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娱乐明星 > 正文

吱呀app老版本,吱呀app官方

报告初版写成于2020年2月26日,当时版本号V2.3.1,两天后吱呀APP于29日更新V3.0版本。
此报告部分为3.0版本更新后新加内容,正值前后大版本更迭,结合部分数据补充,可以更好的查看产品本身。本次更新笔者认为此次更新的方向有两个,一种是增加新的功能,尝试再次拉新用户或召回用户,另一个方向在于增强变现场景的完整度,促进变现。
1. 产品信息产品名称:吱呀
产品图标:
体验环境:三星S10 SM-G9730(Android 10)
体验时间:202

报告初版写成于2020年2月26日,当时版本号V2.3.1,两天后吱呀APP于29日更新V3.0版本。

此报告部分为3.0版本更新后新加内容,正值前后大版本更迭,结合部分数据补充,可以更好的查看产品本身。本次更新笔者认为此次更新的方向有两个,一种是增加新的功能,尝试再次拉新用户或召回用户,另一个方向在于增强变现场景的完整度,促进变现。

1. 产品信息

产品名称:吱呀

产品图标:

体验环境:三星S10 SM-G9730(Android 10)

体验时间:2020年3月5日

APP版本:v3.1.0

产品介绍:吱呀,以声音为一段关系的起始点,隐匿身份,外貌等现实条件的限制,开启纯粹的声音交友之旅。无论你的声音是低沉的,轻快的……总有一个人喜欢你,让我们用声音,认识有趣的人。(吱呀官方介绍)

产品特点:声鉴系统,陌生人匹配,连麦聊天。

slogan:用声音,认识有趣的人

说说陌生人社交

根据Mob研究院发布的《2019陌生人社交行业洞察报告》陌生人社交已经归于沉淀,整个陌生人社交市场头部效应显著,探探、陌陌装机量遥遥领先,而新的产品如积目、Uki等正着重与嘻哈、二次元、声音社交等垂直细分场景各自逐鹿。

行业痛点方面,由于陌生人社交容易打色情的政治擦边球,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家产品平台的内容质量,其次匹配后如何帮助用户快速破冰,仍是产品最主要的难题。

图 1 陌生人社交历史进程

说说吱呀

吱呀APP是一个优质的陌生人社交产品,满足需求短直快,UI风格为可爱风,产品专注“声音”垂直化场景,在这个还没有巨头的细分场景,吱呀十分优秀且可玩性较高。

2. 版本迭代记录

图 2 吱呀APP主要版本迭代路径

图 3 吱呀APP安卓平台总下载量统计

版本迭代总结

吱呀APP的迭代路径和很多2C的APP的迭代步骤十分相似,分以下几个阶段:

(1)V1.0-1.10:这个阶段经历了3个月左右时间,迭代超过10版本(部分小版本迭代没显示在图片中),其主要更新部分还是处于完善或丰富其主功能为目的。

(2)V1.10-V2.2.0:这个阶段APP功能趋于完善,下载量显示已爬升到了顶峰,产品从成长期逐渐趋于成熟期,固定的用户群已经形成,APP或选择进行流量变现;

(3)V2.2.0-V2.3.0:APP进入成熟期逼近衰退期,更新频率明显降低,笔者认为产品在尝试流量变现;

(4)V2.3.0-V3.0:时隔半年产品迎来大改版,笔者猜测其在寻找下一个增长点,吱呀能否成功,关于后续的数据我们将拭目以待;

3. 用户使用的需求

我先讲讲第一只羊们的故事:

(1)小新,男,单身、25岁,在北京是一个白领,朝九晚五,下班之后有大把的空闲时间,没什么具体爱好,想搞(Pao)对(nv)象(sheng)。他有一天看到应用商店排名第8的社交app叫“吱呀”,下面写的是“用声音,认识有趣的人”,他下载登录后系统引导他录声音匹配,他录声音后匹配了几个女生,没想到平时没注意的声音竟然获得了好评。

(2)小绿,女,21岁,学生,参加了大学的声乐社团,唱歌好听,声音甜美。她也下载了吱呀感觉总算找到秀自己歌声的平台了,然后她被匹配的好几个小哥哥要微信。

(3)小秦,男,20岁,学生,喜欢打王者,钻石水平,总想找个女生带妹子上分顺便秀一下但是苦于社交圈和大学专业没有女生朋友,在app的王者配对上找到了妹子,开始了游戏。

(4)小静,17岁,女,长相一般的高中生,在疫情期间偶然间看到这个app打发时间,她有些敏感,不太喜欢现实中压力很大的实名社交,她很喜欢匿名匹配只听声音的社交方式。

然后是头羊和羊群们的故事:

(1)小樱,女,24岁,酒吧驻唱歌手,晚上工作白天很闲,她和三五一起驻场的歌手们在吱呀的“派对”里开了个派对,常驻靠听众刷礼物赚取一些外快。

(2)小陈,女,25岁,白领,歌声不错,在吱呀派对上经常跑去小樱的房间和路人pk,时间久了混熟了,成为了常驻歌手,被好多小哥哥要微信。

(3)小李,男,25岁,蓝领,平时爱看游戏、美女直播,最近每天晚上到吱呀派对里听歌刷刷礼物,偶尔上麦和房间内的人聊天挑逗,最终撩到好几个人,加到了微信。

这时候,我们更容易分析其用户类型:

年龄在15-25之间女生多于男生(UI风格、界面风格,还有敏感性格部分)学生、或者工作属性决定了有一定的空余时间性格较为敏感,不喜欢压力过大的现实面对面社交想认识新人,想去宣泄情绪声控4. 功能结构图、产品逻辑图

图 4 吱呀APP功能结构图

功能结构图解读

以上图中标红的是3.0版本相对于2.3.1版本更新的内容,标绿的是2.3.1版本中有的但是在3.0版本中功能更换位置和结构的功能。

特别提出:吱呀APP从诞生到现在的声鉴功能,在3.0版本被删除了。

图 5 吱呀APP产品逻辑图

5. 功能解读

从用户进入APP的两个主要路线说起。

匹配路线

图 6 吱呀APP用户情绪曲线-匹配路线

从一个用户登录的开始说起:

整个图标的颜色以渐变紫色白色为主色,UI以可爱的风格为主,考虑到APP的模式是陌生人社交,紫色在颜色设计哲学中代表着神秘,渐变紫色更是加了一丝亲和力。可爱风的UI的作用是考虑到用户在进行陌生人社交时,对聊天的对方除了声音作为线索更多的是靠想象对方的形象,而可爱风的UI能降低用户对陌生人的怀疑。

本身可爱风有一些追寻童真的心理,而“可爱”在15-30岁的用户群中可以和魅力挂钩,天然增加用户之间的吸引性。

在3.0版本更新后,APP主颜色变为了绿色,但是图标和部分UI还是紫色,整体有些不和谐,有一定的颜色冲突的割裂感,不知道后续产品是否会做出改变。

在UI和颜色的加持下,登陆过程为基本的电话短信/微信登录方式,值得说的小点是输入6位验证码后不需要点击登录,自动验证,小细节是个爽点。

图 7 登录界面1 、图 8 登录界面2

录音部分,出于匹配的目的,APP为用户设计了5个场景:找CP、唱歌、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心情。5种场景中,王者和吃鸡为专属游戏场景,其目的是利用游戏场景解决匹配后的破冰,且是将用户使用产品时情绪变化的终值带到了产品外,好的游戏体验或者好的游戏连麦效果有助于用户对吱呀产生确定性的依赖,即可以在这个平台免费找到陪玩的异性。

“心情”是3.0版本更新的场景,它引导用户选择一个表达此时情绪的表情,获得匹配,其体验类似于一定有情绪回应并能互相听声音的漂流瓶。笔者认为这个场景的可以将匹配双方想倾诉的内容提前发出来,这些内容更加容易成为两人的谈资,这有助于匹配后的快速破冰,同时因为不同的心情具有时效性,这也变相增加了这个场景录音的触发频率。

除此之外:录音按钮由按住录音变成点击开始点击结束,关于这点更新笔者认为是当用户想进行长录音时(比如唱歌),很多手机无操作30s会自动息屏,这种点击开始的模式可以规避这个小痛点。

图 9“心情”录音界面

图 10 吱呀匹配功能

“我的”界面发生了很大改变,2.0版本的个人资料内容被整体封装为一部分作为“我的”页面上方头像 昵称的触发入口中,触发后才是更改个人资料。

更改个人资料部分在2.0版本的昵称 个签 头像的基础上,增加了身高、生日、地区、学校、公司、职业、标签的属性,属于3.0部分变化最大的更新点之一。

在编辑个人资料中有“声音瓶”,即每个场景下用于匹配的录音,前个版本的“擦亮”声音的功能被取消了。

版本更新后吱呀将个人信息维度从简单变为复杂,但都不是必填项,笔者认为其目的是官方想让产品覆盖更多种类特点的用户,原先的简单式个人资料面向的大概是对陌生人有比较高的防范意识的性格略微敏感的用户(多为女生),更新后为拥有表达欲的用户提供了一部分包装自己的可能。

笔者认为,此类陌生人社交用户对产品真正的需求是将陌生人社交沉淀为熟人社交,不管经过何种场景,例如是游戏、要到微信、包括连麦本身都是逐渐由陌生人的“弱社交联系”变为拥有联系方式的“熟社交关系”,而此次更新的丰富个人资料笔者认为是一定帮助的。

在更改个人资料之外,“我的界面”有如下改变:

图 11“我的”界面

“我的金币”即充值系统,其用处在于后面的“派对”打赏。

3.0版本更新“我的金豆”系统,其获取方式为签到、分享等,作为一种货币,现在可在商城换取进场动画和聊天气泡,种类还没补齐,预计后面还有更新。

笔者认为,金豆系统的更新是产品常规增加用户留存和增加用户离开产品的成本的一种常规手段。

图 12 金豆商城

3.0版本更新值得一提的是声音实验室功能,现阶段只有变音器,产品提供了6种变音功能,这增加了产品的可玩性,同时变音器后的声音支持吱呀好友。

聊天部分非常简单,除打字外,仅有语音、表情、连麦三种特殊聊天方式。最新版本支持了语音功能的“变音器”,增加了聊天功能的趣味性。

笔者认为,社交app的聊天部分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承载着让用户之间快速破冰的任务,陌生人社交平台应该在此基础上尽量打破两个陌生人刚刚匹配上没有话题的尴尬。

吱呀app的聊天功能过少,作为一个已经上线1年半左右的APP,其下载量已经趋于稳定,笔者估测这款APP正处于成熟期后期即将步入衰弱期。基于打破陌生人的社交壁垒上,聊天本身应该赋予更多的功能,如真心话、罚唱歌等等游戏功能,两人合作的小游戏程序等等。

情绪曲线的最后是落地,如果是组CP的最终方式应该是加微信/QQ聊天,如果是基于王者、吃鸡场景的匹配,最终结果可以是去加好友玩游戏,或者单纯的将联系渠道留在吱呀。

显然,吱呀APP的竞品不可能是QQ/微信这种过亿级别的社交巨头,所以最终导流到微信/QQ是无可厚非的,也是维护用户的主需求。

总结匹配路线

作为ToC的社交产品,笔者认为在一个人下载到使用关上APP的整个流程中,必须有让用户感受到特别愉悦的峰值和在最后离开之前感受不错的终值。显然在匹配流程中,用户能感受到的峰值是匹配,而终值发生在产品之外:要到了微信/QQ或者加上了游戏好友一起打游戏。

总体而言,匹配路线下的用户体验尚可,对产品也有峰值终值的记忆点,有助于促活,新加入的声音实验室、丰富个人资料维度、金豆系统笔者认为应该是吱呀内部的一个新的尝试,尝试寻找新的用户增长点。

派对路线

图 13 吱呀APP用户情绪曲线-派对路线

还是从故事说起我们看看怎么让用户需求落地的:

小李进入了app主界面,进入了“聊天”最上方的派对,他阅读了规则也想上麦联系麦上的小姐姐,他为了插队给主持人充值并送了个价值6元的“花花”,如愿上麦,在8个小姐姐爆麦并互选后,他和小姐姐私聊并去打游戏了。

在整个流程中,充值是最不爽的点,这是这个模式变现无法改变的,必然造成用户的不爽,整个流程的峰值是主播主持下的爆麦连麦,之后就是前面叙述过的聊天功能,终值是落地获得了微信。

图 14 派对内主界面

3.0版本更新了如下内容:

礼物排行榜:这刺激了用户消费,算是对变现场景的完善和补充;增加了在线列表;增加了分享功能;原本在产品外的开房间功能被放进了产品内。

同时派对列表又卡片式变成列表式,增加了“热度”属性。

最重要的是,“派对”和“聊天”两个页面整合为了一个,且最上方为“派对”。

笔者认为这是吱呀将两个原本割裂的流程尽量在表现感知层的角度整合在一起,增强变现场景,其他的更多的目的在于完善派对的功能。毕竟作为吱呀APP唯一的变现场景,总体的流程就是找寻合伙人做房主,主持人主持,然后部分来吃草的羊要被薅羊毛,刷的礼物平台和房主/主持人分成。这次版本更新完善了变现场景,其是否能起到效果还有待观察。

6. 产品现状分析

我们横向来看用户的情绪曲线——我们寻找产品的一眼,一条路,三个点。

即第一眼让用户看到他的目标:用声音认识更有趣的人;一条路:给用户一条清晰的路径看到他能到达的目标,通过录声音、进行配对匹配聊天,获得陌生人社交的乐趣(部分人要落实到加微信/QQ变成熟人社交)。三个点:忍耐底线、峰值、终值。忍耐底线:笔者在整个流程中没有感受到APP踩到了用户的忍耐底线;峰值、终值的叙述如上面的情绪曲线的描绘。

下面我们用纵向的方式看一下用户体验:

图 15 吱呀APP用户体验

从内往外说,吱呀APP作为靠声音的陌生人社交产品,其思考下用户表面上是声控喜欢听声音、找人玩手游或者单纯的要微信,但是本质上属性在于将陌生人社交变成熟人社交。因此他在自己的能力圈里做了匹配机制,为了增加可玩性更新了声音实验室,各种场景。

但是问题出现在资源结构层,吱呀作为上线1年多的成熟产品,他一直在陌生人声音社交这个“点”上进行斗争追寻最极致的用户体验和变现方法。但是笔者认为吱呀缺少背后能为他赋能的“面”的力量,点之于面是微乎其微的,如同百度为爱奇艺赋能、阿里为优酷土豆赋能一样,吱呀在陌生人社交上没有找到可以为他赋能的巨大推力。

也就是说,吱呀只找到了敌人也做到了避其锋芒,但没找到坚实的战友,或者说后援。

从下载量数据来看,吱呀已处于一个产品的成熟期后期,近3个月来,除了小米平台单日下载量在2020年1月13日有了一次爆发,其余时间单日下载量均低于100,且在社交类别下面排名均在100-200外。

3.0版本后,产品迎来了小部分的波动,但是数据太少,还不足以说明问题。

表 1 吱呀APP近3个月下载量

吱呀在角色层中给用户的角色、自己的角色都定位的十分清晰,且给了用户最最直接的场景如吃鸡、王者,同样的在表现感知层也做到了足够符合这个定位的用户群体。

在文章开头有叙述过,3.0更新的内容在于寻找新的增长点,如“心情”场景以及完善变现功能的场景,在这其中笔者最感觉到欣喜的是“变音器”,这是吱呀在匹配后对行业难点——社交破冰所做的努力,对其声音实验室后续的更新我相信是一个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7. 功能更新建议

抛开“点”“面”之谈,从感知表现层上,行业难点没变,如何做到社交破冰。

(1)产品在聊天窗口处过于简洁,笔者认为,应该添加一点类似于“真心话”或者玩小游戏比如合作打飞机,这样既可以将游戏场景一定量的留在APP,除此之外还避免聊天一开始容易陷入尬聊的尴尬。

(2)产品变现场景太过单一,应适度参考会玩APP,一些需要多人玩的游戏或者真心话可直接转为两个人创建派对,与前文中提到过的吱呀处于需要商业变现的场景需求更加频繁,诸如你画我猜等内容型游戏还可以适度植入广告。

(3)在个人页面除了点赞之外可以互相刷礼物,强化变现场景。

(4)增加“广场”功能,可以是匿名的发动态,参考耳觅,可以发布接歌系统来二次促活。

写在最后

吱呀APP是一个成功的产品,它也曾是聊天宝、多闪、马桶MT三家挑战微信权威时,登上过app store的社交类前十名的产品,这是难能可贵的成绩。

有别于其他小步更新的APP,3.0版本的更新是吱呀迈了一大步,笔者认为这是吱呀内部的一次尝试,一次对慢慢进入衰退期的产品再次的激发,这个声音社交垂直类的产品能否重回他的巅峰,笔者乐观的看待,同时也祝福这个产品越来越好。

ps.以上数据部分来源于酷传,Mob研究院,部分方法论来自梁宁老师,并非本人原创,本人对其十分赞同,特此声明。

作者:W1ky,公众号:魏言不耸听

本文由 @W1k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吱呀app老版本,吱呀app官方

美团外卖产品分析报告:二 产品设计

> 点击查看原图
上图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完整展示了美团外卖App的功能菜单,按照主菜单可划分为四类。

首页: 以分类、优惠等多种形式展示商家,用户可进行搜索、挑选。

闪购: 单独展示生鲜超市类商品,区别于首页的餐饮,主推基于周边生活圈的闪购业务。

订单: 查看所有已被创建的订单,用户可进行评价、售后、再来一单等操作。

我的: 集中管理用户资料及资产,包括地址、收藏、钱包、优惠券等,以及客服中心等入口。
> 点此查看原图

上图使用泳道图的方式,分别从消费者、商家、骑手三者的用户角度,模拟展示了美团外卖产品的业务流程。

从中可看出,消费者与商家、骑手之间的流程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消费者是触发整个流程的主导者,而商家与骑手则作为服务消费者的角色,三者形成一个完整的业务闭环过程。
从流程图可看出,美团外卖的登录、注册方式,基本以手机号码为主。即使使用第三方社交账号登录,也必须先绑定手机。

主要原因在于,美团外卖的用户是以手机号码为基准,一个号码对应一个用户,这样既能保证用户的真实性,也可减少刷单、刷评论等现象。而且,同一个账号是允许在多台终端同时登录的,用户资料及购物车等是支持实时同步的。

因为手机号码是点单取餐的必备条件,所以无论从用户或产品角度,使用手机号码都是十分合理且自然的选择。
美团外卖App界面以橘黄色为主色调,并贯穿整个产品设计。除了底色、图标、文字,还配合可爱的袋鼠形象、骑手服饰等,整套色系已深入人心,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VI设计案例。

作为一款外卖产品,设计核心围绕在如何更优的展示商家,并引导用户进行点餐下单。页面中部位置用于显示商家与餐品,搜索、设置、消息中心等功能置于顶部,而底部则为固定的菜单导航栏。操作方式以上下划动、单点选择为主,偶尔配合左右滑动作为辅助展示。
> 点此查看原图

上图使用Axure软件,以倒推的方式,绘制了美团外卖App 的中保真原型图,以便展示产品界面的设计细节。

原型图以灰度为主,并以彩色线条表示不同页面之间的流程关系,以蓝色注释讲解其中的交互设计关键点。
前文已经提到,美团外卖的登录与注册方式,均以手机号码为主,从界面设计也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
账号的退出方式,则放在二级入口「我的-我的账号」中,因为一般用户不需要频繁切换账号,较少用到。
在美团外卖App中,新用户在未登录的游客状态下,仍然可以使用大部分操作,比如浏览商家、点选商品等,地址默认使用系统匹配的附近地址。直到超过限定范围,触发了必须登录才能使用的功能,那么界面则会提醒用户登录或注册。

上图展示了美团外卖中会触发登录提醒的操作,比如消息中心、购物车、个人信息、地址管理、订单结算等功能。这样的设计,对新用户更加友好,便于初次使用时的探索了解,直到产生下单需求时再引导注册登录。
作为一款在线外卖产品,功能核心自然是点餐下单,所以对于商家的展示、点餐过程的引导,则至关重要。

从上图可看出,美团外卖对于如何引导用户做了非常多的功课,几乎所有操作都成为了商家页的入口。

内容上不乏带有诱导作用的优惠信息,用来增强用户下单的欲望。同时,还提供了很多便于用户搜索、筛选的工具,以便提高下单的效率。
用户进入商家页后,可进行挑选、下单、付款等操作,示意图完整演示了用户从进入商家到完成支付的全过程。从中可发现,美团外面界面的设计逻辑非常清晰直观,即使是新用户的学习成本也相对较低。

用户在商家页挑选商品时,可以随意加减数量,并实时看到经过计算的实际总金额。而且,会贴心的提醒用户是否满足当前商家的满减优惠,还提供了「满减神器」帮助用户快速下单。挑选完商品,可以通过下方购物车进行二次确认,直观的展示已选商品及总价,确认无误后再结算。提交订单后,会再次具体的显示商品的价格公式,包括包装费、配送费、优惠红包等加减细节,详尽而不显罗嗦。在订单页,用户可以进行选择红包代金券、填写备注、选择餐具、开具发票等操作。最后完成付款,并跳转至订单详情页。
本小节中提及的便捷功能,是美团外卖产品设计中的亮点。在贴合产品核心功能的同时,既提高了用户的点餐效率,满意度提升,又促进了消费。
在商家页的左下角,有一个「满减神器」的功能,供用户快速选择符合满减要求的餐品,与「凑单提醒」相辅相成,相较更加直接有效。

满减神器会自动列出,当前商家中符合满减优惠的最优餐品组合。实现逻辑也非常简单,主要是通过商家历史订单,排列出被购买次数较多的组合。

由于满减优惠在外卖平台中已成常规活动,几乎所有商家都有力度不同的优惠,点餐时相当考验用户的数学能力。而美团外卖推出该功能,正是想用户之所想,为用户省去了凑单的时间,极大的提升了点餐效率。
订单页面的顶部,用户已消费过的商家按次数从高到低排列,形成最近常买的商家列表。便于让用户快速找到,减少查找时间。

从用户角度来看,消费次数居高的商家,通常是比较喜欢、经常会关顾的商家。

在订单列表中,已完成的历史订单,可通过「相似商家」查看与该商家相似的其他商家,主要是通过位置、品类、价位等因素综合筛选。

通常是用户喜欢该商家的餐品口味,但由于某些原因希望更换其他商家,就需要用到该功能,特别是对于重度用户来说尤其重要。

在订单列表及订单详情中,均有「再来一单」按钮,其功能类似于重新购买。

用户点击后会跳转至该商家页面,并自动将历史订单中的相同餐品放入购物车。如有其中有缺失的餐品,会加以提示。当用户想要重复点选之前的餐品,或只是进行细微调整,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快速完成点餐。

除了适合用户再次重复点单,以及没有时间挑选餐品的场景。同时,当用户点错单并取消后,也可以使用「再来一单」重新添加,再到购物车中调整修改。
美团外卖的商家展示,是以用户当前地址为判断基准的,必须在配送范围内才会展示,同时用户地址也是骑手送餐配送的关键信息。因此,如何引导用户填写地址信息,并确保选择正确的地址,是较为重要的核心功能之一。

如上图所示,美团外卖主要提供了三个入口供用户对地址进行选择、编辑,分布在首页、提交订单、我的地址三个页面中,分别对应了下单前、下单时、下单后三个流程。
作为一款贴近民生的在线外卖产品,用户对于商家、骑手等服务的评价显然是非常重要的数据,上图展示了美团外卖中的多个评价入口。从示意图可看出,当前订单完成后,同时会有三个入口在提醒用户进行评价。如果在订单完成时,用户没有及时评价,之后再回到订单页仍会看到评价按钮,并且还单独设有「待评价」的分类。

评分机制可以促使商家、骑手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商家一般会根据评价内容对餐品加以改进,而骑手为了收到好评也会更加主动服务态度。同时,平台还可以利用用户评价作为产品优化的数据支撑,从而共同作用于整个产品质量及使用体验的提升。

在积极引导用户评价的同时,还需要保证用户评价的真实有效性。除了前文提到的,以手机号码注册的方式加强用户的真实性,还限制仅能在订单完成的 7 天内评价,且评价后超过 7 天也无法再追评。因为间隔一段时间之后,用户对于外卖口感及服务体验可能产生偏差,或者受到其他因素干扰,最直接的评价应该在一周内。而这些评价内容,也会统一归入「我的评价」中,方便用户再次查看管理。
如图所示,用户可以在大多数页面的右上角找到「消息中心」的入口。里面集合了所有的通知类及沟通类内容,包括商家代金券、系统通知、客服消息、好友消息等。

根据实际场景可发现,用户在沟通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返回进行其他操作,而「消息中心」的多入口设计,正是方便了用户的来回切换。
当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碰到问题,首要选择自然是在线客服,上图展示了美团外卖App中多个客服入口及界面设计,主要入口位于「订单」及「我的」页面。

由于外卖产品的异常问题大多与订单相关,所以「订单详情」的页面入口更为常用。对此,根据订单或状态的不同,用户进入在线客服的页面内容是有所差异的。结合示意图举例,同一个订单在「配送中」与「已完成」两个状态下显示的内容是不同的。

这样处理的目的,一是为了简化用户的操作,利用大数据预测当前需求;二是将用户引导至正确的解决渠道,比如直接联系商家或骑手,从而减轻人工客服的成本压力。
美团外卖App中,只要在用户已登录的情况下,已勾选的商品都会一直保留在「购物车」中,可以随时轻松找回,我将其称之为「购物车保留原则」。

用户点选过的商品必然是经过各种因素考虑的,即使当下不会立即下单,但随时能找回来是很关键的,给予用户一种「永远呆在购物车等着」的安心感。对于一款在线外卖产品来说,这是用户体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点。

用户在任何商家挑选过的商品,都会在「购物车」内集中展示,并非常直观的将价格、配送费、满减优惠写明。如果出现商家休息、商品缺货等异常情况,还会加以提醒(如图中)。用户可随时在购物车内二次挑选、比较,再进行下单结算。结算后的商品自然会清除,但仍可在历史订单中看到购买过的商品。

同时经过实测发现,即使在断网、闪退、没电的极端情况,购物车内的商品也不会丢失。但如果是游客状态,购物车则不会永久保留,因为用户数据是跟随账号在线存储的,并支持实时同步于多个终端。
如图所示,用户若当前有订单处于进行时,在页面右下方会出现一个置顶的悬浮窗,用以显示订单的实时状态。

在「首页」、「订单」、「我的」三个主页页面中,都能看到该悬浮窗。用户点击后会直接进入该订单的详情页,方便随时了解当前的动态,比如骑手送到哪了。

结合图示可看到,根据订单状态的不同,悬浮窗的提示也会随之变化。悬浮窗会在用户提交订单后出现,而一旦订单完成(配送完成)即消失。
如上图所示的交互动作,当用户选择「待评价(或退款)」时,页面会在切换的同时全屏展开并置顶菜单。这是比较符合用户直觉的交互设计,实际操作令人感觉一气呵成。

在这个状态下,用户的「点击」行为代表了「切换并查看内容」的意图,所以全屏展开更利于用户的浏览,避免其他无关内容扰乱视觉。同样的交互设计,还出现在了首页的筛选功能、活动页面的分类菜单等。
美团外卖App中最常见的悬浮控件,主要是首页(或闪购)的「购物车」,以及订单详情页中的「红包」。

两个悬浮控件虽然性质类似,但在操作上略有不同。结合上示示意图,针对两者分别作简单分析。

购物车:当打开首页(或闪购)时,「购物车」控件的初始状态是完全显示的,以突出其功能位置。当用户划动页面的时候则呈透明状并收入边栏,避免阻挡内容。而如果停止划动,则会恢复完全显示的初始状态。

红包:初始状态同样为完全显示,划动时也是呈透明状并收入边栏。与购物车的区别在于,当停止划动时控件为隐藏状态,且可自由拖动。

「红包」控件是可以自由拖动的,且在停止划动后不会再次完整显示。如此设计可以尝试理解为,假设用户在订单完成后初始没有分享红包的意图,则之后再分享的可能性极低,所以控件只需保持「乖乖呆在角落且需要时也能找到」的状态即可。控件允许自由拖动,则避免了悬浮控件容易遮挡住页面关键信息的情况,比如当订单详情页需要截屏(分享、投诉)的时候。
在适时的时刻给出适当的提醒,告知用户关键的必要信息,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提醒的时机及方式也相当重要,一旦过于突兀或频繁,提醒就会变成骚扰。

以下配合示意图,讲述美团外卖App中数个较为典型的例子。
当用户使用「再来一单」功能,但该商家中的部分商品缺失而无法加入购物车,则页面会明显提示「XX 商品已售完,并重新选择。」。

便于用户及时了解后,检查购物车并重新选购。避免了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下单,造成下错单、订单纠纷等情况。

当用户进入商家页,但当前未在该商家的配送时间内,则页面顶部会出现「现在预定,**:** 起送」的配送时间提醒。

明确告知用户,现在如果下单属于预定,以及开始配送的时间。避免用户挑选完商品后才发现无法即时配送,甚至直接下单后商家却没有配送。

另外,如果当前未在商家的营业时间内,页面则会直接提示「本店打烊」,且用户是无法点选任何商品的。

当用户提交订单时,若系统判断收货地址所在位置有雨天、雪天等恶劣天气,则页面会在配送时间下方给出「恶劣天气下配送可能延迟,请耐心等待。」的提醒。

便于用户提前了解,该订单的配送时间可能较长,若继续下单就意味着默认接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用户等待的焦虑感,并减少投诉、催单等事件。

当用户在任意页面进行屏幕截图时,则页面右侧会出现两个便捷选项,分别为「反馈问题」与「分享页面」。

选择「反馈问题」,会先进入包含马赛克及标记功能的编辑界面,方便用户先行除去截图中的敏感信息,或者标注需要反馈的问题所在。选择「分享页面」,则是微信、QQ等社交分享按钮。另外,如果是在商家页进行屏幕截图,还会增加「好友拼单」的选项,点击后进入微信拼单界面。
当用户手机所在的网络出现异常时,则页面会出现「网络不太给力,请稍候重试」的提示。

从上图可看到,网络异常下的提示非常简单直接,页面会因为无法加载内容而完全空白,并提醒用户重新加载(如左图)。在网络恢复正常后,重新加载即可显示正常页面。

如果是在使用过程中间歇性出现网络不稳定的情况,则当前页面已加载的内容仍可继续浏览,但继续点击就会因为无法加载而弹出提示(如右图)。
作为对于社会舆论的回应,美团外卖经常会推出一些加分的选项。同时配合公关宣传,对于品牌形象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

美团外卖于 2017 年 9 月份推出「青山计划」,正式将环保工作提上议程。同时鼓励商家与用户一同参与,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用户可在提交订单时自行选择餐具数量,或者不需要餐具。同时,页面会有明显标识「一起为环保助力」鼓励用户参与,而商家参与活动后则可以点亮环保标识。

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外界关于外卖污染的负面舆论,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美团外卖的绿色环保形象。

美团外卖于 2017 年 8 月份推出号码保护功能,提高对用户的隐私保护。

用户可在提交订单时勾选「号码保护」,开启后商家及骑手只能看到隐藏四位数的手机号码,联络用户时需要通过第三方号码平台进行中转,并在订单完成一定时间后失效。

号码保护给用户带来的好处是十分明显的,再也不用担心外卖单随意丢弃会泄露地址、手机,或者与商家、骑手出现纠纷时可以避免被通过手机号码骚扰。

美团外卖免费向所有用户提供号码保护服务,让用户使用产品时更加放心,有助于提升对该品牌的信任感。
美团外卖于 2014年左右上线初期就已支持匿名评价功能,主要是为了让用户提供更加真实的评分、内容。

用户对已完成的订单进行评价时,骑手评价是始终匿名的,而商家评价则可以选择是否匿名。而更加贴心的是,如果用户对商家给出两星以下的差评,则匿名评价会自动勾选。

该功能与号码保护相似,主要在于保护用户的隐私,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评价的真实性。
美团外卖于2018年6月份推出骑手拉黑功能,用户可将服务体验较差的骑手拉黑,之后该骑手将不会接到该用户的订单。

此举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避免重复碰到态度恶劣、道路不熟的骑手。同时也可反推骑手提高服务质量,避免被多人拉黑而少接单。

吱呀app老版本,吱呀app官方

移动端外卖app美团外卖与饿了么竞品分析报告

移动端外卖app美团外卖与饿了么竞品分析报告

一、分析背景

1.1 市场分析

二、竞品对象

三、竞品分析

3.1 定位和功能

3.1.1 产品定位

3.1.2 产品功能

3.2 设计和技术

3.2.1 交互和体验

3.2.2 视觉和风格

3.2.3 亮点功能

3.3 运营及商业化

3.3.1 运营模式

3.3.2 盈利模式

3.4 用户数据

3.4.1 用户数量和活跃度

3.4.2 活跃时段

3.4.3 地域差异

3.5 核心策略分析

3.5.1 版本迭代和演变

3.6 优缺点总结和借鉴

四、总结

1.1 市场分析

中国外卖市场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外卖产业链逐步完善,餐饮外卖市场逐步成熟。未来外卖服务人群、场景外延,本地差异化细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2016-2020中国在线外卖用户规模及预测

2018年中国外卖用户规模较2017年增长17.4%,达到3.58亿人,2019年超4亿人。外卖用户增长速度趋于稳定,市场仍未饱和。

2016-2020 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及预测

中国外卖市场规模每年保持两位数扩张速度,2018年外卖市场规模突破2400亿大关,2019年全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超2800亿元。经过近几年外卖服务的普及,其市场发展已进入稳定增长期。

2018Q4 中国在线外卖主流平台新零售业务交易额环比增长率

2018年第四季度饿了么及美团外卖新零售业务交易额均较第三季度有显著增长,其中饿了么新零售业务交易额增长率为32.2%,美团外卖新零售业务增长率为24.8%。基于餐饮外卖市场的逐步成熟,饿了么和美团外卖正在加速探索新零售业务,未来新零售业务将是外卖主流平台的新竞技场。

2018 年Q3-2019年Q3主流外卖品牌交易额占比分布

根据2018年Q3-2019年Q3可以看出,美团外卖、饿了么、饿了么星选瓜分外卖市场规模占比98%。美团外卖、饿了么两者外卖交易份额占比高达92.8%,其中美团外卖交易额占比稳中有升,2019年Q3已达65.8%,饿了么及饿了么星选略有下滑。

根据上述市场分析了解到,外卖产业链正在逐步完善,餐饮外卖市场逐步成熟,现对外卖产业交易额占比较大的美团外卖与饿了么进行竞品分析。

3.1 定位和功能

3.1.1 产品定位

(1)用户定位

下面利用KANO分析法对移动端美团外卖和饿了么进行用户需求定位:

(2)市场定位

根据市场定位分析,使用四象限分析法可以得到:

3.1.2 产品功能(罗列对比)

3.1.2.1 美团外卖app产品功能结构图

3.1.2.2 饿了么app产品功能结构图

3.1.2.3 产品功能对比图

从上表可以比较得出,美团外卖与饿了么在核心功能上基本相似,但是美团外卖多了智能点餐;而饿了么增加了更多登录方式、支付方式和联名信用卡优惠。

美团外卖专注于页面的美感,集中在开发其他功能;而饿了么风格简约,但增加了许多优惠方式来增加用户黏性。两者App存在差异性,迎合了不同喜好的用户,喜欢界面美观、更愿意去体验其他功能可以选择美团外卖,如果选择简单订餐、订餐优惠可以选择饿了么。

3.2 设计和技术

3.2.1 交互和体验

3.2.1.1 商家页面(左为美团外卖,右为饿了么)

在商家页面,两款App整体呈现均采用信息流列表形式展示商家,均有综合排序、满减优惠、配送费优惠等过滤条件,均展示了商家评分、月销售量、起送费、配送费、配送时间、配送距离等。

不同之处:

(1)美团会展示商家商品描述语,帮助用户选择;饿了么会展示部分商家的菜品及价格吸引顾客。

(2)美团还新增了智能点餐机器人,更加方便快捷的帮助用户进行点餐。

3.2.1.2 点餐页面(左为美团外卖,右为饿了么)

在点餐页面两家均显示了商家部分信息,大体分为点餐、评价、商家三个板块,提供了搜索、分享、收藏的功能。

不同之处:

(1)美图外卖整体排版简洁优美,同时在页面的左下方有一个满减神器,通过智能计算的方式为用户进行点餐优惠。

(2)饿了么在页面上方提示了该商家的评分与月售信息,同时两者在相同地点相同时间下单商家配送时间,饿了么蜂鸟专送时间少于美团快送。

3.2.1.3 评价页面(左为美团外卖,右为饿了么)

两款App均展示了商家评分、味道评分、包装评分、配送满意度等。

不同之处:

(1)美团外卖用户评价引入了大众点评的评价,对用户来说,更具有参考价值;

(2)饿了么评价页面则显得朴实无华,二者对比,使得美团外卖的用户评价质量更高、页面更美观。

3.2.1.4 订单确认页面(左为美团外卖,右为饿了么)

在订单确认页面,两款App均提供了地址、送达时间、联系方式、准时服务、号码保护等功能。

不同之处:

(1)在填写地址信息上,美团外卖会提示用户选择正确的地址信息,而饿了么会显示默认地址;

(2)在收纳菜单上,美团外卖在进行菜单确认时会收起部分菜单,饿了么会直接显示所有菜单。

3.2.1.5 订单支付页面(左为美团外卖,右为饿了么)

在订单支付页面,美团外卖的结算流程为:去结算-提交订单-选择支付方式-美团支付(或第三方支付)-支付完成,共五步;饿了么的结算流程为:去结算-确认支付(默认为支付宝支付)-第三方支付-支付完成,共四步。

相比之下,饿了么较美团外卖支付流程更加简洁,同时美团外卖不支持支付宝支付,一定程度上流失了部分支付宝用户。

3.2.1.6 订单配送页面(左为美团外卖,右为饿了么)

两款App均展示骑手的位置、距离、联系骑手、催单等功能。美团外卖使用的是美团专送,饿了么使用的是蜂鸟快送,两家的配送功能相对完善。

3.2.2 视觉和风格

通过对比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视觉与风格可以得到:

3.2.3 亮点功能

3.2.3.1 美团外卖亮点功能

① 智能点餐:通过语音和键盘输入自己想吃的东西,选择吃饭人数,系统通过大数据智能推出外卖商家供用户选择;

② 美团会员:伴随着无门槛红包,刺激用户消费,增加用户的参与感与自豪感,适当增加用户的黏度;

③ 好友拼单:符合美团外卖的特色功能,主要与社交相关,需要与微信绑定,增加了社交属性。

④ 大学生专属特权:紧抓大学生消费心理,赠送大额红包,促进学生群体消费,锁定目标用户。

3.2.3.2 饿了么亮点功能

①3小时公益:饿了么提供一个较低门槛公益活动,让人人都能参与到公益之中,使得让参与者具有社会责任感,进而加深用户黏性;

② 超级会员:会员作为传统的功能,可以起到用户划分的作用。饿了么的超级会员功能,第一,能够尽全力加大优惠力度,留住客户;第二,与其他功能挂钩,刺激相关功能的使用率增长;第三,会员用户能够在用户调研中取得关键作用;

③ 金币商城:通过收集和购买金币,在商城兑换物品,抓住用户省钱心理,增强用户粘性。

3.3 运营及商业化

3.3.1 运营模式

3.3.1.1 美团外卖运营模式

3.3.1.2 饿了么运营模式

3.3.2 盈利模式

在互联网O2O快速扩张的形势下,盈利模式成为关键存活标准,在美团外卖和饿了么逐渐形成自己的生态圈之后,盈利模式也逐渐成熟。

3.4 用户数据

3.4.1 用户数量和活跃度

2017 年Q1-2019年Q3中国移动端外卖用户MAU

中国外卖用户规模逐年增长,2019年Q3突破4亿大关。

2019 年Q3一二三线城市外卖用户周均启动外卖App次数

2019年Q3,一二线城市高粘性外卖用户持续增长,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外卖习惯加速养成。

2019 年Q3中国外卖用户省市渗透率TOP5

北京、天津及上海直辖市外卖渗透领先,陕西省及山东省进入Top5。三线及以下旅游城市外卖用户同比增长显著,游客经济带动旅游城市外卖提升。

3.4.2 活跃时段

2019 年Q3中国外卖用户活跃时间分布占比

2019年Q3,外卖用户正餐时段活跃度同比均有增长,其中早餐时段增幅最高,达14.5%,午餐时段同比增幅8.9%,晚餐时段同比增幅2.9%。

2018 年10月-2019年9月主流外卖平台用户分时活跃度

饿了么用户午餐高峰最为活跃,美团外卖用户全时段活跃度均较高。

3.4.3 地域差异

2018 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平台一二线城市订单量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在一二线城市的竞争更趋激烈,2018年中国一二线城市在线餐饮外卖订单量份额分布中,美团外卖份额达51.8%,饿了么为47.4%,两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2019 年Q3外卖商家新增用户城市等级分布

美团外卖商家新增用户近五成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饿了么商家新增用户超六成来自一二线城市。

3.5 核心策略分析

3.5.1 版本迭代和演变

3.5.1.1 美团外卖核心版本迭代

3.5.1.2 饿了么核心版本迭代

3.6 优缺点总结和借鉴

美团外卖同饿了么间的竞争同时也是腾讯和阿里巴巴之间的博弈。美团外卖的生活场景更加丰富,团购能够实现引流,另一方面,多线作战每个业务都有劲敌;饿了么专注外卖,体系更加轻盈,更具有创造力。

美团外卖风格更加简洁、美观,虽然加入了跑腿代购、打赏骑手、推荐红包等功能,但保持了一贯的简约风格,每个功能几乎只有特定入口。而饿了么每个功能入口更加多样化,并且加入了更多功能,比如:金币商城、3小时公益等兴奋性需求。这样的风格差异化满足了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外卖O2O行业用户粘性较弱,两家平台都从社交等方面入手,旨在增加用户黏性。饿了么的蜂鸟快送和美团外卖的美团专送都在物流配送方面发力;而无论是推荐有奖、拼手气红包,其目的都是从社交的角度发力,一方面实现流量裂变,一方面增加平台的社交属性。这一方面饿了么出击尤为明显,而美团外卖主要通过好友之间互动来完成。

外卖领域同质化严重的情形下,外卖平台仍然具有变数,平台应注意推陈出新,积极进行版本迭代,同时更加加强外卖品质监督,提升物流、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质量,在服务质量和趣味性方面双管齐下。叠加多样化的配送服务,全面提升配送运力流转,是厂商盈利的方向之一。而如何寻求差异化、提升服务质量以及不断衍生出新的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成为外卖厂商持续良好发展的制胜因素。

从广度来说,外卖产品包括的不仅仅是移动端app,商家加盟、线下配送、取餐、就餐都是关乎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美团外卖、饿了么在线上产品部分都没有明显短板,线下才是产品改善的重点。

随着市场的稳定和用户的积累,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不断的上涨提成,强烈的盈利需求,造成的结果就是压榨外卖骑手、剥削消费者、提升商家的抽成。虽然外卖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的生活便利,但增加了商家的压力,让城市出现了更多的摩托车电动车横冲直撞,增加交通安全隐患,让城市污染更加严重,这种生活便利带来的压力未免有点太大了,反倒培养出整个社会的懒惰。所以个人认为外卖平台需要稍微考虑下商家的权益,不然长久下去,彼此的权益都将受到伤害,进而导致外卖平台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荡然无存。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yule/29688.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水中气泡上升,水面上漂浮大量黄绿色气泡 下一篇:养鱼的水表面有很多泡,养鱼鱼缸水面上出现很多小气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