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子农场熬糖稀的故事
当年沙门子农场的小孩子们,记忆深刻的就是吃糖了吧?可惜那个时候的沙门子农场,与全国各地都是一样的:买糖是需要有糖票才能购买。
没仅仅有糖票才能买糖,还有肉票、清油票、布票、粮票、棉花票、香烟票等等必须有票才能买到的票据,而我们这些想吃又难以吃到糖果的小孩子们,对于除了糖票以外的票据都没有那么深刻的记忆和体会了。
记得,那个时候只有过元旦节的时候,各个连队职工才有糖票或者是根据家庭人口,供应一些水果糖,所以我们都盼望着过年——可以吃到水果糖。
所以,当年的我们
(一)
当年沙门子农场的小孩子们,记忆深刻的就是吃糖了吧?可惜那个时候的沙门子农场,与全国各地都是一样的:买糖是需要有糖票才能购买。
没仅仅有糖票才能买糖,还有肉票、清油票、布票、粮票、棉花票、香烟票等等必须有票才能买到的票据,而我们这些想吃又难以吃到糖果的小孩子们,对于除了糖票以外的票据都没有那么深刻的记忆和体会了。
记得,那个时候只有过元旦节的时候,各个连队职工才有糖票或者是根据家庭人口,供应一些水果糖,所以我们都盼望着过年——可以吃到水果糖。
所以,当年的我们这些小孩子平时想要吃到糖果,是很难的。我们家元旦节的供应糖果,也是过元旦节期间家里面的四个小孩子一个人发给几个糖果,吃完了以后就没有吃的了。
其余的糖果都是由我妈妈锁在一个红色的木头箱子里面,家里面有了客人来了带的小孩子,我们才能有机会吃一个糖果。开始上学以后,节日以外其余的时间里,就只能通过好好的学习,考试成绩100分发3个糖果,95分发2个糖果,90分发一个糖果。。。。。。
好在我当时还是一个才上一年级的学生,汉语拼音,生字听写,算术小测验这些老师都有打分的习惯。为了吃到糖果,我通过好好学习,也经常获得不少吃糖果的机会。。。。。。。
(二)
第一次知道熬糖稀的事情,是在我爷爷奶奶家里面,因为我获得了幼儿园老师阿姨的表扬,爷爷木工房下班接我回家的时候,阿姨告诉他了。
爷爷带我回家以后就给我奶奶说:今天我们家孙娃子表现好,老师教的东西他学的最快,每天去弄些黑沙枣回来,给他熬糖稀沾馍馍吃。。。。。。。
于是,星期天休息的时候,去连队的沙枣树林里,弄回来一大捆有黑沙枣的树枝,我跟着奶奶在家里面把黑沙枣摘下来以后,看着奶奶把沙枣洗干净了放在锅里煮。。。。。。
把黑沙枣里的糖分煮出来以后,捞出枣核与枣皮这些东西,继续熬煮。。。。。。
竟然也熬出来了不大的一碗黑色的糖稀,让我每天早上的玉米面馒头变得不是那么的难吃了。虽然只是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就吃完了,却也让我回味了好久,好久。。。。。。
没想到,当年我们沙门子农场还有比黑沙枣更好熬糖稀的东西,出糖多而且更加好。。。。。。
记得我上 一年级的那一年的秋天,已经是深秋而且已经快入冬的时候,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吃了中午饭以后,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四个小孩子一起,去到二连铁工房前面的那一块条田地里,一直走到四支渠那边的地头,当然也有其他的叔叔阿姨带着孩子们一起。。。。。。
连队的拖拉机犁地没有犁到的地方,可以看见有一些的甜菜头仍然在那些地方生长着,犁过的地方,原来生长在那里的甜菜已经被翻出地面,已经被那些职工叔叔阿姨们收捡起来以后,由连队的拖拉机已经拉走了。
那个季节的天气已经有些冷了,土壤也比较硬,爸爸妈妈和其他的那些叔叔阿姨一起用坎土曼用力的挖开有些冻硬了的土壤,把里面的甜菜头挖出来。其他那些犁过的地里,也有一些没有收走的甜菜头,或者是因为个头小而被放弃的甜菜头。
我和姐姐负责清理爸爸妈妈挖出来的甜菜头上面附着的泥土,两个年幼的双胞胎小妹妹负责把我们刮干净泥土的甜菜头拿到一起,放好一个小堆。
大家经过一个下午的辛苦劳动,还是获得了不少的收获,看看附近的叔叔阿姨家,也是与我家差不多,都有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们,也都收获有不小的一堆甜菜头。
爸爸骑自行车驮筐拉回家了一些甜菜头,剩下的甜菜头由我妈妈背了一个大背筐装满,两手各提着一把坎土曼,前面先快速走路回家做饭。
我和姐姐各自背着四川老家带回来的竹编背筐装着一些甜菜头,两个四岁的妹妹一人提一个甜菜头,跟着我们后面,一起慢慢的走路回家了。
一年级的我和二年级的姐姐,也没有背多少个甜菜头,但是已经觉得肩膀和背上受不了了,但是想起来妈妈告诉我们的话——这些甜菜头背回家,可以熬成糖稀,以后吃包谷面馍馍都可以沾了糖稀吃。
背上背的东西,就是以后可以吃馍馍沾糖吃的好东西,可以吃糖沾馍馍,这个可是多么的诱人鼓励啊。我自然是鼓足了干劲,努力坚持着,哪怕路上多休息几次,也是背着背筐里的甜菜头,跟着姐姐,带着妹妹一起走路回到了家里面。。。。。。。
(三)
在以后的几个星期六星期天里,二连的许多人家都与我家一样开始熬甜菜糖稀了。
跟着妈妈一起把甜菜头清洗干净,爸爸把洗干净以后的甜菜头切成一厘米粗细的甜菜丝,放在家里面最大那个铁锅里,加水以后煮熟。。。。。。。
煮熟以后的甜菜片就捞出来,放在一边的水桶里等待冷却,又把其余的甜菜丝倒入铁锅里面煮熟,一直把所有切好的甜菜丝全部煮熟冷却下来。。。。。。。
冷却以后的熟甜菜丝,爸爸妈妈用手把它们握住适量的甜菜丝,然后用力挤出里面的汁液,挤了不一会就挤不动了,而且听妈妈说,甜菜丝煮熟了以后还是挺硬的,这样挤不出来多少甜菜汁液,应该另外想办法。
妈妈找到一块粗白布,缝了一个不大的布袋子,把冷却下来的甜菜丝装在布袋子里面,让爸爸用力挤出里面的甜菜汁液,效果果然比刚才好多了。
可是,反复这样挤了几次以后,爸爸也说这个方法不够好,甜菜汁液挤出来的不够彻底,而且挤的速度非常慢,这样把那些甜菜丝挤完,还不把人累死啊?还是要另外想一个更好更快的办法挤出甜菜汁液才行。
看见爸爸想了一会,看了看家里面的东西,要妈妈把四川老家带回来的,老家做蚊帐的粗麻布找出来,赶快缝制一个结实一点的,比刚才的布袋子大几倍的粗麻布口袋。
他自己则出去找来一根手指粗细,直直的柳树条,削平了一面,把家里面那个小菜板(大概30厘米宽40厘米长7-8厘米厚)上面,一短两长三个边缘都钉上削平一面的柳树条子,另外还在门前的棚子里找来一块手掌大小的木板。
又把家里面那个最结实的沙枣木的凳子拿到外面,在门口那个晾晒衣服拉着铁丝的木头柱子上面,用粗铁丝在合适的地方捆了一个环,然后拿一根粗大的木杠插入那个环里。
把木头凳子放在木头杠子下面,钉上树条的菜板放在凳子上面,然后妈妈把煮熟的甜菜丝装入粗麻布口袋里,放到菜板上面。爸爸把那个手掌大一些的木板压在口袋上面以后,把木头杠子往下用力压住木板,随着木头杠子往下压动,立刻就看见袋子里的甜菜汁液源源不断的流了出来,顺着没有钉树条的那一面的豁口,流了下来,进入下面预先放置好的,用来接着汁液的盆子里面。
这样反复压榨几次以后,袋子里的甜菜丝汁液就出来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干瘪下来的甜菜丝了。利用木头杠子压榨甜菜汁液的方法,比起以前的那些方法真是又快又好又省力。煮熟了的甜菜丝没有用多少时间就压榨结束了,压出来大半桶棕黑色的甜菜汁液。性急的我,忍不住舀了一小碗,喝到嘴里的感觉真的是非常甜唉。
我们家这样的压榨好方法,自然要和小伙伴分享——于是我就告诉了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们。邻居小伙伴们的父母也就带着他们一起,提着水桶装着煮熟的甜菜丝,到我家门口的压榨工具木头杠子跟前,把自己的甜菜丝压榨出来汁液,或提着或端着回家了。
因为二连当时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我们家这样的情况,所以知道我家这样的压榨方法以后,都说这个办法非常好。大家都提着甜菜丝来我家门前榨汁,自然就大家排队使用压榨工具,互相帮忙,快速压榨。最多的时候,有近20家排队压榨甜菜。
为了方便大家使用这个压榨工具,那些日子里,爸爸每天上午都是把那些工具放在木头杠子那里,不论谁家人到了都可以马上使用工具,尽快压榨提来的甜菜丝。。。。。。
(四)
甜菜汁液压榨出来,只是熬糖稀的准备工作,后面才是熬糖稀更加麻烦的工作——熬。
相比煮熟甜菜丝,压榨甜菜汁液的工作来说,熬糖稀的熬制过程才是真正最麻烦的过程,妈妈把压榨出来的甜菜汁液倒入铁锅里,就开始让我们如刚才煮熟甜菜丝那样把锅里的甜菜汁液烧开,而且还要不时的搅动锅里面的液体。
我以为如刚才那样烧开以后煮一会就可以了呢,结果远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开始煮液体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们四个孩子规定了摇鼓风机的任务。
我和姐姐一人一次摇鼓风机十分钟就休息一次,两个小妹妹一人一次摇鼓风机五分钟就休息一次。把家里面的闹钟放在我们大家都可以看见的地方,大家轮流摇鼓风机,看着闹钟,到规定的时间就休息。。。。。。
手摇鼓风机烧火,看似一个轻松的动作,长时间做下来还是挺累的。那个时候,真的是手里摇着鼓风机,炉膛里添加柴禾的时候,眼睛都要不时的看一看闹钟,怎么都觉得闹钟走的特别慢,还问妈妈:闹钟是不是坏了。
就因为这样的问话,没有少被妈妈训斥:闹钟没有坏,是你心里面坏了。
——你姐姐你妹妹她们摇鼓风机的时候闹钟就没有坏,到你摇鼓风机的时候闹钟就坏了?你一个男孩子,饭量比你姐姐妹妹她们大的多,你以后吃包谷面馍馍沾糖稀的时候,会比她们吃的少吗?老老实实的按照我规定的时间把你自己的时间刻度摇过去,不然我就敲打你。。。。。。
无奈之下,就寄希望于糖稀可以早一点熬好,自己也可以早一点结束手摇鼓风机烧火的劳动。于是就不时的问妈妈:糖稀熬好了吧?
问的次数多了以后,妈妈也烦了,就告诉我说:哪有这么快?糖稀熬好以后,很粘稠的,而且可以用筷子挑起来好长的丝都不断,现在这样清汤寡水的,距离糖稀熬好还早得很呢。
于是我就手摇鼓风机的同时,一会就用筷子在锅里搅动一下,看看有没有达到妈妈说的粘稠状态,挑起来筷子的时候,有没有丝状的粘连。。。。。。。
心里面想着:怎么还没有粘稠一些啊?怎么筷子挑起来的时候还没有看见丝状的粘连,是不是妈妈用来哄我们好好的摇鼓风机的一个说法而已。。。。。。
(五)
我和姐姐妹妹四个人轮流摇鼓风机烧火熬糖稀,按照妈妈规定的闹钟时间刻度,大家都是一分钟也没有多摇。因为摇鼓风机时间久了还是觉得很累手臂的。
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轮流摇鼓风机多少次以终于听到姐姐说:妈妈,锅里的糖稀现在好粘稠了,已经看见筷子都可以挑起来丝状粘连了。。。。。。
糖稀终于熬好了,看见锅里面的液体出现了许多小气泡,好像平常家里面经常吃的包谷面糊糊一样粘稠了。完全是妈妈告诉我的那个样子,幸亏到了姐姐这里糖稀就熬好了,不然又是轮到我摇十分钟的鼓风机了。
熬好的糖稀,冷却以后呈现晶莹的深咖啡颜色,虽然没有了热锅里那样的气泡,看着就觉得好粘稠,筷子插进去挑起来的时候都觉得有些费劲,同时可以看见长长的丝状粘连。
那天晚上家里吃饭的时候,饭桌上面多了一碗熬好的糖稀,一把不锈钢小勺放在里面。
虽然那天晚上吃饭的主食仍然是天天都吃的包谷面馍馍,但是舀一些糖稀倒在掰开的包谷面馍馍里面,吃起来就比以前可口多了,感觉包谷面馍馍也没有以前那么难吃了。
那个时候,吃糖不容易,能够吃到甜甜的食物也同样是很不容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是压榨汁液以后甜菜丝,妈妈都没有扔了的,而是把它们做成一个一个的甜菜团子放在一个小柳条筐子里,冻在家门前的棚子里。。
家里面蒸包谷面馍馍的时候,就取一个甜菜团子回来,解冻以后把那些甜菜丝切碎以后加在发酵以后的包谷面团里,揉在一个一个的包谷面馍馍中,给我们做成甜菜丝的甜馍馍,吃起来也是带有甜丝丝的味道,虽然还是没有白面馍馍那么好吃,也还是比单纯的不放甜菜丝的包谷面馍馍好吃多了。
吃这样的甜菜丝馍馍的时候,是没有糖稀可以沾的,妈妈说糖稀以后天气热的时候吃,冬天吃甜菜丝的甜馍馍。
记得那一年的冬天,甜菜丝的甜馍馍我家吃了好久,筐子里的甜菜丝团子才用完了,然后才有机会开始糖稀沾包谷面馍馍吃,这样一直吃到夏天放暑假,冬天熬制的糖稀才吃完了。。。。。。
(六)
熬了糖稀的那一年冬天,爸爸妈妈还利用熬制的糖稀给我们做了另外的美食,至今难忘。
秋天的包谷地里,有没有收割干净的黄豆荚和少量的玉米棒子,捡回家以后剥出来晒干,筛去杂质以后放起来。
冬天的晚上,爸爸妈妈利用家里面烤火的炉子,把包谷面放在锅里炒熟以后,趁热加入适量的糖稀,搅拌均匀以后放在旁边热着。
妈妈把黄豆粒混在粗砂里炒熟以后,趁热戴着手套搓去炒熟以后的黄豆豆皮,炒熟了的黄豆就分为两瓣了,妈妈用簸箕把豆皮簸出来,分离开黄豆瓣和黄豆皮。
然后把热热的黄豆瓣赶快倒入加有少量熟包谷面的热糖稀里面,趁热把它们搅拌均匀,加入黄豆瓣和熟包谷面达到自己觉得合适的量。
把搅拌好的材料,倒在家里的案板上面,用小菜板用力把它压紧压平,然后在菜刀的两面抹上清油以后切开糖料,最后切成不薄不厚的片状,摊开在两个高粱杆做的锅排上面,再拿到房间外面的棚子里冷冻了一个小时。。。。。。
一个小时的等待时间里,我们左邻右舍的孩子们都来了我们家,大家热热闹闹的。一个锅排上面的糖块端进来,大家一起分享着吃完了,又香又甜的感觉,真好吃哦。
另外一锅排的糖块,一直放到棚子里冷冻着,我们上学考试成绩好了以后才能有资格吃两块。这个糖块吃起来的感觉不比商店里卖的水果糖差,为了吃到糖块,当然要好好学习,考试成绩好了,争取多吃。
不过,还是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姐姐获得的机会多一些。其实妈妈给姐姐奖励糖块的时候,也会给我们三个一人一块,或者是干脆多给姐姐几块糖,由姐姐给我们分了吃。
(七)
一直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才知道连队里当年种植甜菜的目的。不是为了石河子糖厂准备的,而是另外有特殊的目的——防治棉花病虫害。
当年,连里拉回去的甜菜,一直放在办公室前面卖瓜菜的棚子里,春天的时候才弄到食堂里解冻,然后由爸爸他们炊事班切成丝,食堂大锅里煮熟,仍然使用我爸爸发明的压榨方法,把甜菜汁液压榨出来,倒入食堂的大锅里,说是熬糖稀防治棉花的病虫害用。。。。。。。
熬制糖稀的时候,二连的植保人员也在一起,搅拌的同时看着锅里的液体,没有熬多少时间就说可以了,感觉没有家里面熬制的糖稀那么粘稠,然后把那些不怎么粘稠的糖稀倒入专门的铁桶里加入了一些煤油以后,存放起来。
听他们谈话之中,我记得说是到5-6月份的时候,为了防治棉铃虫这些棉花害虫准备的。
也就是那一年的夏天,棉花才出芽不久,就跟着妈妈她们工作的地方去拔兔子草,看见了她们在二连植保员:彭自里的指导下,在棉花地边如何使用那些煤油糖稀。
看见彭叔叔沿着棉花地边的树林带里跨着步子,大概50米做一个记号,妈妈就负责在记号的地方插上四根事先准备好的,大概有60厘米高度的麻杆棍子。一起工作的李继英阿姨跟在后面,负责把捆扎了四个角的厚塑料布的四个角的绳子挂在麻杆上面,塑料布就在四根麻杆柱子之间形成了一个碗状结构。
妈妈她们的二排长:赵秋霞阿姨在李阿姨后面提着糖稀桶,往每一个碗状结构里舀一瓢糖稀倒进去,走在最后的彭叔叔在里面再加入适量的煤油,工作过程才算结束了。
好奇而且喜欢提问题的我,自然是围着彭叔叔问这问那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什么?对棉花害虫真的有防治效果吗?是怎么样达到防治棉花病虫害的呢。。。。。。。?
(八)
所有这些问题,慢性子的彭叔叔都给我讲的很清楚,所以我至今记得。
每年春天,熬过漫长冬季的棉铃虫飞蛾,在五、六月份就会飞出来了。飞出来以后,它们首先就要找吃的东西,而富含能量的糖稀则是它们很好的选择目标了。
于是我们就利用了这个害虫的特点,每年的这个季节,都在棉花地旁边,设置许多这样的碗状结构的东西,里面倒入适量的糖稀,然后在糖稀上面再倒一些煤油覆盖着。这样的方法无毒无害,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任何的危害。
碗状结构里面的糖稀对棉铃虫飞蛾是非常好的食物能量来源,它们经过一个冬季的蛰伏,出来以后最想要急于吃饱肚子获取能量,然后尽快产出许多的虫卵,而产出的卵,这些大量的虫卵很快就可以孵化出大量幼虫,这些幼虫就是对棉花危害巨大的棉铃虫。
春天杀灭一只棉铃虫的飞蛾,就相当于夏天杀灭了成千上万的棉铃虫,就可以避免夏天棉花开花结棉花桃的时候,棉花桃因为棉铃虫而坏死脱落,而且不用花钱买农药,不需要妈妈她们背着喷雾器打农药灭虫了。。。。。。
所以说碗状结构里面的糖稀对棉铃虫飞蛾是非常好的诱饵,糖稀发出的气味,可以引诱大量的棉铃虫飞蛾过来吸食糖稀。而糖稀上面倒上看似无害的煤油,首先可以减少糖稀里水分的蒸发,同时,它对于棉铃虫飞蛾来说,则又是一个致命的结构了。。。。。。
棉铃虫飞蛾这些生物,它们的身体以及腿脚上面都覆盖着一层绒毛状的鳞片,具有不错的防水功能,所以它们可以轻轻的落在水面液面上站立,而不被淹死。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生理结构特点,它们吸食糖稀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大胆的落在糖稀液面上,直接吸食糖稀了,但是糖稀液面上覆盖了煤油以后,就可以完全破解掉它们身体上的防水结构,就可以对它们形成了致命的一击。
————它们落在液面上吸食糖稀的同时,糖稀液面上覆盖的煤油就会迅速的溶解掉它们腿脚部位的防水结构,那么它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陷入粘稠的糖稀里,对它们起飞造成很大影响,它们用力扇动翅膀起飞的时候,翅膀也会大面积沾上煤油而被溶解了鳞片结构。这样一来,它们也就再也没有机会离开了。。。。。。
(九)
随着防止农作物病虫害高科技的发展,后来就没有看到连队棉花地旁边的诱蛾糖盘了,连队也就没有种用于熬糖稀的甜菜了。
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白砂糖、水果糖、牛奶糖都敞开供应,大家可以随时买到,也就没有谁家再去挖甜菜头回来熬糖稀吃了。
再后来,沙门子曾经大面积种植甜菜,入冬的时候,拉到石河子糖厂,作为生产白砂糖的原料,再也没有看见谁去甜菜地边用坎土曼挖甜菜头了。
我也曾经团部骑自行车回家路边捡了一个甜菜头(估计应该是拖拉机往石河子运输途中落下的),回家以后,清洗干净这个甜菜头,切开的时候就觉得好结实好硬,切的时候非常费力,没有切几个片呢,我就放弃了继续切片的想法,别说是切成丝了。
妈妈在旁边看到以后,说我:你们现在生活好了,有糖吃了,切个甜菜丝都嫌麻烦,当年我和你爸还不是这样切的甜菜,知道我们当年是怎么切甜菜,怎么抚养你们长大的了吧。。。。。。。
是啊,现在虽然糖的种类相当多,吃在嘴里就没有原来的味道感觉少了一种亲情,少了一种自我劳动的体验,也许应验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最甘甜的话吧!
假如时光会倒流,我愿美好的昨天重新来过,让那岁月的糖稀把我融化,融化在岁月的糖稀里,让人世间充满甜蜜,一直到永远。。。。。。。
悠绵脆爽的炒米糖
秋去冬来,大自然轮回的四季精心地打扮着自己,向人们诉说着苍桑美丽。一眨眼功夫,既刻满传统烙印,又昭示新希望的春节又要大驾光临了。每当大年来临,那过去的年味乡愁会絮绕我的脑际,回味无穷,不光想起民俗传承的悠绵,更感觉人类文明的阔步迈进。一般说来,淳朴宁静的乡村格外重视作为大自然永续标记的大年的到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为了生计,风雨无阻,幸苦操持,无不盼望着五谷丰登、全家幸福、 社会 和谐。但他们不论有多忙、多幸苦,都企盼欢欢喜喜过好大年。待农家小院收获满满靠近农闲的腊月,他们轻松自在,脸笑得如花朵,寻思着备年货,为做炒米糖、豆府、米粉粑粑等年食而忙乎。而我炒米糖却情有独钟。因为它脆爽可口,香味诱人且保质期长。
炒米糖是糖稀粘合鼓涨起来的炒米形成的食品,它脆爽清香,可随时填饱人的肚子,让你精力充沛,劲头倍增。常温下,它能陪伴人们吃到升温的清明,一旦进入最寒冷的九天,农家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赶紧制作炒米糖。他们把自种或购来的干净糯米倒进宝塔状的笼蒸,等待火候时机。农家土灶上大锅内水经灶坑内干柴禾熊熊燃烧沸腾起来后,再小心翼翼地将蒸笼放进去。一会儿,趁着袅袅氤氲开来的雾气取出蒸笼,将成就起来的糯米倒进大畚箕内散热,如此循环往复,一堆一堆的糯米相依相偎挤在一起。干爽后,他们又不辞幸苦使出耐心将粘于一起的糯米分开,再凑合阳光晒上几天,那呈现出来的白中带黄的鲜亮世界煞是漂亮,动人心魄。
主人娴熟潇洒,将晒干的糯米和进助米鼓起的石沙子,一同放入大锅内,借助中等的柴火力,炒出堆积成山峰似的炒米。接着自然进入熬糖稀这个关键环节。农家柴锅内制作糖稀的麦芽等物质混于一起和着大柴锅内水沸腾得翻江倒海,发出咕咕的声音,如此溅涌咆哮八、九个小时,有的农家熬制一通宵,直至面上形成螃蟹壳形状,缩成一团红黄色浓稠的糖稀算是大功告成。没想到熬糖稀还藏着我评价它遭人白眼的故事。那是30年前一个冬日的黄昏,一向好动的我兴高采烈地跑进村西头被尊称“赵奶奶”家窜门。厨房内奶奶熬糖的场景令我驻足观望。看了一阵后,见锅内水越来越少,“哟,奶奶,这里面怎么越变越少呢?”我好奇得惊叫起来,问怎么回事。“小孩子,快过年了,不能随便乱讲。”赵奶奶立马阴沉脸责怪我。回到家奶奶帮我解开其中的玄机,奶奶怪我说话不留神,切不能对着熬糖锅说“少”这个不吉利的话,当然人家不高兴。原来,千年沿袭的规矩就要说多之类的好话。
锅内糖稀熬好了,雪白的炒米急待上阵显出自身耐人寻味的魅力。细心的主人目测估量着按比例先将炒米倒入洗干净的大木盆内,用碗将糖稀舀入炒米上,伸出干净的双手反复搓揉,使其均匀混合一起,再用木锤反复击打,促其成固状后倒于大门板上,趁着热劲,立马用刀把状如圆形大月饼的炒米糖切成便于切块的条形,最后一手扶住糖条,一手操起亮刀仿佛切黄瓜似地“咔嚓、咔嚓......”一块块小炒米糖落入下面的畚箕内,再装入团罐内保存。有的乡邻会主动或被邀愉快地到他人家帮忙做炒米糖。这不起眼的炒米糖一吃进嘴里,会香味满口,家里来客人,一碟炒米糖即可热情招待,出门前将炒米糖装入荷包,途中随时就可充饥润肚。整个做炒米糖过程蕴含着锲而不舍、焕显出耐力,散发出智慧的光芒,无不透溢出开心、欢喜,惬意,更寓意吉祥幸福,还迸发出团结协作的精神力量。
可能时代的进步,仰或是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些农家年前够人忙乎须配有一整套繁锁工序才能制成的炒米糖,已渐渐淡出了生活视线,它现已成为一些规模经营者方便消费者购买的专利,农民们备年货时随时去店铺就可购回各色各样理想的炒米糖。而做年米粉粑粑一户户农家还在传承延续着。 斗转星移,岁月悠悠,有些年前必做的吃食年俗在广袤的农村虽渐渐褪色,但靠近老年的我还是由衷思念想那些缠绵幽深的年俗。因为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民俗文化的传承,更是 社会 日益进步,洋溢人间欢乐喜庆,更昭示未来辉煌的生动体现!
作者:姚长生
怎样熬糖稀制作方法
熬糖汁或者是炒糖霜最好应该用水来炒,对于其它状态而言可用水也可用油。1)糖水:白糖(冰糖)加水,直到加热到糖融化水蒸发,筷子插进去提起来有粘液,这时候就是糖水。
2)糖霜:糖水下一个状态就是糖霜,糖水继续加热这时候水分会不断的蒸发掉,糖水的浓度就会上升,这时候筷子提起来往往能带出很多高浓度的糖浆,这时候关火,不断用筷子翻炒等到冷却就开始返砂,形成白色的颗粒状物质就是糖霜,一般我们吃的糖霜花生、山楂球都是这么做的。
3)拔丝:说到这个大家肯定都很熟悉,我们平时吃的拔丝地瓜、拔丝苹果都是用的这个“拔丝”。熬到成了糖霜的状态不要关火,继续加热到糖浆的颜色变成浅黄色,这个状态就可以做拔丝菜了。
4)琉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花生琉璃糖,加热到呈现出浅黄色的拔丝效果之后颜色开始慢慢加重变成焦糖色或者琥珀色,这时候放上花生拌匀,自然冷却就是花生琉璃糖。
5)嫩汁:糖浆出现焦黄色的大黄泡,加上适量的热水搅匀就是嫩汁,这时候可以做一些红烧的菜肴。
6)糖色:这个最被大家熟悉了,做红烧肉就得炒糖色。等糖浆的颜色到最深,接近于红色的时候倒上热水加热,这时候颜色深红发亮就是糖色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