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吃瓜史皇帝下旨少贡西瓜
据考证,西瓜原生于东非,约在公元前五世纪传到希腊、意大利,再从欧洲传入印度,扩散至东南亚、西亚与今日中国新疆一带;五代时期,契丹人西征回纥带回西瓜种籽种植,此为西瓜传入中国之始。也由于瓜从西方而来,故唤作“西瓜”。
依《新
夏日炎炎,吃口西瓜清凉一下想必是许多人的消暑良方。近日,乌兹别克斯坦西瓜出口大增,过去同期产量最多时仅2万吨,突然一下子成长到6.34万吨,同比增长210%的新闻也让许多人震惊。邻国西瓜丰产,其实,西瓜传入中国大陆也才一千余年,而台湾人民吃西瓜的历史,仅有三百多年。
据考证,西瓜原生于东非,约在公元前五世纪传到希腊、意大利,再从欧洲传入印度,扩散至东南亚、西亚与今日中国新疆一带;五代时期,契丹人西征回纥带回西瓜种籽种植,此为西瓜传入中国之始。也由于瓜从西方而来,故唤作“西瓜”。
依《新五代史》记载,原同州合阳县令(今陕西渭南合阳县)、掌辽国宣武军节度使书记的胡峤,在随军北返时留下对西瓜的描述:
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
虽说胡峤不是吃西瓜的第一人,但却是汉人对吃西瓜的首次记载。尔后南宋与金朝于绍兴十三年(1143)达成“绍兴和议”,被金扣留15年的官员洪皓南归时,也带回了西瓜种籽,此后西瓜遍植于中原,以及临安(浙江杭州)、饶州(今江西上饶)、英州(今广东清远英德市)等地,中国人也终于当上了“吃瓜群众”。
至于远在台湾海峡对岸的台湾要吃西瓜,可就比大陆要晚得很多。一般认为,郑成功时期奖励大陆沿海居民迁居台岛时西瓜已传入,康熙年间来台采办硫磺的师爷郁永河,就称台湾西瓜“盛于冬月,台人元旦多啖之”,与今日夏天大口吃瓜的印象大不相同。
雍正帝认为:“发下瓜种所种,转年进五十个足用,其泉州本地之种所种皆不必进,路远徒费,不中用。”
除了民众吃瓜,台湾西瓜甚至还作为贡品上贡给皇帝,只是这个种籽必须是皇帝御赐,种出来的西瓜才显得高贵。康熙五十二年(1713),正值康熙帝六十大寿,皇帝“颁赠西瓜籽到台地种植”,既然是御赐,自然要好生对待。待瓜熟蒂落后,闽浙总督与福建巡抚先在送来的两、三千个西瓜中精挑细选,再派专人连同报告的奏折送抵京城,同时请朝廷搬下翌年的新种籽。如此便形成了“你颁瓜种、我献西瓜”的定例。
岂料,雍正皇帝继位后觉得送来的御籽西瓜100颗、泉州西瓜20颗,以及台湾土产西瓜40颗的数量太多,奏折上的朱批写道“发下瓜种所种,转年进五十个足用,其泉州本地之种所种皆不必进,路远徒费,不中用”,突显新君上任后崇尚简约的风气。
雍正帝朱批,谕令闽浙总督以后减少进贡西瓜。
没过几年,雍正帝还特地向闽浙总督高其倬表示:
瓜进多了,此无用之物,专为供献之用,汝等各处通共三、四十足矣,可通知抚、提一体而行可也。
看来皇帝也十分清楚,地方大员搜罗各地珍奇事物进献的“媚上之心”不可取,此门一开,势必助长官场的阿谀巴结之风,和增加对基层民众的剥削与负担。尔后督、抚、提督便只各送12颗西瓜上贡即可,总算遏制了用西瓜讨好、谄媚君王的风气。
今日我们在凉爽空调房里痛快吃瓜时,可曾想古人还借着西瓜大作文章呢?
#台湾##西瓜##乌兹别克斯坦#
德州西瓜 帝王享受 "重振旗鼓,风采依旧"! 到底是怎么回事?
俗话说:“德州有三宝,扒鸡、西瓜、金丝枣,跟着帝王天下跑。”闻名海内的德州西瓜,其实已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文字记载有300余年的历史。据说,早在初唐时期,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的大文学家骆宾王经过德州,夏日口渴吃瓜,感觉味道甚美,就写了一首著名的诗歌《夏日游德州赠高四》:“一顷南山豆,五色东陵瓜。野衣裁薜叶,山酒酌藤花。”诗中的“东陵瓜”大概就是西瓜,证明德州早在唐代就栽培西瓜了。据传,明朝初年,“靖难之役”前后,燕王朱棣多次路过德州。盛夏时节,历经拼杀战斗和长途奔波,口渴难耐,属下奉上德州西瓜供燕王品尝。朱棣吃后,龙颜大悦,赞不绝口,于是将其用来犒赏有功之臣,并在以后的长时期内,定为大明皇家宫廷进贯特产。德州西瓜由此声名大噪,传播四海。
到了清代,康熙帝、乾隆帝爷孙俩多次南巡,经过德州时,其必定品尝之物,除了扒鸡,就是西瓜。史料记载,当时在德州市区内的康乾行宫里,曾有一口恩泉井,井水甘冽冰爽。每逢盛夏炎炎之季,皇帝驻跸行宫之内,往往汗出如浆,烦躁、口渴难耐。这时,侍臣便将在井水中冰镇透了的德州名产──德州西瓜奉上。只见白玉盘中的德州西瓜,青皮、黄瓤、红籽,个大皮薄,晶莹剔透,冰爽味美,望之令人垂涎欲滴。皇上一见此物,立马龙心大悦,细细品尝,但觉果肉细嫩,脆美甘爽,沙瓤入口,甜凉无比,一通猛吃之后,只觉得浑身通泰,周身上下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个不清爽、无一处不熨帖。高兴之下,对侍从重重奖赏,并特地指示德州长官──将德州西瓜定为皇家宫廷御用贡品。并在其离开德州之后的整个巡视过程中,指定下属全程携带,以备随时御用。
此后,历代清朝帝王都视德州西瓜为宫廷贡品奇珍。慈禧太后对德州西瓜更是情有独钟、青睐有加。德州西瓜也由此名扬天下。
德州西瓜之所以令历代帝王、后妃们赞不绝口,格外喜爱,的确是渊源有自,绝非徒有虚名、空穴来风。据悉,清康熙年间,曾任过康熙帝的老师、后又任过江南巡抚的德州籍著名诗人田雯,在其《古欢堂集》一书中,即有“斑青更有西洋种,剖之如乳倾壶浆”等赞美德州西瓜的诗句。
历史记载,康乾时期,德州西瓜以个大皮薄、果肉细嫩、甘美爽口而闻名全国,尤以喇嘛瓜名噪一时,被视作瓜中之珍。此瓜椭圆若枕,两端微锐,表面不平,皮色清淡如水,斑纹如蝌蚪行书。刀落瓜开,瓤色嫩黄如真金,籽粒饱满如丹珠,外皮翠绿如碧玉,三色相映,清心爽目,启口品尝,甜入肺腑。该瓜皮微厚、籽鲜红,有大、小籽之分,瓤有深黄、浅黄两种,细致无丝,入口脆沙,含糖量高,人们称誉它是“脆沙瓤,赛冰糖”。其他品种也各有风味,如白皮三异,皮色清白,果肉红,种子黑色,色味俱佳。五月鲜为早熟品种,皮色绿、种子小、色灰黑、瓤脆甜,五月上市,给初夏的瓜果市场增添了无限光彩。
由于德州西瓜闻名遐迩,当时就引起许多名人的关注。清代,为名士们熟稔的“瓜隐园”,就在距今德州市郊不远的地方。据清康熙年间田雯所著《长河志籍考》载:“瓜隐园在城东二十五里徒骇河岸上。山姜村中园也。”据考察,当时的山姜村瓜隐园,在今德州市东南马颊河北岸的杨胡店及刘集、沟李村一带。1939年,山东大学农学系吴耕民教授在调查后写道:“德州西瓜的栽培由来已久……盖自优良品种喇嘛瓜传人栽培后,因其品质卓越。声誉大振。北至平津,南至京沪,贩瓜者莫不慕名而来求货。”由于西瓜品质卓越,当时每至瓜熟季节,德州及黄河涯火车站,运河码头,车装船载,热闹异常。
也曾有人对德州西瓜提出过疑问:“按说。同样的品种,譬如喇嘛瓜,大约当时国内其他地方也都有种植,为何都名不见经传,唯独德州种植的西瓜成为翘楚、一枝独秀呢?"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回答。《本草纲目》中说西瓜:南北皆有种植,南方产不如北方产的瓜甜。二月下种,七八月份成熟,颜色是青绿色,又大又圆,皮上有的有纹络,瓜瓤有白有红,子有黄红黑白。其味有甘、淡酸之别,酸者为下品。李时珍的记录,颇为详实。西瓜生长,需要雨量较少、日照充足的环境。南方西瓜,可能是因为水气大而不甜吧。我们德州西瓜在发育成长期,恰恰处于气候干燥少雨期,所以其糖度高,味道格外美。
当代的农业专家对此有过研究、分析:西瓜性喜阳光及偏沙土地,需要雨量较少、日照充足的环境。德州地处华北平原,西瓜生长期间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光照充足。加之历史上,由于黄河及大运河的冲击,形成了大面积的沙壤土,粒细层深,质地松散,易于排水,这种自然环境十分有利于西瓜的生长。德州的西瓜在发育期时,正处于气候干燥少雨期,所以其口感上佳,爽甜脆嫩。因此,其声誉历久不衰、素享盛名、名震全国,也就不足为怪了。
曾几何时,德州西瓜、汴梁西瓜、平湖西瓜并称中国三大西瓜名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后来,因种种原因,逐渐衰落。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德州西瓜又开始重振雄风。农业种植专家们在栽培技术上、品种开发与引进上、种植面积上,都有了空前的提高、扩大。德州西瓜名气日增。目前,许多品种在全国评比中,名列前茅。
德州极品西瓜的产地──“天然谷”小史庄基地
日前,北京天然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聘请中国农科院专家,在我市100多处地方进行了实地科学勘察和水土测试,最终确定把天然谷有机食品基地建在黄河涯镇的小史庄村。
专家们一致认为,小史庄村地处黄河故道,土质为沙壤,介于黑土和黄土之间,为种植西瓜的最佳地段。同时,该处水利条件优越,地下水蕴藏量丰富,打井10多米即可出水,且水质相当好。经取样测定,无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污染,完全适宜有机西瓜的生产。
另外。特别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小史庄村自古以来就有种植蔬菜瓜果的习惯。由于地处交通要道,相传,当年康、乾二帝南巡,就曾经过此处,品尝过当地农民生产的西瓜,对其褒誉有加──黄河涯的西瓜因此而声名远扬,且历久不衰。而小史庄村,恰恰是黄河涯两瓜种植的杰出代表。据考证,清代德州籍的大诗人田雯在其著作《长河志籍考》中提到的“瓜隐园”,实际上距离此地并不远。黄河涯小史庄,其独特的气候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质的水源、土质等,使其西瓜成为与烟台苹果、莱阳梨、潍坊萝卜一样独一无二又无法复制的顶级特产。
近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国内许多地方的西瓜种植户抛弃了传统的种植方式,在西瓜栽培过程中,施用化肥、农药、催熟剂,导致西瓜品质严重下降,甚至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从而被国内许多媒体曝光。受“大气候”的影响,我们德州西瓜的效益也一度呈下滑趋势,农民种植热情降低,种植面积萎缩,西瓜品质下降,名气越来越小。更为可悲的是,如今,在全社会的人们身处“食而埋伏”的情况下,寻找无公害、绿色西瓜,简直成为一种奢侈;而能吃到纯天然的有机西瓜,已近乎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这种全社会都陷于严重食品危机的严峻情势下,天然谷人本着对社会负责、对民族健康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的深沉的道义感和责任感,一针见血地指出:“好人生产好产品!”并郑重承诺:“天然谷要让1 3亿中国人吃上有机食品,要让3亿中国人活到120岁!"他们为此发誓:“为了中国人的饮食健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在此背景下,天然谷在德州的首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天然谷黄河涯镇小史庄村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诞生了!该基地环境得天独厚,自然条件非常优越,不存在任何潜在污染源。其种植环境,包括土壤、水源水质等,各项指标都经过国家农业部和国家质量检验部门的严格检测,且全部合格,完全达到了有机蔬菜生产的标准,顺利地获得了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有机蔬菜生产许可证。
目前,天然谷小史庄村有机蔬菜基地科学栽植的几十亩有机西瓜,正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科学的管理是天然谷有机西瓜品质的保证。”据天然谷小史庄村基地的史主任介绍,“在有机西瓜生产方面,我们基地严格按照有机果菜的生产程序进行操作,不允许出现任何违反科学规范的行为。”
史主任介绍,该基地完全处在相对隔离、封闭的状态,其生产规划全部按照农科院专家提供的技术方案;生产技术完全按照有机西瓜的技术规程进行,肥料全部是有机肥和生物肥,采用人工物理方式除草,用物理和生物防治病虫害,采用科学灌溉方式,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水份、土壤等环境因素,确保达到有机食品品质。
史主任告诉笔者:“我们的天然谷有机蔬菜生产,特别是有机西瓜生产,投入是非常大的。基地施用的有机肥。成分有麻仁饼、豆饼之类。仅每公斤肥料成本就3块多钱。在西瓜的整个生长期内,我们采用牛奶灌溉、喷施。平均培育每个西瓜需半斤多牛奶。另外,我们的除草,不喷洒任何灭草剂,都是采用最原始的人工方法──用手拔。平时,光每天的工钱就好几百乃至上千元……在这些方面,我们丝毫不敢有任何马虎、懈怠,不敢有任何投机取巧行为。同时,生产中也严格地按照科学、规范的操作管理程序进行,不敢有任何偏差、走样……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确保我们天然谷有机西瓜的最佳品质,打造德州西瓜乃至中华西瓜中的极品!”
吃德州“天然谷”有机西瓜──帝王级享受
“可以这样说,吃我们天然谷的有机西瓜,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帝王级享受!”天然谷小史庄有机蔬菜基地史主任自豪地说,“没有一种西瓜的生产,能够像我们天然谷有机西瓜的生产这样,做得比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要上心、还要细心!从前皇帝经过我们德州,恐怕也吃不上科技含量这么高、本钱投入这么大的德州西瓜!”
日前,在黄河涯镇的天然谷小史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笔者现场参观了该基地有机西瓜的生产状况:只见四周都是绿化隔离带,田间都是人工除草,物理、生物防虫,肥料全部都是腐熟的豆饼、麻仁饼等有机肥。采用的是蜜蜂授粉,浇灌用的是清澈甘甜的井水……
望着几十亩翠绿蓬勃、生机盎然的爬蔓、开花的有机瓜苗,史主任满怀信心、兴致勃勃地介绍:“天然谷小史庄基地目前引进的是日本丰田系列西瓜品种。该品种分为无籽、有籽两种。根据现在的长势,预计6月10日左右就能上市,总产量达到l0万斤左右!上市期一般持续20天左右。”
“想必这种纯天然的有机西瓜一定非常好吃吧!”笔者问道。
“那还用说!古代皇帝吃的德州喇嘛瓜,大概也不过如此!”史主任郑重地说,“我们基地早已通过了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的检验,符合国家关于有机蔬菜的相关标准,取得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我们基地生产的有机西瓜,其最大特色,就是口感好、甜度高,一般甜度可达13%,这在其他西瓜是不多见的,主要是因为其生长期长── 一般西瓜的成熟期为l个月,而我们的西瓜成熟期为45天左右,比起一般的西瓜,成熟期整整延长了半个月!更主要的是,我们的西瓜无污染、无公害,能让大家吃着放心!再一条,也是我们最显著的一个优── 我们的西瓜非常耐储存,这是有机西瓜与其他西瓜相比,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特别是我们的无籽有机西瓜,储存期可达两个月,非常适宜于长途运输,或作为珍贵礼品馈赠亲友!”
据天然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李总经理介绍,目前,天然谷公司已经全面做好了天然谷小史庄基地有机西瓜的包装、销售准备工作。西瓜成熟后,将采用公司专用高档包装。包装上对西瓜的品名、规格、毛重、净含量、产地、采摘日期、包装日期等都统一标明,并标上醒目的有机食品标志。对西瓜逐一编号,配有证书;每个西瓜配有一张光盘,展示该西瓜的全部栽培、生长过程。采收后,将对其低温预贮。贮藏温度在5℃至7℃,空气相对湿度为70%至80%……
“因为目前我们有机西瓜的产量还比较有限,相对于全国巨大的需求量而言。我们的瓜是远远供不应求的!其主要销售对象是高级知识分子、高级领导干部、高收入人群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群体。我们的西瓜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完全能够卖到惊人的高价!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尽量满足北京等大都市和我们德州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价格上适中,确保让我们德州人以及北京等大都市的人都能买得起、送得起、吃得起!”李经理如是说。
“那到时候也得请我尝一尝啊!”笔者开玩笑地说。
李经理也开玩笑道:“那还用说!不过,这‘皇帝’可不能白当── 吃多了可要收费哟!”
可以去http://www.trgsp.com/shownews.asp?id=257看看详细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古人最早是如何吃西瓜的
炎炎夏日,正是西瓜上市的好时节!空调+西瓜,更被很多人奉为绝佳的夏天打开方式。作为一种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时令水果,如今西瓜被人们发掘出了各种吃法:挖着吃,切块儿吃,西瓜皮还能做出一道炒菜;如此解暑的水果佳品,古代人是如何享用的呢?原来,这西瓜,在古代可是个稀罕物儿。
瓜是个古老象形文字,这个字两边像瓜蔓,中间瓜藤垂下,结出一个又圆又大的果实,就是瓜了。瓜字虽早已有之,不过,西瓜原产非洲,漂洋过海来到中国,那是西汉以后的事情了。刚刚传到中国时,只有皇室成员以及王公贵族才有资格享用西瓜。后来南宋官员洪皓带回了金人种植的西瓜种子,最早种植于皇家特供菜园中,从此江南有了西瓜,西瓜也就在人民大众中普及起来。就像高冷的文言文一样,古代人吃起西瓜来也是千姿百态!而且他们不仅会吃,还吃得优雅!
中国古人最早“吃西瓜”的场面,是在内蒙古辽代墓葬壁画上发现的。
“西瓜”出现在墓主人“宴饮图”中。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墓主人身前的砖砌浮雕黑色方桌上,放有两盘水果,一竹编式浅盘内放有石榴、桃和枣等水果;另一黑色圆盘内赫然放着3只大西瓜。
据考证,此墓筑于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六七年(公元1026、1027年)间。也就是说,这3只“西瓜”距今已近千年了!
如此看来,古代贵族非但爱吃西瓜,也喜好吃“水果拼盘”!而且拼盘的内容一点儿都不比今天的少!
说出来也许你们不信,在古代,西瓜不仅是上层人士高端聚会的必备佳品,还常常被风雅之士拿来吟诗作赋。据传辽道宗曾在皇城的元和殿内设“西瓜宴”,大宴群臣,并请文人雅士助兴,以西瓜为题吟诗作赋,“凡佳作者赐御(西)瓜十枚”。
乾隆皇帝也曾留下咏瓜的名句。相传一次,乾隆与大学士纪晓岚微服私访,路久口渴就到一家店吃了一个西瓜。乾隆对店家言道:“这瓜不能白吃,送您一副对联如何?”于是提笔写道:“堂中摆满翡翠玉;弯刀辟成月牙天。”店家见这字写得凝厚稳健,俊逸潇洒,神韵十足,越看越喜欢,随即请人制成匾额悬挂于瓜店门楣之上,引得买瓜之人络绎不绝。
在文人中,最会吃瓜并能吃出道理来的,应该是明代大才子解缙。据说他撰一“西瓜联”,上联是:“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甩”;下联是:“自上而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看了这些故事,小编只想说,学霸的世界学渣不懂呀!
西瓜穿越回古代,摇身一变成了金贵的贡品;在明清时代,更被奉为被奉为水果贡品之首。据史料记载:“洪武元年(1368年),定太庙月朔荐新仪物。六月,西瓜,甜瓜、莲子、冬瓜”(《明史》五十卷),西瓜被列为太庙荐新果品之首。”
有些皇帝喜欢吃西瓜甚至到了疯狂的程度,简直是吃货中的“战斗机”。据记载,嘉靖皇帝非常爱吃大兴的西瓜,为此令人专门给他开辟了一个小瓜园。因为他生性多疑,总怕有人害死他,所以每当西瓜花落定果后,就派亲信太监在瓜园里看守,直到采摘后亲自送到宫里供他食用,而其它瓜园所进奉的“贡瓜”他一概不吃,以防有人下毒,而是将“贡瓜”赏赐给众臣,以表皇恩。
慈禧太后更是青睐有加,而且她吃西瓜颇为苛刻,吃西瓜时只吃瓜瓤中心的那么一点点儿,也就是又沙又甜的那一部分,除此之外,一概不吃,所以她一天就要享用几十个瓜。
慈禧也堪称是吃瓜界的极品人物。她吃西瓜可不是挖着吃那么简单,而是命人做成“西瓜盅”,又称“一卵双凤”、“西瓜双凤”、“瓤西瓜”。其做法是把西瓜瓤儿挖出,然后把切好的火腿、鸡丁、新鲜莲子、龙眼、胡桃、松子仁、杏仁等装进去,重新盖好,隔水用文火炖一个至一个半时辰。其味清醇鲜美,沁人心脾,尤其是果味浓香,能解油腻,系夏令御膳佳品……
怎么样?自称“吃货”的你是不是自叹不如呢!
贵族吃瓜吃得百转千回,旧时的老百姓也有着自己的讲究。和现代人一样,明清时百姓也爱吃冰(水)镇西瓜。有钱的人家多是到冰窖买些碎冰,放进特制的木箱,然后将西瓜置于碎冰之上,待西瓜通体清凉之后再吃。而一般的人家则多用“井拔凉”镇西瓜,俗称“凉水镇西瓜”。
他们打出冒着寒气的井水,倒入盆中后把西瓜在水里泡上三四小时,其间还要再换一两次水,直到把西瓜泡得清凉,再捞出来放在案板上,用菜刀先切下瓜顶上一片,擦擦刀,再把西瓜切开分瓣,一家人围在一起,你一牙儿,我一牙儿,吃得畅快淋漓。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不禁咽起了口水呢?快吃个大西瓜解解馋吧!像古人一样优雅享受清凉一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