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自然原理1「经济的自然原理324」
经济学理论的再解析(71)
八、新自由主义经济学(2)
所谓“市场化”,是指市场是万能的,市场经济是一部能自动运行并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器;所谓“自由化”,就是反对一切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放任市场自由发展,认为充分的经济自由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所谓“私有化”,就是极力主张全面的私有制,把资本主义私有制视为唯一合理的、永恒的经济制度。
“哈耶克被看作是20世纪经济自由主义的旗手。他的特点是从社会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道德科学等广阔的领域来研究经济学,侧重于纯经济理论研究,很少
八、新自由主义经济学(2)
所谓“市场化”,是指市场是万能的,市场经济是一部能自动运行并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器;所谓“自由化”,就是反对一切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放任市场自由发展,认为充分的经济自由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所谓“私有化”,就是极力主张全面的私有制,把资本主义私有制视为唯一合理的、永恒的经济制度。
“哈耶克被看作是20世纪经济自由主义的旗手。他的特点是从社会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道德科学等广阔的领域来研究经济学,侧重于纯经济理论研究,很少
经济学理论的再解析(71)
八、新自由主义经济学(2)
所谓“市场化”,是指市场是万能的,市场经济是一部能自动运行并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器;所谓“自由化”,就是反对一切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放任市场自由发展,认为充分的经济自由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所谓“私有化”,就是极力主张全面的私有制,把资本主义私有制视为唯一合理的、永恒的经济制度。
“哈耶克被看作是20世纪经济自由主义的旗手。他的特点是从社会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道德科学等广阔的领域来研究经济学,侧重于纯经济理论研究,很少提出经济政策,还反对将经济理论数量化,一贯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立场,反对国家干预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也批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他旗帜鲜明地宣扬了自己的新自由主义观点,说明了自己反对凯恩斯的两点理由:一是他不同意凯恩斯关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波动的原因是有效需求的不足,认为仅从需求方面来分析经济波动是片面的,凯恩斯忽略了供给方面因素的作用,忽略了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影响和生产结构失调所引起的后果。二是他不同意凯恩斯提出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主张,认为这只会带来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导致经济状况恶化,并进而引致大规模失业。”(王雪梅/谢实《西方经济学简史》)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哈耶克为了限制中央银行的行为提出了中性货币理论。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爆发滞涨时,哈耶克为了反对凯恩斯主义,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提出了自由货币理论,主张‘货币非国有化’。”(王雪梅/谢实《西方经济学简史》)
“哈耶克‘中性货币’指的就是货币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引起相对价格的失衡,不误导生产方向,即货币对商品相对价格‘中性’或保持‘中立’。……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努力使货币保持中性。”(王雪梅/谢实《西方经济学简史》)
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是什么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一件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学生面临如何分配学习时间的交替,父母在购物,旅游和储蓄间面临交替,社会面临效率与平等的交替。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考虑上大学的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饭。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如果把上大学的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的工资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
因此,很多正值上大学年龄的职业运动员如果放弃运动而上大学,可能每年少赚几百万美元,因此他们上大学的成本比普通人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职业运动员一定要退役后才去上大学的原因。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
假设一架200个座位的飞机飞一次的成本是10万美元,每个座位的成本是500美元,有人会说:票价决不应低于500美元。但是当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座,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应该卖给他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座,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微乎其微。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是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杯饮料而已。
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小的增量调整。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所有家庭竞争,但是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所有家庭竞争,但是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办法
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
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污染的例子:如果一家化工厂不承担排放烟尘的全部成本,它就会大量排放。
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市场势力。假设镇里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水的销售就有市场势力。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之简单出人意料之外。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的差别。同样,一国的生产率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增长率。
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结果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人们通常认为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交替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经济学原理》
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因为它分了宏微观上下两册,我就理所应当的认为它应该和我们大一时学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差不多,开始阅读前查阅目录时才发现这本书的内容综合了大一所学的宏微观和大二学的财政学,包括了市场的经济和政府的经济。相较于所学的萨缪尔森宏微观,这本书的内容并没有那么的哲学化,而是举了很多形象的例子,与财政学课本的更接近。经济学中的很多知识点,当我们在书本上翻阅学习的时候都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但一但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来,用到实例中来,就经常发现,往往很难从实例中找出所有我们所学过的经济中的知识点并加以分析解决,这本书中一个很好的点就是包含了很多的事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每部分内容,举一反三,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下面是书中在之前课堂学习中未完全掌握的部分内容的摘录总结:
1.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一)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二)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态都变得更好;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是这本书的中心理论,在接下来章节中被反复提到,许多的经济现象经历理论都是从这十条原理中发展而来的,许多的现象也可以由这十条原理来解释。
2.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机会成本)
绝对优势:一个生产者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用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3.供求工具可以被运用于许多不同类型的市场,书中以小麦市场,石油市场和非法毒品市场举例。
4.经济学家有两种作用。作为科学家,他们提出并检验解释我们周围世界的理论;作为政策顾问他们用自己的理论来帮助世界变得更美好。
5.
6.
供给曲线的均衡状态体现的不仅仅是效率,更是公平。
7.使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的资源配置被称为是有效率的。
8.税收引起无谓损失的一种情况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不能实现某些贸易的好处。
9.决定无谓损失的因素
10.税收的无谓损失的增加要快于税收规模的扩大
11.税收增加越多,它对激励的扭曲越大,无谓损失也就越大。但由于税收见小了市场规模,税收收入不会一直增加。税收收入起初随着税收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但如果税收规模达到足够大,税收收入就会开始下降。
12.限制国际贸易的方法:关税,进口限额
13.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出口者时,该物品生产者的状况变好了,而该物品消费者的状况变坏了。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进货者时,该物品消费者的状况变好了,而该物品生产者的状况变坏了。在这两种情况下,贸易的好处都大于损失。
14.关于污染的经济分析:在经济学家看来,好的环境政策要从承认第1章的经济学十大原理的第一个原理开始: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清新的空气和清洁的水肯定是有价值的。但是,必须把它们的价值与其机会成本进行权衡取舍,也就是说,与为了得到它们而必须放弃的东西相比较。
15.税收和效率:如果一种税制能以对纳税人来说较低的成本筹集到等量的收入,这种税制就比另一种更有效率。纳税人的税收成本最明显的就是支付的税收本身,这种货币从纳税人向政府的转移是任何一种税制的必然特点。但税收还会引起其它两种成本,设计良好的税收政策正是要避免这两种成本或至少使其最小化。
·当税收扭曲了人们做出的决策时引起的无谓损失;
·纳税人在遵照税法纳税时承担的管理负担;
一种有效率的税制是所引起的无谓损失和管理负担很小的税制。
16.税收和平等:受益原则,支付能力原则(横向平等与纵向平等)。
17.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隐形成本:不要求企业支付货币的成本。
18.如果竞争企业利润为零,为什么他们要留在市场上?
此处的利润值得应是经济利润
19.长期内有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供给:如果市场上的现有企业盈利,新企业就有进入市场的激励;相反,如果市场上的企业有亏损,那么,一些现有企业将退出市场。只有当价格与平均总成本被推向相等时,进入与退出过程才结束。在这种进入与退出过程结束时,仍然留在市场中的企业的经济利润必定为零。
20.为什么垄断者没有供给曲线?
21.价格歧视
22.针对垄断的政策
·用反托拉斯法增强竞争
·管制(边际成本定价)
·公有制(公共生产)
·不作为
·税收(对垄断商品征税一定会使垄断者的利益减小)
23.市场结构的四种类型
24.垄断竞争是存在企业进入和退出的情况的,和完全竞争的情况相似,在长期均衡中利润为零。
25.垄断竞争中固有的产品差别使企业使用广告与品牌。
广告与品牌的批评者认为,企业用广告操纵了消费者的爱好,并减少了竞争;广告与品牌的辩护者则认为,企业用广告和品牌向消费者提供信息,并使价格和产品质量上的竞争更为激烈。
26.针对寡头的公共政策
·贸易限制与反托拉斯法(这些法律的适用性是有争议的,因为有些看来可能减少竞争的行为实际上可能有合理的经营目的)
27.资本收入是家庭因为对其资本的使用所得到的租金。
28.改变任何一生产要素的供给的事件会改变所有要素的收入。 由于生产要素是同时使用的,因此,任何一种要素的边际产量都取决于可以得到的所有要素量。因此,一种要素供给的变动会改变所有要素的均衡收入。
29.竞争市场倾向于限制歧视对工资的影响。如果一个工人群体的工资由于与边际生产率无关的原因而低于另一个工人群体,那么,非歧视企业将比歧视企业盈利更多。因此,利润最大化行为可以减少歧视性工资差别。如果顾客愿意向歧视企业支付更多,或如果政府通过要求企业歧视的法律,竞争市场上的歧视就会持续下去。
30.收入再分配的政治哲学
·功利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大化的政策。
·自由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被认为是公正的政策,这种公正要由一位在“无知面纱”背后的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
·自由至上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实行自愿的协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
31.减少贫困的政策
·最低工资法
·福利
·负所得税
·实物转移支付
·反贫困计划和工作激励
32.无差异曲线的四个特征
·消费者对较高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33.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
34.在许多经济交易中,信息是不对称的。当存在隐蔽性行为时,委托人会关注因代理人道德风险问题引起的损失。当存在隐蔽性特征时,买者会关注卖者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私人市场有时用发信号和筛选来应对不对称信息。
35.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决策比传统经济理论所假设的要复杂。人们并不总是理性的,他们关心经济结果的公正性(即使对他们自己有不利影响),而且,他们可能具有前后不一致性。
36.GDP是经济福利的一个良好衡量指标,因为人们对高收入的偏好大于低收入。但GDP并不是衡量福利的一个完美指标。
37.政府政策能以许多方式影响经济的增长率:鼓励储蓄和投资、鼓励来自国外的投资、促进教育、促进健康、维护产权与政治稳定、允许自由贸易以及促进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38.由于收益递减,在穷国资本的收益特别高。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由于追赶效应这些国家可以增长得更快。
39.利率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可贷资金的供给来自想把自己的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并借贷出去的家庭。可贷资金的需求来自想借款投资的家庭和企业。为了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或事件如何影响利率,我们应该考虑它如何影响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
40.用效用的概念建立风险厌恶模型
41.资产评估
·基本面分析:为决定一家公司的价值而对其会计报表和未来前景进行的研究;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资产价格反映了关于一种资产价值的所有公开的、可获得的信息的理论;
·市场非理性
42.
43.失业的一个原因是工人寻找最适合他们爱好与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由于失业保险、政府政策旨在保护工人收入,因此摩擦性失业增加。
经济中总是存在某种失业的第二个原因是最低工资法。最低工资法通过把不熟练与无经验的工人的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以上而增加了劳动供给量,并减少了劳动需求量。它所引起的过剩劳动供给代表失业。
失业的第三个原因是工会的市场势力。当工会推动有工会组织的行业的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之上时,工会就创造出了过剩的老劳动供给。
效率工资理论提出了失业的第四个原因。根据这种理论,企业发现支付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是有利的。高工资可以改善工人的健康状况,降低工人流动率,提高工人努力程度,以及提高工人素质。
44.当个人在银行有存款货币,并且银行把一些存款带出去时,经济中的货币量就增加了。由于银行体系能够以这种方式影响货币供给,所以美联储对于货币供给的控制是不完全的。
45.通货膨胀的成因
46.
47.通货膨胀的成本
经济学家确定了通货膨胀的六种成本:与减少货币持有量相关的皮鞋成本,与频繁地调整价格相关的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的加剧,由于税法非指数化引起的混乱和不方便,以及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任意的财富再分配。在超速通货膨胀时期,这些成本都是巨大的,但温和通货膨胀时期这些成本的大小并不清楚。
48.名义汇率与真实汇率
49.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一美元(或者一单位任何一种其他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购买等量的物品。这种理论意味着两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应该反映这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因此,有较高通货膨胀的国家的通货应该贬值,而有较低通货膨胀的国家的通货应该升值。
50.资本外逃现象
51.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
·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且不可预测的
·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
·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5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53.关于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
54.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在长期中,物品与服务的供给量取决于经济中的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但不取决于物价总水平。
55.经济波动两个原因:
·总需求的移动
·总供给的移动
56.货币政策与总需求
决策者可以用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货币供给的增加降低了物价水平既定时的均衡利率。因为较低的利率刺激了投资支出,所以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相反,货币供给减少提高了物价水平既定时的均衡利率,使总需求向左移动。
57.财政政策与总需求
决策者还可以用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政府购买增加或减税可以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政府购买减少或增税可以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58.当政府改变支出或税收时,所引起的总需求的变动可能大于或小于财政变动。乘数效应往往扩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挤出效应往往减少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59.菲利普斯曲线相关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yule/55151.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文章评论