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死秧子是什么原因,西瓜死苗后怎么补救
西瓜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蔫病,俗称“死秧子”或“死藤”,是一种重要的土传和种传真菌性病害,人称西瓜“癌症”,发病后很难治愈,在西瓜种植区广泛
西瓜是世界性最重要的水果之一,其汁多味甘,质细性凉,食之爽口,是人们喜爱的消暑解渴佳品,具有品种个性多样、种植方式多种、管理方便产量高、市场销售快、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因此种植西瓜受到农民朋友的青睐。但是,栽培西瓜随着面积的增加,特别是保护地大面积种植,轮作倒茬难度加大,一些土传病害逐年加重,生产上常见的又使瓜农"头痛"的枯萎病就是其中之一,严重影响生产。
西瓜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蔫病,俗称“死秧子”或“死藤”,是一种重要的土传和种传真菌性病害,人称西瓜“癌症”,发病后很难治愈,在西瓜种植区广泛发生,通常情况下枯萎病可造成减产15~30%,严重田块达50~80%,甚至绝收。其实,枯萎病有其特殊的发病规律,只要掌握这些规律,科学种植是可能有效防治。下面为您介绍西瓜枯萎病防治关键技术。
一、西瓜枯萎病病原菌及习性1、病原菌。引起西瓜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 ( E.F.Smith) Snyder etHansen],属真菌界半知菌亚门镰孢菌属。病菌大型分生孢子无色, 纺锤形或镰刀形, 分隔1~5个,多为3个,顶端细胞较长,渐尖,偶而可见足细胞;小型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无隔或偶见1个分隔;厚垣孢子间生或顶生,呈圆形浅黄色,直径5~13μm。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有4个生理小种,分别是生理小种0、小种1、小种2和小种3。生理小种0可以使感病品种发病;生理小种1能使抗生理小种0的一些西瓜品种感病;生理小种2几乎可以侵染所有的西瓜品种,但野生种质除外;生理小种3能够引起野生种质枯萎,维管束褐变。
2、习性。病菌生命力较强,在土壤中可存活6~10年,因此在重茬西瓜地其病株率高;厚垣孢子能抵抗高低温或干燥,以在含水量为70%的壤土或红壤土地存活好;厚垣孢子和菌核即便通过牲畜的消化之后仍能存活。病菌一般分布在0~25cm土层内,主要侵染西瓜和甜瓜,很少侵染黄瓜。
西瓜枯萎病导致成片死秧
二、西瓜枯萎病发病规律1、侵染循环。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菌核在有机肥料、病株残体、种子和土壤中越冬,成为第2年危害的主要初侵染源。病原菌主要从根部伤口及根毛顶端侵入,之后在导管内发育,分泌毒素,填塞导管,影响水分的正常运输,引起植株萎蔫死亡;也可以从病蔓经由果梗侵入果实而发病,或从果皮伤口处侵入,引起瓜腐烂;可使皮层腐烂,子叶和嫩叶褪绿,在胚轴上出现水浸状软腐环带,使成株叶片萎蔫。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包括种子、土壤、肥料、灌溉水、风雨、流水等,棚架、农具、地下害虫和线虫等也可传播病害。其中,借助于种子或种苗调运可使病害达到远距离传播,借助于雨水或灌溉水的流动实现病害的近距离传播。
西瓜枯萎病单株枯死
3、发生的条件。病菌生长发育最适宜气温为23~28℃,地温为24~30℃,土壤pH 值为4.6~6,高湿环境。西瓜重茬地病原菌基数大、发病重,特别是保护地栽培连作明显比露地发病重;连续降雨,排水不良,土壤湿度大,诱发病害发生;土壤板结,地势低洼,土壤粘重,土质偏酸等地块发病较重;施肥不科学,偏施氮肥、有机肥缺乏等地块发病重;田间管理粗放、病虫防治不及时的地块发生重。
三、西瓜枯萎病田间发病症状西瓜枯萎病从幼苗期到成株期都可能被病菌侵染发病, 生产上多以开花、伸蔓到结果期发病最重,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如果防治不及时,可导致连片发生。
1、幼苗期症状。种子萌芽后被病菌侵染后,幼芽在土壤中即腐烂死亡,不出苗。 幼苗出土后发病, 子叶、真叶呈失水状萎蔫下垂, 茎基部萎蔫变褐收缩,发生猝倒而死亡,拔出苗子可见根部黄褐色腐烂。
西瓜枯萎病发病症状
2、伸蔓期发病症状。幼苗地上部分表现为,初期茎蔓的基部叶片萎蔫,之后逐渐向上发展,最后全株枯死。地下部分表现为,根部初期变为褐色,之后腐烂。
西瓜枯萎病发病症状
3、 成株期症状。成株期发病时,病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发黄,似缺肥状,并逐渐向上发展。病株开始下部叶片呈失水状萎蔫, 似水烫状, 茎蔓基部向上褪绿。病情发展缓慢时,萎蔫不显著或只是中午萎蔫,早晚可恢复,持续3~6天后整株叶片枯萎下垂, 不能复原,后期病部呈棕褐色, 发软, 常纵裂, 有松脂状胶状物溢出, 俗称吐"红水",最后全株萎蔫枯死。
西瓜枯萎病茎部吐红水症状
一株中也常见只有部分枝蔓萎蔫,后逐渐延至全株,有的主蔓枯萎,而在茎基部长出不定根,生出新的侧枝,也有的同一枝蔓半边发病半边健全。急性发病时,茎叶突然由下向上枯萎,以中午表现明显,夜间恢复,反复几天后全株萎蔫死亡。天气潮湿时,病部常见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这即是病原的分生孢子。
西瓜枯萎病茎部横剖面症状
4、剖检症状。横切病茎蔓,可见维管束呈褐色,皮层剥离,木质部开裂。检查茎基部到根部时,可见维管束变为黄褐色,根系变暗褐色腐烂,病苗极易拔起,严重时瓜秧枯死,但叶片不脱落。
西瓜枯萎病茎部纵剖面症状
四、西瓜枯萎病综合防治措施枯萎病是西瓜生产中重要土传和种传病害,在防治上应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搞好种子消毒。我国近年来各地大都开展了抗病育种,培育出了许多抗病品种,农户种植时应选择适合当地高产优质抗病的品种,如郑抗2号、西农8 号、京抗3 号、丰乐5号、抗病苏蜜、抗病苏红宝、丰抗8号等。为了防止种子带菌,播种前可用种子量的0.3%的50%克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药剂浸种,药剂可选择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30~60分钟,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60分钟, 能有效地杀死粘附在种子表面的枯萎病病菌及炭疽病病菌,捞出后用清水冲洗2~3 次种子,再进行浸种、催芽、播种。
西瓜茎部正常纵剖面图
2、育苗移栽,嫁接换根。
(1)营养钵育苗。育苗移栽可减少病菌侵染机率,推迟和减轻病害发生。在无病地上选用无病土,采取营养钵育苗,待瓜苗长至4~5片真叶时实行大苗移栽。
(2)嫁接换根育苗。西瓜枯萎病有明显的寄主专化性,难以侵染葫芦、瓠瓜、南瓜等,以这些作物为砧木进行嫁接换根,是目前解决西瓜枯萎病的较好途径。西瓜嫁接常以野生南瓜作为砧木,在苗期可采用插接、劈接等方法换根,能有效降低枯萎病的发生率。
西瓜嫁接育苗
3、合理轮作,科学施肥。
(1)合理轮作。轮作倒茬是西瓜生产上最简便、经济、有效防治枯萎病的办法。种过西瓜的地块一般要6~8年才能再种西瓜,前茬可与百合科的大葱、大蒜,十字花科的甘蓝等轮作或混植,对该病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一般轮作4年后,土壤中的病菌即可大大减少,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水旱轮作效果会更好。要选择地势较高,排灌良好,土壤肥沃的壤土或者沙瓤土种植西瓜,避免在地势低洼、黏重土地上种植西瓜。入冬前翻耕土壤25~30cm,确保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更好地生长发育,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2)科学施肥。西瓜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的施肥原则,通过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效,增强西瓜植株的抗病能力。使用的农家肥应高温发酵腐熟,每亩施入4000公斤,同时施入氮磷钾复合肥60公斤,田间不宜为追求旺盛生长而过量施用氮肥,缺锌硼地块还应配合施用锌肥和硼肥各1 公斤。重茬地种西瓜在幼苗定植前,结合整地每亩用赛众土壤调理剂30公斤 或NEB 冲施肥10公斤,与肥料混用一次施入。有条件的最好采用滴管或微喷灌水肥一体化,能有效防止病菌在田间的传播,减少田间农事操作,防止土壤过干过湿、嫁接伤口感染,减少植株的伤根、不利病菌对植株根部的侵染。对于偏酸性土壤应施用石灰调节PH 值,满足西瓜生长发育所需要营养,促进植株健壮抗病力增强。
4、清洁田园除病源,土壤处理灭病菌。
(1)清洁田园。瓜果收获后或播种前,清除田间周边杂草、茎叶及病残体,带至田外集中烧毁。田间及时清除病枝、残体至田外烧毁。
(2)苗床土高温消毒。在高温休闲季节,将定植土壤翻耕后,分别覆盖黑色地膜和棚膜,利用太阳热能高温暴晒消毒,土壤温度达到40℃以上保持14天以上,累积时间满300~350小时以上后,撤除覆盖物,使土壤自然降温,5~7天后可以定植瓜苗,通过高温消毒,可以显著减少上层10厘米土壤病菌含量,抑制枯萎病菌孢子的萌发或杀灭病菌。
(3)定植穴药剂处理。定植时选用50%多菌灵 70%敌克松与细干土按1∶100 比例配制药土,撒入移植穴内消杀病菌。发病后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 倍稀释液浇灌定植穴,每穴0.5升,5~7天1次,连灌2~3 次。对于地下害虫和线虫发生多的地块施用杀虫剂进行防治,避免造成虫害伤口导致病菌侵染。
5、控制肥水,科学整枝。采用深沟高畦栽培,控制田间浇水,保持生育期相对湿度在50%~60%,生长前期一般不浇水或少浇水,不给病菌感染创造有利环境,浇水应选择晴天上午进行,切忌大水漫灌,最好实施膜下滴灌,结合进行叶面喷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性。要及时排除降雨后的田间积水,西瓜缓苗及坐瓜后及时追施促壮肥、膨果肥。追肥时要小心做到不伤根,压蔓、打顶时严防造成伤口过多,以减少土壤中病菌侵入。
6、生物制剂预防,化学药剂治疗。
(1)生物防治。可选用生物制剂木霉菌进行土壤消毒、种子拌种、根部处理、喷雾等。土壤消毒方法:用木霉菌和育苗基质按照 1:500 的比例混合后直接播种,或用木霉菌按照1:10的比例和育苗基质混合均匀后播撒到苗床。药剂拌种方法:将种子在100倍液的木霉菌液中浸种2小时再播种。在西瓜幼苗移栽前使用500 倍液木霉菌浸苗半个小时后再定植,移栽后为了预防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可用 500 倍液木霉菌进行灌根处理;另外,也可用4%农抗120水剂500倍液进行灌根,预防和治疗该病,连续防治2-3次。
(2)化学药剂防治。西瓜枯萎病是维管束病害,防治时采取药液灌根加叶面喷雾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①叶面喷雾: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代森铵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锌8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 次,连喷2~3次,重点喷洒幼苗茎基部。
②灌根:对发病初期的病株,以根部为中心开挖出8~10厘米深和宽的圆坑,勿伤根部表皮防病菌侵入,每株灌药液300~500 毫升,药剂可选用40%多菌灵悬浮剂3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5% 特克多悬乳剂1000倍液,或10% 双效灵水剂1500倍液,或50% 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25%抗枯宁500 倍液,每隔5~7天灌1次,连续 2~3 次。
西瓜苗总是枯死,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西瓜是世界性最重要的水果之一,其汁多味甘,质细性凉,食之爽口,是人们喜爱的消暑解渴佳品,具有品种个性多样、种植方式多种、管理方便产量高、市场销售快、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因此种植西瓜受到农民朋友的青睐。但是,栽培西瓜随着面积的增加,特别是保护地大面积种植,轮作倒茬难度加大,一些土传病害逐年加重,生产上常见的又使瓜农"头痛"的枯萎病就是其中之一,严重影响生产。
西瓜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蔫病,俗称“死秧子”或“死藤”,是一种重要的土传和种传真菌性病害,人称西瓜“癌症”,发病后很难治愈,在西瓜种植区广泛发生,通常情况下枯萎病可造成减产15~30%,严重田块达50~80%,甚至绝收。其实,枯萎病有其特殊的发病规律,只要掌握这些规律,科学种植是可能有效防治。下面为您介绍西瓜枯萎病防治关键技术。
1、病原菌。引起西瓜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属真菌界半知菌亚门镰孢菌属。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有4个生理小种,分别是生理小种0、小种1、小种2和小种3。生理小种0可以使感病品种发病;生理小种1能使抗生理小种0的一些西瓜品种感病;生理小种2几乎可以侵染所有的西瓜品种,但野生种质除外;生理小种3能够引起野生种质枯萎,维管束褐变。
2、习性。病菌生命力较强,在土壤中可存活6~10年,因此在重茬西瓜地其病株率高;厚垣孢子能抵抗高低温或干燥,以在含水量为70%的壤土或红壤土地存活好;厚垣孢子和菌核即便通过牲畜的消化之后仍能存活。病菌一般分布在0~25cm土层内,主要侵染西瓜和甜瓜,很少侵染黄瓜。
二、西瓜枯萎病发病规律1、侵染循环。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菌核在有机肥料、病株残体、种子和土壤中越冬,成为第2年危害的主要初侵染源。病原菌主要从根部伤口及根毛顶端侵入,之后在导管内发育,分泌毒素,填塞导管,影响水分的正常运输,引起植株萎蔫死亡;也可以从病蔓经由果梗侵入果实而发病,或从果皮伤口处侵入,引起瓜腐烂;可使皮层腐烂,子叶和嫩叶褪绿,在胚轴上出现水浸状软腐环带,使成株叶片萎蔫。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包括种子、土壤、肥料、灌溉水、风雨、流水等,棚架、农具、地下害虫和线虫等也可传播病害。其中,借助于种子或种苗调运可使病害达到远距离传播,借助于雨水或灌溉水的流动实现病害的近距离传播。
3、发生的条件。病菌生长发育最适宜气温为23~28℃,地温为24~30℃,土壤pH 值为4.6~6,高湿环境。西瓜重茬地病原菌基数大、发病重,特别是保护地栽培连作明显比露地发病重;连续降雨,排水不良,土壤湿度大,诱发病害发生;土壤板结,地势低洼,土壤粘重,土质偏酸等地块发病较重;施肥不科学,偏施氮肥、有机肥缺乏等地块发病重;田间管理粗放、病虫防治不及时的地块发生重。
三、西瓜枯萎病田间发病症状
西瓜枯萎病从幼苗期到成株期都可能被病菌侵染发病, 生产上多以开花、伸蔓到结果期发病最重,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如果防治不及时,可导致连片发生。
1、幼苗期症状。种子萌芽后被病菌侵染后,幼芽在土壤中即腐烂死亡,不出苗。 幼苗出土后发病, 子叶、真叶呈失水状萎蔫下垂, 茎基部萎蔫变褐收缩,发生猝倒而死亡,拔出苗子可见根部黄褐色腐烂。
2、伸蔓期发病症状。幼苗地上部分表现为,初期茎蔓的基部叶片萎蔫,之后逐渐向上发展,最后全株枯死。地下部分表现为,根部初期变为褐色,之后腐烂。
3、 成株期症状。成株期发病时,病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发黄,似缺肥状,并逐渐向上发展。病株开始下部叶片呈失水状萎蔫, 似水烫状, 茎蔓基部向上褪绿。病情发展缓慢时,萎蔫不显著或只是中午萎蔫,早晚可恢复,持续3~6天后整株叶片枯萎下垂, 不能复原,后期病部呈棕褐色, 发软, 常纵裂, 有松脂状胶状物溢出, 俗称吐"红水",最后全株萎蔫枯死。
一株中也常见只有部分枝蔓萎蔫,后逐渐延至全株,有的主蔓枯萎,而在茎基部长出不定根,生出新的侧枝,也有的同一枝蔓半边发病半边健全。急性发病时,茎叶突然由下向上枯萎,以中午表现明显,夜间恢复,反复几天后全株萎蔫死亡。天气潮湿时,病部常见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这即是病原的分生孢子。
4、剖检症状。横切病茎蔓,可见维管束呈褐色,皮层剥离,木质部开裂。检查茎基部到根部时,可见维管束变为黄褐色,根系变暗褐色腐烂,病苗极易拔起,严重时瓜秧枯死,但叶片不脱落。
大家好,我有点农业知识想问问,你们说,西瓜秧无缘无故就死秧是怎么回事呢?
夏季高温多雨时段,越夏西瓜的栽培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死秧现象严重,那咱瓜农就应全面了解死秧的原因及其防止方法,以获丰收。死秧的原因西瓜疫病又叫疫霉病,俗称“死秧”,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在西瓜幼苗及成株期均能发生,尤以西瓜生长后期、高温多雨条件下,发病迅速而严重;一般雨季来得早,降水时间长,雨量大,则发病早,病情重,损失大。田间发病高峰往往紧接在雨量高峰以后。叶片发病,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湿度大时腐烂或像开水烫过一样,干燥时病斑淡褐色,易破裂。蔓基部发病,出现纺锤形水浸状暗绿色凹陷斑,包围茎部且腐烂,病部以上全部枯死。果实发病,形成暗绿色圆形水浸状凹陷斑,后迅速扩及全果,致果实腐烂,发出青贮饲料的气味,病部表面密生白色菌丝。
防治方法从病害发生初期开始,用向农4号700~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以上各种药加丰收一号1000倍,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有必要时,也可用上述药液加丰收一号灌根,每株灌0.4~0.5升;若喷雾与灌根同时进行,则效果更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