说得到后人重视,他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爱国精神更是时下锐意创新、不断深化改革需要的一种精神传承。
湘潭大学副校长、湖南湘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继平教授:谭嗣同是湖湘文化、湘学的产物,是湘学的杰出代表,同时他又弘扬了湘学,促进了湘学的近代转型。
参考资料:谭嗣同绝命诗百度百科
谭嗣同临死前的那句话原话是什么
临终时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在狱中,意态从容,镇定自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9月28日,他与其他5位志士英勇就义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当他们被杀时,刑场上观看者上万人。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当康梁逃亡时他曾表示:“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并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在菜市口被砍头时,高呼,死何所惧!
扩展资料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谭嗣同代表著有:《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的浏阳故居,位于湖南省浏阳市区北正南路98号,始建于明末清初,主体原占地21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762平方米,通高8米,大小房舍24间,南北朝向,全木结构,工艺精美,古朴庄重,系典型江南庭院式民宅建筑风格。
故居原为周姓房产,后由谭嗣同的祖父谭学琴买下。1859年(咸丰九年),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中进士,官至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因其官阶显赫,奉旨命名其宅为“大夫第官邸”,因此谭嗣同故居又简称“大夫第”。
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谭嗣同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故居被定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谭嗣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