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馒头市场占有率,巴比馒头如何赚钱
10月12日,巴比食品(605338.SH)正式登陆A股,发行价12.72元/股,成为“馒头第一股”。按照其所持有股份计算,创始人兼董事长刘会平的身价超过10亿。
在招股书中,巴比食品自定义为专业从事中式面点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一家“连锁门店销售为主、团体供餐销售为辅”的中式面点速冻食品制造企业。
对巴比食品,最为人熟悉的是名为“巴比”的早餐铺,尤其在发家之地上海,几乎街头巷尾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一份巴比的早餐,客单价并不贵,2元
文/ 韩璐 编辑/ 谭璐
10月12日,巴比食品(605338.SH)正式登陆A股,发行价12.72元/股,成为“馒头第一股”。按照其所持有股份计算,创始人兼董事长刘会平的身价超过10亿。
在招股书中,巴比食品自定义为专业从事中式面点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一家“连锁门店销售为主、团体供餐销售为辅”的中式面点速冻食品制造企业。
对巴比食品,最为人熟悉的是名为“巴比”的早餐铺,尤其在发家之地上海,几乎街头巷尾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一份巴比的早餐,客单价并不贵,2元的馒头,2元的豆浆,最简单的搭配不到5块钱。刘会平用17年时间,把早餐做成了一门“大生意”。根据巴比食品最近更新的招股书信息显示,2019年,巴比食品营收10.6亿元,净利润1.5亿元,综合毛利率33.08%。
本次IPO,巴比食品计划募资7.4亿元。事实上,巴比现金流情况理想,现金储备也充沛,所以此前几乎没有大笔借款融资过,即便在受疫情波及的上半年,停工停产,所有员工工资照常发放。
刘会平直言,团队会因为上市获得实实在在的阶段性回报,这是他最大的成就,“希望我退休那天,消费者能够说巴比是个好吃放心实惠的好品牌,和我一起的团队成员会说,我们没有跟错人。”
以下自述根据刘会平采访整理:
上海滩的早餐铺
我的老家是安徽怀宁县江镇镇,是中国面点师之乡。1998年,我从安徽来到上海,跟着老乡从学徒做起,进入了面点领域。
2001年,我在南京路上创办了自己的店,这是巴比的前身。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开个早餐铺投入成本少,百来块钱就可以,也不用单独租门面,借着别人的早餐铺辟出个小门面即可。
次年,我又投资了一家新门面,开出了第二家店,生意很好,那一年赚了30万元。那时候,我就想为什么麦当劳、肯德基卖汉堡加可乐,可以卖遍全球。我琢磨洋品牌的成功秘诀,发现就三点:品牌化经营、连锁化销售和集中化生产。
巴比创始人兼董事长刘会平
我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门店品牌,建立流程标准、建立工厂,加上我家乡70%的人都是做面点出身,做连锁有先天的地域和人才优势。
2003年,巴比正式成立,第一家早餐门店开在上海南京西路。取名“巴比”,一来是觉得名字朗朗上口,二来是这名字会让人好奇,有了疑问和好奇,就会有一探究竟的想法。
在生产端,我们拆解原材料清洗、挑拣、蒸煮、包装、速冻等每个步骤,制定了标准化流程,像是糯米浸泡时长,青菜16道清洗工序,食材除菌技术、异物检测等。同时筛选了原材料供应商,譬如面粉来自益海嘉里,油品来自中粮集团,酱油来自海天味业,酵母统一从安琪酵母采购。
在产品上,第一是新鲜,第二是原汁原味。在我们的中央工厂里,大量自动化机械取代了人工分拣、切配、分拣等,但是保留了一些特别工序,比如烧麦还是人工包制,因为暂时没有合适的机器实现烧麦米的颗粒感。所有的自动化和节省成本,都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
从创业第一天起,公司还设了一个规定,亲属包括妻子、兄弟姐妹一律不能参与公司经营。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商业逻辑,企业里如果家族的人多了,就会形成多头管理,企业反而低效率。巴比10亿销售额的背后,有一个高效、单纯的经营环境在支撑,大家没有私心,做好自己的分内事。
加盟VS直营
公司的收入模式,分特许加盟、直营门店、团餐销售和其他,特许加盟是主要销售形式,2019年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90%,有16家直营店、2915家加盟门店。
巴比的发展提速,正是从2004年开启连锁化经营,扩张加盟开始的。巴比的门店从上海快速拓展到江苏、浙江、广东等城市。
前20家店全部是品牌直营店,但是我们很快发现,早起开工又讲究食品安全的行业,员工太难管,每一家店都是风险点,要让每个人都有老板的心态做事才能有责任心。所以我们开放了加盟,招募合伙人,品牌负责供应链、生产管理和品牌营销,前端就负责顾好门店盈亏。
对合伙人来说,加盟费是三年12800元,供应链由我们集中采购,生产则全都是中央工厂规模化加工,成本优势明显。
关于直营还是加盟,很多品牌都有争议和讨论,直营的确可以提高单店盈利,但加盟带来的扩张速度,本身就是一种战斗力。
在食品行业,确保能够管控食品安全,在供应链和生产源头控制住了,加盟的商业模式就不会有大问题。对品牌企业来说,加盟可以找到不少有优势店铺的合伙人。如果直营,经营和税收的成本都不低,在餐饮这种低利润行业,很难有竞争力。
我们现在的加盟店中,60%以上门店含有现包产品,但是从面粉、酵母到工艺全部是来自公司。加盟商可以在我们提供的百余种品类里,进行选择和调整。
加盟模式依旧会是我们的主要扩张方式,上市融资后,我们也会不断匹配供应链能力。比如10月南京的新厂即将动工,辐射江苏区域,在上海松江我们又投资了10万平米规模的土地用以建设新厂。
与科技企业相比,食品行业显得传统,但它本身具有稳定性,且周期性影响不大,被互联网颠覆的速度也很慢。毕竟门店6-8元客单价的早餐,平台费、配送费都不便宜,不如现场直接购买。
现阶段,希望从线下引流到线上,微信可以解决支付问题,用户可以提前实现自助订餐,一旦线上规模形成,线下销售人员可以减少,用户到店自取即可。现在巴比整体日订单量在150万单左右,其中线上支付的数量,已经达到日均40万单,占比近30%了。
我们近期还在研发早餐智能柜,会投放在地铁口、办公楼、小区出口,类似丰巢柜,带有保温功能,消费者提前半小时预定,门店配送到柜,消费者直接自取。当然,这个场景下,需要配合门店数量和增加密度。
在选址上,我们围绕供应链所在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按照就近原则,商圈、社区、商务办公楼、学校、医院、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区是首选。现在每年华南、华北新增开店数在400-500家,上市后,随着品牌知名度提升,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从馒头走向中式面点
早餐铺本质上是个讲究“大规模、小利润”的生意。平均30%的毛利率,单店年流水80-100万左右,利润25-35万之间,算上早起贪黑的加班加点,赚的都是辛苦钱。
不过,巴比也在升级。现在讲究食品安全与特色,关键是核心食材好不好,所以我们向上拓展供应链资源,为产品升级和拓城拓店做准备。
产品研发部门是我们的核心,我也会直接参与产品规划和研发管理。通常,一个新品的研发要用3-4个月,很多产品会同时启动研发,不一定立马推向市场,研发部门常年储备的新品就有40-50种。
近年来,国内早餐场景的竞争在加剧,便利店、快餐店都在紧抓早餐业务。早餐领域的竞争和生存的核心,首先是便利,我们的小店可以开到小区、办公室各个场所;第二是好吃干净;第三是价格实惠。
这些竞争力背后其实就是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和便利性优势。我们花了17年不断深耕开店,拓展加盟,至今仅上海就有数百人排队等待加盟,好的商铺位置本来就很难获取。而在品牌层面,中式面点市场非常分散,品牌不集中。
品牌就是信任、产品质量和长时间经营的信誉,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建立的。在规模上,我们整体的产品加工成本、渠道、供应链、工艺流程都非一朝一夕形成的。
除了2C业务,6年前我们开设了2B团餐业务,由大客户部负责,目前为上百家医院、学校、工矿、企事业单位食堂供餐,也为众多餐饮连锁企业、便利店定制产品。
这部分业务目前占销售比重10%,但整体增长速度非常快,过去几年都以40%-50%的速度在增长。随着企业餐饮标准化程度的提升,团餐业务会是一个大市场。
当然,团餐业务的竞争对手不少,包括三全、思念这样的食品制造商。相对来说,连锁门店成了我们的优势,可以最近距离了解消费者的不同口味和喜好。
一些看似标准化的产品制作有着区域性差异,我们的解决方法就是在不同地区建设工厂,为该区域做细节和口味上的改良,这个和全国通货的食品零售模式不同。
另外,连锁门店现蒸现售的模式,对于保温、出品、展示等有着丰富经验,在团餐服务上,这些都是必备的。
2013年,我想把巴比做成中式面点的世界第一品牌。“中式面点”有三个消费场景——到店、食堂和到家。到店,我们有连锁店,品类也从单一的馒头延伸至馅饼、油条、粥、饮品、特色点心等;到食堂,我们有团餐业务;针对到家业务,我们推出了预包装速冻面点,馒头、水饺等,这些产品在门店存放,用户可以通过小程序购买,也可以在外卖平台和京东、天猫这样的电商平台上购买,送货到家。
在速冻面点领域,我们进场时间不早,湾仔、三全都是商超高销量品牌,我们要找到速冻食品目前的缺陷和消费者痛点,比如商超产品往往是保质期半年到一年的长保食品,新鲜度会折损,口感也会受到影响,我们就推出30天短保产品,尽量少的添加剂。
在销售渠道上,走符合年轻人消费习惯的线上渠道。另外,在产品组合上,我们会侧重一人份、一人食或者小家庭组合装,比如水饺就是12个装,满足一个小家庭一次用餐的不同喜好。
在价格上,虽然锁鲜包装需要重新开模,但基本产品单价还是维持在2-3元/个,不会提高毛利。我们毕竟做的是民生类、刚需类的基础性食品,只赚合理利润,希望可以用最低的价格提供最好的质量,这其实也是面对竞争的重要护城河。
在面点生意这件事上,我们基本形成了“工业化生产、全冷链配送、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团体供餐为一体”的商业模式。
在面点生意上,我还是走得很顺,因为我一直确定,做生意就要坚持一个核心理念:只做一件事,只做自己最专业的、最擅长的事,不是自己专业的事不做、钱不赚。人和企业都有基因,精力有限,把一件事做好已经很不容易了。
“巴比馒头”的创业故事
“巴比馒头”的创业故事
销售额10亿元人民币,共有门店1368家。这并不是什么连锁中餐馆,而是由一个单价0.7元的馒头造就的小小传奇。
“巴比馒头”在2003年创立,2012年,其所有门店共创下10亿元的销售纪录。创始人刘会平并未满足于此,不久前,他公开宣布:要做世界的包子大王,计划未来三年内,门店额年销售额达到25亿元。
包子、馒头这种不起眼的小买卖,怎么被刘会平做成了大生意?
“刘师傅”转型
借助连锁加盟,巴比馒头迅速实现了低成本的扩张。
1998年安徽小伙儿刘会平初到上海,用手头仅有的几千元开了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包子铺。但由于不了解上海居民的口味偏好,他的店很快就关门了,本钱亏得精光。之后,刘会平也做过其它品类,但都不成功,最终他还是决定回到自己最擅长的包子、馒头上。
但要从不计其数的包子馒头店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刘会平仔细观察后发现,小店价格便宜,但卫生差;大门店卫生相对好,但价格也高,而且都是机器搅拌制馅,口感不够脆。
2000年,利用大、小包子铺的缺点,刘会平重操旧业,取名“刘师傅大包”。为迎合上海居民的偏好,他做了很多新尝试。比如,为保证肉的味道纯正,他专门从安徽乡下采购天然饲料喂养的.猪肉;他的菜馅全部由人工切碎,这样青菜的口感好,非常脆;他在价格上也走亲民路线,最初一个包子只卖7毛钱。
“刘师傅大包”迅速红火起来,2003年,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刘会平将之改名为“巴比馒头”。2004年初,刘会平已经开了10多家直营的巴比馒头店,加上亲戚朋友加盟的门店,共计20多家。
但真正让巴比馒头走上快车道的,是2005年开始启动的加盟,这种低成本的扩张模式让巴比馒头在当年9月就突破了50家店,2010年突破500家。目前的1368家店中,直营店只占比约10%。
开放加盟后,“巴比馒头”的角色定位发生变化,从一个包子馒头连锁店的经营者,变成中式面点制造商,主要的营收来源有两部分:向加盟店销售供应包子、馒头的原料或半成品,以及加盟费、管理费(单店每月300—500元不等)等收入。
2008年,刘会平注册成立了上海中饮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饮集团”),下辖“巴比馒头”等子公司。2012年,中饮集团仅通过巴比馒头品牌就实现4.5亿元销售,再加上团餐等业务,共计营收5亿多元。
目前,巴比馒头主要聚集在长三角,仅上海就有700—800家。刘会平正筹备将覆盖范围扩张至环渤海经济圈和珠三角地区,计划在2016年内,门店总数达到2500家;未来他希望在全国开设2万家门店,而且以加盟为主。
;芭比馒头创业故事
芭比馒头创业故事
年销10亿元的疯狂馒头
“刘师傅”转型
借助连锁加盟,巴比馒头迅速实现了低成本的扩张。
1998年安徽小伙儿刘会平初到上海,用手头仅有的几千元开了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包子铺。但由于不了解上海居民的口味偏好,他的店很快就关门了,本钱亏得精光。之后,刘会平也做过其它品类,但都不成功,最终他还是决定回到自己最擅长的包子、馒头上。
但要从不计其数的包子馒头店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刘会平仔细观察后发现,小店价格便宜,但卫生差;大门店卫生相对好,但价格也高,而且都是机器搅拌制馅,口感不够脆。
2000年,利用大、小包子铺的缺点,刘会平重操旧业,取名“刘师傅大包”。为迎合上海居民的偏好,他做了很多新尝试。比如,为保证肉的味道纯正,他专门从安徽乡下采购天然饲料喂养的猪肉;他的菜馅全部由人工切碎,这样青菜的口感好,非常脆;他在价格上也走亲民路线,最初一个包子只卖7毛钱。
“刘师傅大包”迅速红火起来,2003年,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刘会平将之改名为“巴比馒头”。2004年初,刘会平已经开了10多家直营的巴比馒头店,加上亲戚朋友加盟的门店,共计20多家。
但真正让巴比馒头走上快车道的,是2005年开始启动的加盟,这种低成本的扩张模式让巴比馒头在当年9月就突破了50家店,2010年突破500家。目前的1368家店中,直营店只占比约10%。
开放加盟后,“巴比馒头”的角色定位发生变化,从一个包子馒头连锁店的经营者,变成中式面点制造商,主要的营收来源有两部分:向加盟店销售供应包子、馒头的原料或半成品,以及加盟费、管理费(单店每月300—500元不等)等收入。
2008年,刘会平注册成立了上海中饮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饮集团”),下辖“巴比馒头”等子公司。2012年,中饮集团仅通过巴比馒头品牌就实现4.5亿元销售,再加上团餐等业务,共计营收5亿多元。
目前,巴比馒头主要聚集在长三角,仅上海就有700—800家。刘会平正筹备将覆盖范围扩张至环渤海经济圈和珠三角地区,计划在2016年内,门店总数达到2500家;未来他希望在全国开设2万家门店,而且以加盟为主。
除了横向扩张,他还要从纵向上提升渠道的利用效率:向巴比馒头的门店供应速冻饺子、速冻馒头。在这个业务坐标系上,中饮集团对应的是三全、思念、湾仔码头等速冻巨头。不过,刘会平自认为有胜算的“筹码”,他觉得,相比走商超渠道的速冻巨头,中饮集团直接配送到巴比馒头的门店,渠道层级少,不仅零售价可以更便宜,而且实行每天派送,产品更新鲜。
刘会平的逻辑很明了:渠道为王。他还从当下风生水起的生鲜电商中看到了渠道的价值。“这个事情难就难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但这却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他说,巴比馒头每天通过上百辆冷链车为门店做配送,如果承接生鲜电商的配送业务,将生鲜包裹带到门店,几乎不增加成本,另外,门店的生意主要集中在上午,下午也有时间上门配送,获得更多收入。
馒头“争上游”
中央工厂成为巴比馒头标准化、规模化的核心。
标准化运营是所有连锁经营模式绕不开的问题,巴比馒头也不例外。在公司内部,刘会平逐渐建成了两大体系,分管门店和生产。尤其是中央工厂,在刘会平眼里,这是巴比馒头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以及走向更大规模的核心。
早在2008年,刘会平就斥资2000多万元,在上海松江建了一个中央工厂。但是,这个中央工厂只能支撑1600—1800家门店的需求。所以,在这个工厂周围,一个投资3亿元、占地百亩的新工厂正在建设中。据刘会平透露,为支撑在珠三角地区的扩张,巴比馒头也正在南方区域筹建中央工厂。
2014年中期,松江的新工厂将投产,刘会平不仅希望借此为所有门店配送,还会着重发展团餐业务,即为学校、工厂、医院等单位的食堂集中供应面点。
中央工厂也只是刘会平蓝图中的一个环节。2012年,巴比馒头的中央工厂仅猪肉的采购额就上亿元,未来几年预计会达到数亿元;蔬菜的使用量每天也达几万斤,未来有可能是十几万乃至几十万斤的采购量。
所以,在长期规划里,刘会平还计划与专业的养殖公司合作,专门按照巴比馒头的要求供应猪肉;同时与专业的农业公司合作,成立农业园,为巴比馒头种植更标准、安全更可控的蔬菜。在他看来,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可以为巴比馒头的中央工厂在成本和质量上赢得双重优势。
从2003年到2012年,短短10年间,巴比馒头已经从一间小小的包子铺成长为门店数量过千家,营收10亿元的中型企业。
如今,刘会平正在学习如何管理一家中型企业。
2007年,他通过网络招聘,认识了福记食品原高管洒海滨,两人聊得投缘,洒海滨顺理成章地加入中饮集团。除此之外,巴比馒头还从麦当劳挖来门店管理部的总监。为了留住这些人才,最近几年,刘会平拿出公司15%的股份分配给高管。现阶段,他正在考虑股权激励制度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既对企业有正面作用,又能适应中饮集团长期的发展需要。
芭比馒头创始人刘会平的创业故事
只要还有一个员工,我就是老板
1998年3月,21岁的小伙刘会平怀揣着4000元钱来上海寻梦。刘会平的老家在安徽安庆一个偏僻的小镇,镇上很多人都在外地做面点生意。初中毕业后,刘会平凭借所学的面点手艺,分别在常州、贵阳和南宁卖过包子。
闯荡的地方多了,刘会平的眼界逐渐放大。他转战上海打拼,以求得更大的发展。为了省钱,刘会平买了硬座票,火车到站后,扛着大包的刘会平顿时蒙了——出现在眼前的全是高楼,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车水马龙,面对着过去只在电视上看过的大都市,刘会平的心里竟然产生了一丝恐惧:光靠卖包子,能在上海站住脚跟吗?
安顿下来之后,刘会平立即忙碌开来,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既然已经来到上海,就必须放手一搏。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首先要找到一个适合蒸包子的门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